一名康復師看電子競技有感

一名康復師看電子競技有感

1 人贊了文章

投稿人:張翔

2003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將電子競技列入了第99項體育項目;在2017年10月舉辦的奧林匹克峰會上,電競已經成為了五個重要議題之一;2022年中國杭州亞運會,已將電競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首次將電競納入表演項目,中國電競隊在本屆亞運會參與了三個電競表演項目,共收穫2金1銀。

(圖片來自游久網)

作為一名專業康復師,我常年在各大國際體育賽事中為不同國家隊的隊員提供運動康復服務,也是中國香港女排隊的隨隊康復師。同時我也服務於中國電競協會,並有幸隨中國隊全程參與了本屆雅加達亞運會,從傳統體育競技到新興電子競技,我親眼見證了許多激動人心的時刻。

雖然因為一些社會價值觀的原因,國內的主流媒體沒有轉播本屆亞運會中國電競隊的激烈賽事。但在亞運會的現場,我感受到了中國觀眾的積極性和熱情。從現場出現的各大平台女主播,體現了國內電子競技的龐大受眾。以及各國電競隊員的採訪反饋中(各國電競隊員直言中國電競隊為最受關注的競爭對手和交流對象),感受到中國已然成為全球電競業的主流參與者。

中國目前不但擁有著巨大體量的電競受眾,還有大量的產業資金支持,國內各個主辦方也體現出了很強的電競賽事主辦能力。

電子競技慢慢地已經為普羅大眾所關注,但大部分的人對此還停留在「電子競技算不算體育項目?」的疑問中,介於職業的知識背景和特殊的工作參與經歷,這裡簡單地分享一下我對傳統體育競技和電子競技之間的共通性與不同之處的理解。

共通性:

傳統體育競技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人體的競技體適能(靈敏性、平衡性、協調性、爆發力、反應速度),在這些核心素質方面,電子競技也同樣有很高要求。

電子競技要求極高的爆發能力、穩定能力、反應速度、靈敏性及對全局賽事的觀察力和把控能力。在競技對戰過程中也同樣要求極強的心理素質,比賽膠著之時更是對雙方運動員的體力進行考驗。

不同之處:

相比於傳統體育競技,電子競技特殊的訓練方式和比賽模式,決定了其在肌肉發力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突出了單關節的腕關節、肘關節和指關節的運動訓練,而全身性的多關節複合型運動較少。

由於電子競技比賽時,大部分比賽選手都是坐著的。所以身體的大部分大肌肉群都是處在靜止狀態,在訓練過程中都是局部小肌肉群進行鍛煉。而且因為平時訓練時間很長,所以很多隊員由於時間問題對於心肺功能的鍛煉也相對較少。

從康復師的角度來看,這就造成了電子競技的從業人員更容易出現頸前伸、頸椎曲度變直、胸椎曲度加深、含胸駝背、圓肩、高低肩、翼狀肩胛骨、腱鞘炎、網球肘、高爾夫球肘、滑鼠手、腰椎曲度變直、下背痛等問題。

事實上,這些電子競技從業人員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也一樣存在於使用電子設備時間長、強度大的遊戲愛好者和寫字樓辦公人員,特別是IT研發、管理諮詢、律師事務所和會計事務所等從業人員。

在個人健康管理意識逐漸覺醒的現今,我也幫助了一些重視團隊健康情況的公司,進行了相關的健康知識普及與實操指導的健康分享會。作為一名康復師,我會希望大家在考慮進行健身運動之前,先理解關於「運動&健康」最需要建立的三個關鍵意識:

堅持運動的意志力

其實每個人為了完成某件事,或者達成某個目標都或多或少的需要意志力的參與。意志力越強者越能堅持到最後。就好比馬拉松比賽 你跑了90%的賽程退賽其實和跑了10%就退賽的人是一樣的結果。能夠堅持跑下馬拉松全程的人不單單是體力上的巨大優勢,還具有意志力上的差距。而且還需要把意志力用在針對運動上,這其實就看堅持者對運動是否重視。所以接下來就是第二點,對運動的認知。

認知

人們常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有的人認為代表勇氣,但以我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代表無知。一隻出生的牛犢看到老虎而不害怕,不是因為他有勇氣,而是因為它不知眼前為何物。有的人覺得健身沒有多大用,不是因為確實沒有用,而是因為他不知健身到底對自己有什麼幫助。對一件事物沒有基礎的認知,就無法找到追求的目標,否則你就算像科比一樣見到了凌晨四點的洛杉磯,也不知道自己起個大早要做什麼。因為懂得,所以珍惜,才能堅持。

未雨綢繆、防大於治

生活太忙碌,工作太緊迫,事情永遠這麼多,但你首先要區分得出優先順序。當你覺得工作更重要的時候,在忙碌中一味地忍耐逐漸加重的不適感,忽略身體不斷傳遞出的信號,直到有一天,病痛加重後你才發現原來身體健康更重要才開始請假去看醫生。這時候優先順序就發生了變化。所以,健康管理是一項預防優於治療的任務,永遠記住要把重要的時間留給重要的事。

其實作為非健身行業從業者的角度來看,運動不是為了去參加體育比賽,而是為了讓身體可以更好地增益在工作效率上,提高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質量,讓自己有更充沛的體力去參與到休閑娛樂運動中。

比如越來越大的遊戲市場,遊戲的產生就是一種工作以外的壓力釋放。我們把壓力釋放後可以更好地投入在工作中。那麼其實一定頻率的鍛煉也是為了你能夠有更多地精力投入到工作,降低疾病發生幾率減輕你因為生病要讓家人照顧你的負擔。還能夠讓你更能夠承擔起照顧家人的能力。

從專業角度上,我會建議大家以一周2到3次,每次60-90分鐘(其中前60分鐘為身體機能和肌肉訓練,後30分鐘為心肺訓練)的頻率進行持續性的運動活動。

考慮到有很多朋友平時較少運動,所以為了提高運動的安全係數,不至於在運動中發生運動損傷。為了提高運動的效率。有條件的朋友,建議找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能力且可信任的教練進行1對1指導。

其一,每個人的身體狀態不同,需求也不同,1對1的指導更能針對性的制定計劃以滿足需求;

其二,通過教練的引導會加強你對堅持運動的信心,並在與教練的互動中,快速增強自我本體感,對自己的狀態有一個更清晰自主的認識。

其三,學習專業的知識,我覺得知識的傳遞是有價值的,並且是終身受用的。當你明白自己該如何健身,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傷,如果做出正確的姿勢,合理有效的安排飲食。改變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和習慣。 你甚至可以把你學到的知識傳播給身邊的親朋好友。

知識和健康的價值是終生制的,不管是面對繁忙奔波的生活還是高速高壓的工作,體能已然成為了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個人競爭資源和生活資源。

希望大家在關注電競、熱愛遊戲、努力工作的日常生活中,也多留一點時間和精力管理自己的健康,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保證可以隨時投入到自己的熱情中,與喜愛的人和事物長久相伴。


推薦閱讀:

TAG:電子競技 | 健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