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也沒錢了,「金主」決定這樣過冬

娛樂圈也沒錢了,「金主」決定這樣過冬

來自專欄娛樂硬糖11 人贊了文章

作者|潘 安

編輯|李春暉

娛樂圈真沒錢了。這回不僅是大製作仆街、橫店劇組銳減、資本市場遇冷等「降級」現象,而是「金主」親自出來蓋章——

9月20日的2018年優酷秋集現場,阿里文娛集團輪值總裁兼大優酷總裁、阿里音樂CEO楊偉東開宗明義:「天氣熱的夏天,心像寒冷冬夜」。

網傳3億投資的《如懿傳》未能成為全民爆款,流量鮮肉鹿晗無法帶飛《甜蜜暴擊》,電影咖、大製作、大IP的《天盛長歌》更是將湖南衛視黃金檔收視砸穿。流量時代娛樂圈最信奉的金科玉律,正在被用戶用腳投票,棄若敝履。

不過楊偉東轉而發問,「今天覺得有點冷,其實是不是過去一段時間『太熱』了呢?」

確實,過去幾年裡,娛樂圈幾乎和「天價xx」綁定。天價片酬、天價投資、天價版權費……價格上去了,精品率卻沒怎麼提高,沒準兒還降低了。畢竟「注水劇」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搞出來的,注水的收視和點擊就更不用說了。

如今,觀眾審美升級了、廣告商消費降級了,娛樂圈潮水退去,裸泳者紛紛現行。但行業的「退燒」,同時也是去偽存真,孕育新生的關鍵時機。今年以來,「大劇」折戟的同時,《鎮魂》、《芸汐傳》、《媚者無疆》這類中小成本圈層劇成為黑馬,點對點的俘獲大批芳心。

「沒有資本市場的浮躁催促,平台不會再盲目相信流量藝人和大IP。大家越來越回到創作本身,演員和導演也會逐漸務實。今天的敬畏,今天的冷靜,反而是好內容回歸的前提。」楊偉東說。

當然,並非所有「勒緊褲腰帶」的腰部作品都能換來高性價比,無聲撲街的更是大有人在。歸根結底,能夠脫穎而出的劇、綜都是找准了自己的圈層,並毫無顧忌地對其進行極致滿足。分眾化、類型化,正取代IP、明星,成為內容產業的新信仰。

不必取悅所有人

變化在2017年已經開始。《白夜追兇》《河神》《雙世寵妃》等中小成本網劇取得了優質流量和亮眼口碑,倒是《海上牧雲記》《擇天記》這樣的大IP遺憾收場。今年網劇市場更是全面發力中小IP改編,《鎮魂》《媚者無疆》《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皆成績不俗。

在觀眾很難「討好」的今天,中小成本網劇能夠走紅,主要歸功於這些作品終於知道自己在為誰拍劇,打破了用戶定位模糊甚至錯位的傳統模式。

《鎮魂》和《媚者無疆》具有相似的爆款路徑:類型清晰,受眾明確。

兩部劇的同名小說,都擁有眾多原著粉,劇集還未上線便有「自來水」先行一步。《鎮魂》上線48小時,優酷獨播點擊量高達1.2億。身為主演的朱一龍、白宇靠著炸裂的演技圈粉無數,吸引諸多「鎮魂女孩」入坑。

而《媚者無疆》藉助阿里的數據技術選定李一桐飾演女主,牢牢穩住直男粉絲。加上劇情緊湊、製作精良,觀眾自是青眼有加。

很快,「鎮魂女孩」、「晚安cp」粉、「李一桐後援會」就遍布微博、朋友圈。當真愛粉心裡的喜歡轉變成為熱情的安利行為,劇集便已成功了一大半。

隨著「鎮魂女孩霸佔優酷世界盃直播間」、「晚安女孩屠屏微博」,兩部劇的表情包、視頻cut、自製壁紙傳遍網路,劇集很快突破核心圈層,輻射至吃瓜群眾,最終成為大眾爆款。

相較於某些定位不清、一心俘獲男女老少的大劇,類型劇的用戶定位極其清晰,牢牢抓住一部分圈層用戶,靠著口碑發酵、自來水完成逆襲,引發一輪又一輪觀劇熱潮。從《白夜追兇》到《鎮魂》,從《烈火如歌》到《北京女子圖鑑》,從《媚者無疆》到《延禧攻略》,這些劇的成功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內容的目標必須是具象的用戶,而非抽象的觀眾。

「內容產業終究是面向用戶的生意,用戶應該是內容生產方和播出平台溝通的『唯一語音』,只有雙方都基於『具象的用戶』來討論合作,雙方對用戶的理解越深越具象,越有可能產生好的合作。」楊偉東說。

