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的無聲謀殺:媽媽,你還要我死幾次?

中國父母的無聲謀殺:媽媽,你還要我死幾次?

6 人贊了文章

「媽,你到底還要我再死幾次?」

「死到你選擇活下去為止。」

你能相信嗎?這樣令人毛骨悚然的對話,竟然發生在一對血濃於水的親母子之間?

「中國式教育」遇上「黑科技」,親子關係究竟能崩壞到什麼程度?

這部被譽為台灣版《黑鏡》,豆瓣評分8.2的現象級教育題材神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看哭了無數父母!

為什麼你處處為孩子著想,孩子卻不領情?

為什麼你為了孩子放棄職場,孩子還嫌你沒用?

為什麼你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卻不爭氣?

也許問題,真的不在孩子身上……

「 我都是為你好!」

丈夫出軌,家庭破裂,媽媽把自己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兒子小偉身上,可小偉卻總是「不爭氣」。

《媽媽的遙控器》這個故事背景,我們身邊常常能看到。

有一次考砸了,小偉試圖通過修改成績矇混過關。可是被媽媽發現了,矛盾激烈爆發!

於是媽媽決定用一個遙控器操控兒子的時間,所有的「不完美」,都必須修正到她滿意為止,這才是為他好!

被媽媽瘋狂的操控,小偉痛苦不堪想要自殺,可是媽媽還是不停按下遙控器,讓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這才有了文章開頭那憤怒絕望的反問:「你到底還要我再死幾次?」

如此病態的操控者,不禁讓人想起火遍全網的朱雨辰媽媽,她也有一隻這樣的遙控器:

數十年如一日,她要求兒子每天喝梨汁,吃自己做的飯,找讓她滿意的女朋友。

朱雨辰坦言,這樣無微不至的愛,讓他很痛苦……

當然在生活中,大多數父母不像小偉和朱雨辰的媽媽這樣極端,但那個包著「愛」的外衣的遙控器,卻無處不在。

伊能靜與兒子哈利第一次吵架,就是因為她想讓兒子學編劇,而哈利自己想學剪輯。她覺得編劇「更高級」!

可哈利卻對伊能靜說:「你用你知道的事情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來你又沒有去過!」

父母給孩子定製的人生,就真的是完美嗎?

黃執中曾在《奇葩說》中說道:在人生的時時刻刻,永遠都儘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選擇權,自己做自己的主角,這才是完美!

明智的父母,不會按自己的喜好操控孩子,而會把「遙控器」交給孩子,讓他自己決定人生該怎麼繼續。

「要不是生了你們,

我現在也是一個教授! 」

無論是影視劇,還是現實生活,總不缺隱忍的中國媽媽形象。

在《茉莉的最後一天》中,也有這樣一個媽媽,她放棄海歸碩士高學歷,為兩個女兒做了全職媽媽。

「要不是生了你們,我現在也是一個教授!」

她無數次強調自己為了女兒的犧牲,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監管女兒,逼著她們品學兼優。

終於,大女兒茉莉不堪重負,自殺了!

進入女兒殘存的記憶,林媽媽才得知:在女兒眼中,媽媽根本不愛她,只會一直逼她考第一,用來回報當不成教授的「犧牲」!

曾經還有一則新聞:

一位單親媽媽,拒絕再婚,辭掉工作,賣了房子,進城陪兒子讀書。她把自己的全部都押在了兒子身上,一直陪兒子從中考到了考研,可是兒子連續兩次考研都失敗了!

失敗的打擊,加上愧疚的心情,兒子患上了抑鬱症。在揮刀自殺時,母親奪刀相救,失去理智的兒子竟連刺母親數刀,險些要了她的性命!

這位母親怎麼也想不到,自己那麼愛孩子,做出那麼多犧牲,怎麼就成了兒子刺母的「幫凶」?

伊能靜曾在微博發表長文:不要為了孩子犧牲自己!孩子沒有要你犧牲什麼,他要你快樂!

父母的偉大不是在於犧牲,而是毫不保留、毫不計算的給予;如果你對孩子的好,是為了討回來,那不過是情感的等價交換!是赤裸裸的綁架!

說出「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的父母,都是自私的父母。

真正優秀的家庭,父母會和孩子相互成就

著名自媒體人粥悅悅,就是個全職媽媽。

她一邊精心哺育兩個孩子,一邊利用自己的繪畫技能,把孩子的成長故事、教育理念畫成漫畫。如今已經有幾十萬粉絲,天天坐等她的更新!

可以說,要不是因為孩子,悅媽永遠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我這輩子沒什麼成就,就希望你有出息!」

在孩子眼裡,最討厭的一種笨鳥,是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貓的孩子》這個故事單元,講的就是「笨鳥」和孩子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阿衍,有一個不幸的家庭。父親對家裡不管不顧,還家暴母親。母親只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借兒子出人頭地。

所以除了兒子的成績,其他的她一概不關心!

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阿衍人格分裂,優秀無望。可母親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安慰,而是指責:「我這一生都被你毀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父母都會有的心理。

但是,父母把孩子作為填補自己成就感的工具,對孩子來說真的公平嗎?

媽媽小時候沒有條件學鋼琴,只能儘力培養你了!

咱家條件是沒你叔叔、舅舅家好,所以你得爭氣,別給媽媽丟人!

人氣偶像鄭爽走上演藝道路,也是為了圓媽媽的夢。

她從小背井離鄉學習舞蹈、學習藝術,因為長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導致性格敏感,缺乏安全感。

鄭爽自己也在採訪中說:我所有努力的動力,來自於不想讓父母失望,某種程度上,這是我的義務。

一直背著別人的夢想和期望前行,累的時候也不敢放下來歇一歇。

只因我們是父母,便能這樣殘忍的「綁架」孩子的人生嗎?我們養的是孩子,不是面子!

蔡康永在《奇葩說》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的這輩子活得爛透了,可有什麼權利把責任推卸給下一代呢?所謂活在當下,不是讓我們活在來生,更不是把一切寄託到孩子身上,下一代有下一代自己的人生,我要做的是活好自己的每一天。」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他自己的希望!

父母在教育中,不應該是一個高高在上、發號施令的角色;而應該做一個觀察者,發現孩子的獨一無二,並幫助他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只有把「愛」和「管教」,變成平行的關係,父母才能和孩子真正成為朋友,共同從容面對自己的人生。

推薦閱讀:

TAG:中國父母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