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所代表的總是與神為敵的世界……(音頻)

(請擊點圖片上方藍色的

生命季刊

,選擇

關注

,您就會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發的文章)

更深的生命與事奉

(6)

文/滕近輝牧師

生命季刊微信專稿

(音頻為滕牧師「更深的生命與事奉」之六,洪彪弟兄朗讀)

聲音資源載入中...

本文為「更深的生命與事奉」系列之六,請閱讀:

1.深度文章: 悔改的三大步, 你經歷了嗎?(含音頻)

2.深度文章:自然人的事奉, 還是屬靈的事奉(音頻)

3.深度文章: 向外涌流的生命與事奉之河(音頻)

4.你要更多得著聖靈,還是更多被聖靈得著?(音頻)

5.亞伯拉罕生命中的七次突破!你也能經歷!(音頻)

 

攔阻的突破

(續)

——亞伯拉罕生命中的七次突破:以祭壇回應神的顯現

(五)世界控制的突破(創十三

1

3

創世記第十三章第三節記載亞伯拉罕的第六次突破:

「他從南地漸漸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間,就是從前支搭帳棚的地方,也是他曾築壇的地方,他又在那裡求告耶和華的名。」這裡特別提到他起先築壇的地方,是在伯特利和艾的中間。這壇距當初築它時已過了相當年日,在風吹日晒之下難免歪斜崩

塌。

現在他又回到那裡,加以修整,才能在壇上祭獻,求告耶和華的名。

 

他這一次的回應是從埃及上南地去。原先因為迦南地遭遇饑荒,亞伯蘭下埃及去。埃及不是神要他去的地方,他越過了神為他所定的界限,下了埃及。

無論是舊約或新約,埃及所代表的總是與神為敵的世界,是撒但掌權的範圍。

亞伯蘭因為信心軟弱,畏懼艱難,貪圖容易,在逐步南遷途中到了埃及。但是感謝神!他覺悟了,就帶著妻子與羅得並一切所有的,都從埃及回到南地去,重返神要他所住之地。這種回應說明他的突破,他突破了對愛和對物質豐裕的貪享。

 

很少基督徒能夠勝過這個世界。使徒約翰說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二

15

)有人認為這話太過於極端,應該說,人若多愛世界,愛父的心就減少了。但是神知道,愛世界和愛父之心不能兩立。

愛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不被世界吞沒的,愛父的心怎能在他裡面呢!

有許多人跌倒離開主,放棄事奉,都是這話的見證。神知道我們的軟弱,知道

世界絕不滿足於蠶食,它必得寸進尺,達到鯨吞的目的

。撒但從不輕易放手,撒但遠比我們聰明,我們絕非撒但的對手。他擅長於使我們的警覺鬆弛,疏於防範。當我們屬靈的感覺麻木時,撒但在我們靈命中就可以得寸進尺了。因此,我們必須站在主的得勝上,像主一樣對撒但說:

「退我後邊去吧!」撒但都是以虛無飄渺的東西來引誘人,它們長著翅膀,轉眼飛逝不見。所以使徒約翰接著說:「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唯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願我們也能像使徒保羅一樣說:「我們並非不曉得撒但的詭計。」(林後二

11

 

(六)信心限制上的突破(創十三

14

18

 

第十三章第十四至十八節給我們看見亞伯拉罕第六次突破:

「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南西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侖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亞伯蘭又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這個回應所包含的突破,是信心腳步範圍的突破。

信心的眼光是一件事,信心的腳步又是另一件事。神在這一次的顯現中,吩咐亞伯蘭起來,縱橫走遍祂要賜給他的地,神要他的腳踏在將要賜給他的地上。「我必把這地賜給你」:何等寶貴的應許!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侖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在那裡為耶

和華築了一座壇。

新築的壇說明他對神應許的信心和盼望。他憑信心縱橫走遍應許之地,並以信心仰望神成就祂的應許。

 

聖經中說到腳掌所踏之地有兩種:一種是神的腳掌所踏之地。神的寶座是神的腳掌所踏之地,是神居住的所在;另一種是屬神的人腳掌所踏之地,他們憑信心站在神的應許上,得神應許的產業。感謝神,整個宇宙是神腳掌所踏之地,是神的產業。祂從祂的豐富里,賞賜那些因信舉足走遍應許之地的人。信心的腳步真是寶貴!

