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獨家採訪鋼琴家-朱曉玫

橄欖獨家採訪鋼琴家-朱曉玫

4 人贊了文章 https://www.zhihu.com/video/979417802465095680

幾年前,似乎就在一夜之間,一位像 修行隱者般 的鋼琴家衝進了大家的視野:旅居巴黎多年,守著塞納河畔,一簞食,一瓢飲,把彈奏哥德堡當作每天的必修課。

她,就是朱曉玫。


最近,朱曉玫回來了!不是開演奏會,而是為了完成她的一個 願望!


Var.1 願望:「我想為年輕人創造機會,讓他們去歐洲感受一下。」

2014年,朱曉玫在巴赫生前工作的聖托馬斯大教堂里接受採訪時曾表示過:「我有一個願望,就是將來想要辦一所音樂學校。」這次回國,她真的開始建這所「學校」了。只不過,這不是一所通常意義上的學校,它沒有圍牆、沒有教室,卻有整個歐洲那麼大。

朱曉玫說:「我們國家的鋼琴教學,在技巧上一點問題都沒有,但總是缺少一種趣味、內涵、精神上的東西。所以我就想要給孩子們提供機會,去歐洲感受一下。」

聖托馬斯大教堂內的巴赫之墓

她打算每年邀請幾位中國天才鋼琴家,去往法國巴黎和阿爾卑斯山生活兩個月,為他們提供與世界頂級鋼琴大師交流的機會,帶他們循著音樂家的足跡去旅行、去山上、去海邊觸摸大自然,學習歐洲的歷史、宗教、語言,甚至是美食....讓他們真真正正浸泡在歐洲的文化中去理解歐洲古典音樂。


Var.2 熏陶:「我住在古老的塞納河邊,居里夫人、伏爾泰、畢加索...每天與天才的『靈魂』在一起,整個氛圍都不一樣」

為什麼一定要去歐洲?因為歐洲是古典音樂的發源地,那裡的文化和靈氣,成為了滋養朱曉玫演奏的一個很重要的能量來源。

她說:「我在歐洲呆了38年,在那裡感受到太多太豐富的東西。就像我生活的地方,是個很了不起的地方。在最古老的塞納河邊居里夫人曾經住過的街道,左面是伏爾泰住過的地方,右面是畢加索住過的地方,每天跟這麼多天才的「靈魂」在一起,整個氛圍就是很不一樣。而每當我累的時候,總是會去巴黎最古老的教堂坐一會,20分鐘後,就感覺自己的電池被充滿了。」

巴黎·塞納河畔

令朱曉玫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循著巴赫足跡的旅行,看看巴赫出生的房子、工作過的地方、結婚的教堂...居然還看到了巴赫與人「決鬥」過的地方!這一下子就讓朱曉玫覺得,原來巴赫並不是原本印象中那個刻板嚴肅、冷冰冰的「人物」,而是像我們一樣接著地氣,有血有肉的,實實在在的「人」

這些一定要親臨現場才能感受到的經驗,便是朱曉玫最想與年輕鋼琴家分享的。守在國內的他們,大概只能知道:「嗯,巴赫要這麼彈」;也許,當他們徑直走進聖托馬斯大教堂的那一刻,才能體會到:「噢,原來這就是為什麼巴赫要這麼彈!」

▼朱曉玫在巴赫墓前演奏《哥德堡變奏曲》

【橄欖】朱曉玫:哥德堡變奏曲(巴赫墓前演奏)_騰訊視頻?

v.qq.com圖標


Var.3 傳承:「我很幸運,能做施納貝爾學生的學生」

為什麼朱曉玫會想要做這樣一件事情?這大概還要從她自己學習音樂的經歷說起:

