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產區,大風味—馬拉維咖啡

小產區,大風味—馬拉維咖啡

來自專欄咖啡、咖啡7 人贊了文章

知道你們都在去浪的路上或者已經在浪了,國慶節快樂,注意安全。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今天我拿到一罐豆子,讓我非常好奇,我心想著這個國家究竟在哪裡。

Malawi South Mzuzu Geisha

馬拉維南姆祖祖瑰夏

好的故事和好的產區遍布全球,而小的產區往往是在不經意之間給你的口腔帶來非常大的驚喜,這一支馬拉維瑰夏就是如此。

相信很多人對這個國家是陌生的,包括我在內。在我還沒拿到這一支豆子的時候就是如此,馬拉維是非洲東南部內陸的國家,它與尚比亞、坦尚尼亞、莫三比克都有接壤;首都是利隆圭,姆祖祖是第三大城市。「資料來源於維基百科」

在我好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拆開了包裝,開始嘗試這一個來自陌生國家的饋贈。

當橙皮、柚子和堅果風味迸發縈繞在我口腔的時候,彷彿讓我想像到了那個國家的環境。

「曾經夢想仗劍走天涯,現在只想喝遍全世界不同產區的咖啡。」

姆祖祖的這一支豆子說來也奇怪,一直以來,我並不是小產區的愛好者,但是今年連續受到「緬甸、尚比亞、秘魯、墨西哥」等小產區的衝擊,讓我發現了「小產區大風味」這個情況。

在我漸漸接受到不同產區給我帶來不同風味享受的時候,我會好奇國家的歷史。例如這一支姆祖祖。

馬拉維咖啡歷史

大概19世紀70年代左右,傳教士將阿拉比卡的咖啡樹帶到了馬拉維,商業種植咖啡很快在喬洛和姆蘭傑山落地生根。小農種植在那個時代的馬拉維開始盛行了,每個咖啡農都種植200株左右的咖啡樹,並且在咖啡豆採摘和質量方面也把控的非常好。

小農種植的年代,脫殼和處理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1946年,馬拉維有了自己國家的「合作社」。

由於葉鏽病的侵襲,馬拉維咖啡的產量驟降,咖啡種植也在這個國家蒙上了一層面紗。

也許是農民們不甘於沒咖啡喝,也可能是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咖啡最終還是在馬拉維生長了下來。

現在的馬拉維和世界上其他大部分產區一樣,分為兩種種植模式,一種為莊園種植,一種則是小農種植。

莊園種植分布在馬拉維南部地區「喬洛、姆蘭傑山、松巴、曼戈切」。

莊園的投入高,自然產量也高,但是咖啡豆質量和小農比起來沒那麼好。

一是因為咖啡不是莊園主要的農產品,茶和煙草的地位都比咖啡高;

二是因為海拔,咖啡莊園的海拔大部分分布在900-1200m之間。

在馬拉維有多名小農組成的五個合作社分布在馬拉維北部「Misuku合作社、Phoka合作社、 Viphya North合作社、Nkhatabay Higlands合作社、東南Mzimab合作社和中部地區的Ntchisi East合作社」。

這幾個小農的合作社目前有一個坐落在馬拉維北部姆祖祖的總部了。

一般來說合作社相對於莊園,質量更高,當然這也意味著價值更高。唯一遺憾的是產量比莊園少,每年莊園會有1000噸咖啡生豆,而合作社每年僅能產出350-400噸之間。

以上大概就是馬拉維的故事。

但是我從罐子中注意到一個詞「Nyika」

一開始我以為是以馬拉維國家公園Nyika命名的,但是通過WCR(world coffee research世界咖啡研究所)查詢中發現,Nyika是一個品種。

Nyika在其他區域被成為Catimor129或是cat129,這是從哥倫比亞繁殖(Caturra x Timor Hybrid 1343),我們之前說到馬拉維因為葉鏽病而減產,正是在那個時候,Nyika被引入到馬拉維。

馬拉維咖啡處理法水洗或日晒

由於經濟蕭條和落後,咖啡不是馬拉維的主要農產品,在馬拉維沒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一般採用的就是傳統的日晒和水洗法;日晒的馬拉維我沒有喝過,也查不到什麼資料,水洗的工藝非常有趣。

將咖啡在水下發酵(使用當地河流的清水)12-36小時,以去除殘留的粘液,咖啡發酵後,將咖啡洗滌並在分選通道中分級。

然後將羊皮紙置於預乾燥床上2-3小時,直至任何錶面水蒸發,然後轉移到3-5cm的非洲曬床中。羊皮紙定期翻動以防止其開裂,並在中午加熱時覆蓋羊皮紙以確保均勻乾燥。當水分含量達到10.5-11%時,將咖啡從乾燥台中取出,最後放入羊皮紙棚中的調理箱中。

小產區大風味

每一種努力都會有收穫,這是不變的道理

對於馬拉維這個國家來說,咖啡不是唯一能選擇的農產物,也不是最主要的農產物,換而言之就是,咖啡在馬拉維並不是非常受歡迎,在查資料當中發現一個有趣的數據。

目前馬拉維的出口收入當中60%是來自煙草,這60%大概是3億美元,3億美元的煙草大概要用到300萬公頃的土地去栽種,而煙草僅僅是2美元一公頃。

咖啡的價格是5美元一公頃,如果從咖啡獲得相同的收入,那麼使用到的土地變得更少,大概是30000公頃,但為什麼在差距這麼大的情況下,馬拉維還依賴著煙草為該國的GDP做貢獻呢?

拋開技術之外,名氣可能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巴拿馬,也都知道埃塞爾比亞和哥倫比亞等大產區。

但這些小產區既不是咖啡的發源地,也不是最早開始栽種咖啡的,加之國家經濟落後,技術不發達,所以這些小產區就沒有被大眾所熟知。

我想名氣是馬拉維唯一需要的東西了,在這裡說一句道德綁架的話:

你所喝的每一杯馬拉維的咖啡,都是在為滅絕煙草做貢獻。

撰文:Ray

編輯:Choker & Edward Lin

圖片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

參考資料:

interamericancoffee.com

scotland-malawipartnership.org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咖啡 | 精品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