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們如何回答:上帝是否存在(2)形而上學上帝的首次登場

聽他們如何回答:上帝是否存在(2)形而上學上帝的首次登場

來自專欄黃媽的奇思妙想們4 人贊了文章

今日份的瞎瘠薄寫嘿嘿,題圖依然是黃媽熱愛的卡拉瓦喬


亞里士多德

在一切問題開始之前,在主宰西方世界的基督教上帝出現之前,我們要先提到一個人。

所謂被冠以古希臘哲學的巔峰,集大成者,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等等頭銜的亞里士多德。之所以被冠以如此之多的名號是因為亞里士多德的成就遠遠比物理課本中被伽利略牛頓吊打的這種展現偉大,不過在此不贅述。在回顧歷史的時候,非常重要一點便是將自己置於時代環境中,而和千年以前的人瞎杠意義並不大,從思想家所處的社會背景出發看待他們的觀點往往能夠得到更為新奇的體驗。

亞里士多德的偉大之處在於提出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目的論的形而上學體系,而這套體系也就自然而然會將他引向「上帝」——對最高存在的一個代名詞。所以我們先來講講這一套形而上學體系。

讓我們試想像一個東西,比如說我們現在給黃媽塑一尊石膏像,其實在大部分時候大家會選擇舉給蘇格拉底而非黃媽塑像的例子。顯而易見這個東西並不會憑空出現,它的出現必然是有原因的,但是是什麼使你面前的這個東西成為一尊黃媽的塑像呢?首先我們需要石膏,同時我們還需要一個黃媽。假設不存在一個黃媽的形象,那麼一個黃媽像是造不出的。再之,我們需要一個雕刻家,還需要背後有個大財團要給黃媽塑像來表彰他的的美麗這個原因。從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一尊塑像的存在背後其實有四種原因,亞里士多德分別稱之為質料因(石膏)、形式因(黃媽)、動力因(雕塑家)、目的因(給黃媽praise),這四個原因是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這就是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four-causal explanatory scheme)

接著,亞里士多德開始嘗試解釋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這其實正是他對其老師柏拉圖理論所存在的問題的解決,當然我們在此依然不贅述這段愛恨情仇。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熟知的亞里士多德的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便是對此而提出的。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個潛在-現實的對立,認為事物的變化並非形式自身發生變化,而是一種新的形式重新塑造了這個事物。這種新的形式是原先事物潛在的形式,而事物為了實現這個潛在形式而運動變化。舉個例子,黃媽現在是個普通的仙女,但是黃媽同時是潛在的絕世小天才,黃媽為了實現這個潛在的形式而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比如寫這篇奇妙的文章。潛在和現實是事物發展的兩個階段,潛在在前,現實在後,這是一個相對的區分,同一個事物可能是某個關係中是現實,在另一端關係中是潛在。一個事物從潛在成為現實,則實現其形式,形式是其真正的存在。運動變化就被解釋成形式與物質的統一,物質實現其潛在形式則引發運動。

大段迷迷糊糊的話講完了,可是上帝依然沒有露面。繼續向下看,上面這個體系中,事物被解釋為向著一個目的發展,因此我們把這套形而上學體系稱作亞里士多德的目的論(Aristotelian Teleology)。既然有了這個體系,那麼我們自然而然會開始想像:照著亞里士多德的說法,A趨向B發展,B趨向C發展,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亞里士多德認為,不可能,不可能存在這樣一條無限的目的鏈,一定有個玩意兒站在這個鏈的最那端。這個東西就是最終目的因,而亞里士多德將其命名為上帝。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四因說的角度理解,事物存在必然有其原因,而原因又有原因,這條因果鏈不可能無限,故而必然存在第一因。這便是亞里士多德關於上帝存在的一個證明,同時也是關於上帝存在的證明的第一個完整表述。

亞里士多德的上帝並非猶太-基督教的上帝,而是在古希臘多神論環境下的「神」,更確切的說是一個第一因,最終因。沿著這條思路完成了關於上帝存在的論證,上帝的一些性質也自然而然地表現了:上帝作為一個最高的善,作為所有事物的目的因,是世界的統一的指導性原則,是所有事物努力實現的目標。上帝是純粹的形式,脫離物質,在這個基礎上上帝才可能是最終因。上帝是物質形式不可分離的原則的例外。上帝是完全的現實,不存在潛在性。

關於上帝的這一系列性質中最有趣的是關於上帝的思考。亞里士多德認為,上帝是思考思維的思維。思維是人的最高級功能,是神聖理性的標誌。但是人的思維是推斷性的,只能進行邏輯推理與抽象統覺,而上帝的思維是直觀的,也就是說他通過洞見的方式來把握對象。也因此,上帝是全知的。在這個觀點下,上帝的思考就像你在半夢半醒迷迷糊糊時不斷蹦進你腦中那些似夢非夢的奇怪想法,是非主動地,洞見的思考,不過沒睡醒的你與上帝之間的區別在於上帝同志所知到的都是真理罷了。

亞里士多德的證明把上帝放在了一個最終目的的位置上,因此我們說這是一個目的論的證明。同時,他的證明涉及因果性、第一因,因此我們說他的證明同樣是個宇宙論的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一上帝觀是哲學史上第一個較為完善的上帝觀,並且在亞歷山大帝國解體後的希臘化時代和經院哲學時代影響極大,因此我們在下一章中立刻便又能見到親愛的亞里士多德老人家了。


Reference:

The knowledge in HUangMas brain

Aristotl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Frank Thilly,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推薦閱讀:

TAG:上帝廣義 | 宗教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