朱曉玫,1949年出生於上海,小時候就顯示出極高的天賦,8歲已經在電台和電視上演奏。「文革」中斷了朱曉玫的學業,即便身在農村勞動,她也總是找各種機會偷偷練習鋼琴。「文革」結束後,她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1979年,在周廣仁、潘一鳴的幫助下前往美國深造。1985年,朱曉玫又從美國前往巴黎。直到1994年,時年45歲的朱曉玫才在巴黎開了第一次獨奏音樂會,場面出乎預料的火爆。從此,朱曉玫便迎來了她事業的高峰。

青年時期的朱曉玫

於我們,區區100餘字,似乎就講完了一位藝術家的成長曆程。但是,於朱曉玫,在這些冰冷數字的背後,卻是一段段活生生的往事

初到美國時上的第一節鋼琴課,老師直截了當的評價就給了朱曉玫當頭一棒:「你的手指是跑得很快,但是我不知道你在幹什麼!」言下之意就是朱曉玫的演奏空有軀殼,卻沒有內涵,充其量也就算是個「琴匠」。而這位老師就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鋼琴家施耐貝爾的學生「我當時都不想學琴了,30歲的人,連音樂的門都還沒有進呢,只會活動活動手指頭。」朱曉玫雖然嘴裡這樣說,但她卻很珍惜能夠跟大師學習的機會,就這樣一步步堅持了下來。

深知學琴不易的朱曉玫,如今也希望像她的老師那樣,做年輕人的「領路人」,把自己彈琴幾十年總結出的經驗,悟出的「道」分享下去。在基金會的支持下,她的願望即將成真,3-4位幸運的青年鋼琴家即將獲得這個機會,免費遊學歐洲。


Var.4 選材:「就像我吃飯時喜歡清淡的口味,我選的人也都比較純、比較淡、比較白」

人們都說,朱曉玫有一顆素人之心。幾十年如一的利落短髮、樸素又簡單的衣著、平靜柔和慢條斯理的言談...朱曉玫給人的感覺一直是淡淡的、雅雅的,對名和利波瀾不驚,不受外界的打擾,只專註於打磨她的演奏、參悟她的巴赫

因此,談及這次遊學活動的選材,朱曉玫也堅持著這個「素人」標準:「就像我吃飯時喜歡清淡的口味,我選的人也都比較純、比較淡、比較白,如果是一張花花綠綠的紙我想我沒有太大能力去改變了」。言下之意,她喜歡沒有雜念,真正熱愛沉浸於音樂的鋼琴家。

而她的選拔方式也著實「佛系」——不設公開的比賽,全靠自己發現和熟人介紹。說白了也就是要看「眼緣」,選擇少數幾個能進行心靈溝通的年輕人,口傳,心授。


Var.5 未來:「我想要把巴赫的鍵盤音樂都錄下來,越多越好。」

今天的朱曉玫,依然把彈奏「哥德堡」當作每天的修行、與巴赫神交的日課。而彈了大半輩子巴赫的她,想要再為巴赫交上一份答卷。問及對未來的打算,她說:「我正在錄巴赫鍵盤樂全集,越多越好,快70歲了,還不知道時間夠不夠。」

錄製巴赫鍵盤樂全集,對鋼琴家來說來說,在體能、技術以及記憶力等方面,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而這樣的錄製一定是成熟、睿智的鋼琴智者才能夠挑戰的。朱曉玫顯然是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她從《哥德堡變奏曲》出發,暢遊在巴赫的廣袤世界中。

不論這個目標完成與否,她都已然為大家勾畫出一個充滿禪意的大美的意境。萬籟俱靜時,從她指尖流淌出的音符就像是黑暗中的光亮、寒冷中的篝火,蘊藏著希望,最終達致永恆。

原文鏈接請點擊橄欖古典音樂公眾號:訪鋼琴家朱曉玫 | 這次回來,她只為完成一個願望

轉載說明:本篇文章屬於橄欖古典音樂原創採訪,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更多合作方式請聯繫橄欖古典音樂公號:classicalmusic01


推薦閱讀:

TAG:古典音樂 | 音樂家 | 鋼琴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