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公無話可說,因為……

和老公無話可說,因為……

來自專欄諮詢師手記7 人贊了文章

1

前兩天和姐妹們帶娃聚會,三個女人都是已婚已育的,話題自然離不開孩子和老公。

在聊娃的空檔,一個姐妹拉著我問:「你和你老公還有話說嗎?」

我聽完這個問題就開始哈哈大笑。

姐妹問的這個問題很生活。

因為我也和老公很久無話可說了。

2

會有一個現象,談戀愛比較早的人,或者在青春期被追求得很熱烈的女孩子,在婚姻中失衡的比例會略高一些。

這是因為在這些早戀人群中,真正進入婚姻中,很多還沒有從青春期戀愛的感覺中走出。

如果以青春期戀愛的標準來衡量,那麼大多數婚姻都是不合格的。

為什麼我們在青春期的戀愛和真正的婚姻差別會很大?

因為戀愛和婚姻的目的非常的不一樣。

3

根據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的劃分,我們的青春期處於「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階段。

這個階段從12歲到18歲,在這個階段里,大多數人都會不停的問:「我是誰?」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有過彷徨,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為什麼要成為這個我?如果我不是我,我會是怎樣?

更多的彷徨在,我們會被別人的一句話影響,因為別人的一個眼神而改變自己。

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對自我探尋的一種方式。

年輕人,在這個過程中,在找尋自我認同,伴隨的目標是,我要認識我自己,認同我自己。

如果這個年輕人在12歲以前獲得了足夠的愛和養育,那麼他能在這個階段成長出一種忠誠品質。

因為能認識和認同自己,能忠誠於自己的人,自然能忠誠於自己的選擇。

埃里克森是這樣描述這個階段的:

在很大程度上,青春期戀愛是一種努力達到自我認同定義的嘗試。

它將自身迷惑的自我形象投射到另一個人身上,通過這一形象的反射,終於逐漸找到了自我認同感。

這就是為什麼年輕人戀愛時總有說不完的話。

所以青春期的戀愛和被追求,總伴隨著自我認知的提升,伴隨著對自己每一點新知的興奮感。

因此青春期的戀愛會比之後任何一個階段的戀愛更美好。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青春期找到自我認同。

一個在青春期沒有找到自我認同的人,就像一個裝在成長了的軀體里的寶寶,會在接下來的階段中繼續去尋找自己。

4

而埃里克森劃分的下一個階段,是「親密對孤獨的衝突」階段,這個階段可能會持續到40歲,甚至更長的時間。

大多數人的婚姻都處在這個時間段里。

這個階段,人們開始尋找生命伴侶,尋找真正的友愛和親密的感情,如果發展得順利,我們很容易在相處中獲得親密感。

從而獲得愛情的品德。

很多人會在這個階段理解,真正的愛,並不是誰對誰的依賴,也不是自己對另一個人的情感付出。

真正的愛,是自己認識自己。

想要在婚姻中獲得完美的愛,首先要學會愛自己。

所以,婚姻並沒有責任去幫助一個人找到自我,婚姻中的兩個人,能做的也不是幫對方找到自己,而是學會在互相取暖的過程中,學會自己愛自己。

事實上,糾纏在枯燥的柴米油鹽和孩子間,的確也完全無暇去思考我是誰。

老夫老妻的心裡都會很明白,我是不是誰,都已經如此了,我不會為別人改變,別人也沒必要被我改變。

再來看一段埃里克森的描述:

?不幸的是,許多年輕人,都希望在其他人身上找到自己,而且他們會在這種認知下結婚。

但是,完成作為一個伴侶和作為家長的固定動作和義務,卻妨礙了他們完成認知自我的工作。

很明顯,換一個伴侶並不是什麼答案,而是必須有一些明智的、有引導的洞見,讓人們意識到,要想找到真正的兩人世界的前提條件,其實是一個人必須首先成為他自己。

5

國內的夫妻很多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結婚十、二十年的夫妻,還會糾結對方是否愛自己。

其實婚姻中的責任非常多,家庭作為一個整體形象,負擔的是扶持伴侶和教育子女的更功能型的責任。

兩個人在一起,能走得長遠的組合里,總有一個人是自我的。

因為其中一個人自我,才能讓另外一個人學會愛自己。

在我的婚姻里,我很感謝老公讓我認識到了自己。

我和老公不說話,但是不說話不會讓我們尷尬。

我們很默契,一個眼神就彼此互相理解,無聲勝有聲。

我們甚至很享受這種沉默,因為沉默給不說話的我們更多的緩衝,讓我們都清楚,不想說話的時候,不用彼此尬聊,不用應酬彼此。

總的來講,好的愛情是讓人發現自己,而好的婚姻,是讓自己再不會被改變。

如果你碰巧遇到了,那麼就好好珍惜吧。


推薦閱讀:

TAG:朋友關係 | 人際交往 | 夫妻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