 

我想起第一位到緬甸去傳福音的耶德遜牧師。他在神學院畢業時,因為成績很好,又很有恩賜,曾有一所很大的教會請他做牧師。他的家

人勸他接受,這是很特殊的榮譽。

但是他已經答應神的呼召,到緬甸去做傳教士。他對那些愛他、關心他的人說:

「我已經接受了神從上面來的呼召,怎能放棄那呼召,接受這邀請呢?我要到神要我去的緬甸。」於是他去了。去了不久,他被誣告坐監六個月。在那時的監牢中被囚,真是痛苦難言。他的雙足被三十磅重的鐵鏈鎖住。當時有人以諷刺的口吻問他說:「耶德遜先生,現在你對福音在緬甸的前途感受如何?」他回答說:「福音在緬甸的前途與神的應許一樣光明。」這是在患難中因信心而有的盼望。一九八一年我遇見一位剛從緬甸來的同工,他曾參加一次規模極大的受

浸聚會,八千人同時在河裡受浸。

感謝神,耶德遜弟兄的工作沒有落空,他離世以前已經有六千多人信主,在六十多處建立了教會。今日福音工作繼續在緬甸開展,神繼續在那裡工作。

 

(七)家庭教育的突破(創十七

9

10

 

創世記第十五章一節與五至六節說到第七個突破。

「這事以前,耶和華在異象中有話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賞賜你。

……

於是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

耶和華這一次顯現,是要告訴亞伯蘭,他要有無數的後

裔,如海邊的沙和天上的星。

第十八章記載耶和華再一次向他顯現,仍是這個目的:

「耶和華在幔利橡樹那裡,向亞伯拉罕顯現出來。」(一節)「三人中有一位說,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裡,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十節)

這兩次顯現是為著同一個目的。在這顯現中神重申祂的應許,也明示亞伯拉罕的責任:他要教導他的兒女。「亞伯蘭信耶和華,(就是他接受神的應許)神就以此為他的義。」(十五章六節)但是亞伯蘭問神說:「主耶和華啊,我怎能知道必得這地為業呢?」神對他這問題的回答是要他獻祭。亞伯蘭遵命獻祭,所以他又築壇。這回應是表

示他接受神必賜他子孫的應許,並接受他的責任。

第十七章九至十節說:

「神又對亞伯拉罕說:「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就是我與你,並你的後裔所立的約,是你們所當遵守的。」「正當那日,亞伯拉罕遵守神的命令,給他的兒子以實瑪利和家裡的一切男子都行了割禮(立約的記號)。

這是以色列人家庭教育的開始。這是今天我們應接受的挑戰,承擔起神要我們教導兒女的責任。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我們若忠心做這事,神的恩典必豐豐富富地臨到我們身上。

(待續)

滕近輝(1922-2013),資深華人教會牧師,神學教育家。本文獲滕張佳音師母授權生命季刊在微信公眾號中以原創發表,本文版權為滕師母所有,歡迎弟兄姊妹轉發,請務必註明作者,切勿修改內容及印刷出版。

===========

如果您是在朋友圈中看到這篇文章,請點擊手機屏幕的右上角,然後

查看公眾帳號

,點擊

關注

即可。

您若有任何問題,可以直接回應或評論。

生命季刊微信平台牧師團

將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公眾號:

cclifefl

生命季刊網頁:

https://www.cclifefl.org/

擊點左下角

閱讀原文

,即可看到生命季刊的視頻短片及文章。

主內弟兄姊妹若願意支持生命季刊微信文字事工,請按住下面的本刊微信專用二維碼,然後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為本刊奉獻:


推薦閱讀:

TAG:世界 | 音頻 | 代表 | 埃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