「與其讓10000個人覺得你還行,不如讓100個人真愛你」,這樣的道理在內容領域同樣適用。劇集的圈層化、類型化,雖然乍看上去縮小了受眾範圍,可一旦激活真愛粉,便能釋放巨大能量。

「小而美」的選劇邏輯也更符合當下「冷卻」的文娛行業和多元的用戶需求。在2017-2018年間在豆瓣評分TOP30劇集榜單中,秉承這一理念的優酷成功奪下13個席位,佔據市場第一。

今年秋集,優酷更是發布了的百餘部新品,多為明顯的類型化作品。《平妖傳》《大明皇妃》《長安十二時辰》《盜墓筆記重啟·極海聽雷》等橫跨古裝傳奇、女性言情、懸疑冒險題材的劇集將在不久後亮相,下半年我們或將迎來「百圈大戰」。

綜藝廠牌的產業化武器

不止一個人問過硬糖君了,為啥優酷今年的綜藝都叫「這就是」。呵呵,人家大平台的小心機,豈是能讓我等輕易參透的。

「不是每一次都會成功,每次探索都有價值,綜藝的系列化要從產業開發的角度做,劇集的類型化還是要注重宣傳消費和市場。」楊偉東表示,綜藝節目如果不系列化,很難做產業開發。

視頻網站爭搶綜藝市場,有的人忙於買版權,有的人忙於創新,而優酷卻推出「這就是系列」綜藝組合拳,力圖依靠「硬核娛樂」打造綜藝廠牌。街舞、灌籃,單從題材上來看都是主流綜藝不常涉獵的領域,節目上線最初也飽受質疑,如此硬核的綜藝真有人要看嗎?

但最終,《這就是街舞》《這就是灌籃》在收視和商業上的成功,都論證了這條綜藝思路的正確性。群眾的口味越來越多元和個性化,永遠不要低估小眾題材的力量。

《這就是灌籃》就在硬糖君的朋友圈掀起了一股「約你打籃球」的風潮。這檔青春熱血綜藝,集鮮肉、競技和幽默等元素於一體,上演了一出真人版的《灌籃高手》。且罕見的同時滿足了迷弟迷妹們的要求,簡直促成了直男直女審美融合。

目前,《這就是街舞》《這就是灌籃》豆瓣評分分別為8.6和8.4。2017年-2018年豆瓣評分TOP30綜藝中,優酷有11檔綜藝登榜,《這就是街舞》赫然在列。其中,《這就是街舞》的官博彙集了67萬粉絲,#這就是街舞#的微博話題閱讀直逼150億,討論也高達1.2億,遠超同期綜藝。值得一提的是,《這就是街舞》成功出海,常年引進版權的國產綜藝,終於也能向外輸出中國文化了。

更令人意外的是綜藝從線上火到線下,商業價值充分進行產業鏈延伸。《這就是街舞》帶動街舞培訓班一度火爆。《這就是灌籃》更誇張,據說每200名觀看用戶就有一人加購籃球。

「從美日的產業發展來看,內容的後衍生開發價值是文娛產業非常重要的價值構成。內容的產業化能力是行業健康發展必須具備的能力。」楊偉東強調,而「這就是系列」就在是優酷在內容產業化探索上的成功嘗試。

從《這就是街舞》到《這就是灌籃》,兩檔綜藝都在衍生品開發銷售進行了深度拓展,基於綜藝IP進行了線下賽事開發和藝人經紀。《這就是灌籃》在內容層面,除正片外還籌制了紀錄片、娛樂衍生節目和漫畫,線下巡迴賽也已經進入落地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這就是灌籃》是迄今衍生品開發最為豐富的綜藝,衍生品覆蓋體育、服裝、數碼、日用品、玩具等領域。據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COO兼CTO的庄卓然透露,作為同樣的S級綜藝節目,《這就是灌籃》的投資回報率比常規版權綜藝高出數倍。

如今,《這就是街舞》《這就是灌籃》第二季都已經開始籌備,林宥嘉加盟的首檔創作音樂人養成綜藝《這就是原創》也在秋集現場首次發布。此外,優酷還將推出《以團之名》《音樂至上MUSIC ON》《想想辦法吧吧吧》《想吃麻花先給你擰》《想談個和偶像劇一樣的戀愛》等垂直品類網綜。其中《以團之名》是業內首檔用國漫IP貫穿、全產業鏈路聯動的團隊真人秀,這檔綜藝將和優酷超級劇集《頭條都是他》在內容和形式上展開深度聯動,「劇綜聯動」的模式成優酷產業話布局上落下的重要一子。

當劇集、綜藝都在高舉垂直化、類型化的大旗,也就意味著平台和創作者開始真正回歸用戶,用專情換真心。

回歸用戶

此前,三大視頻網站聯合做出片酬限價、版許可權價聲明,引起外界廣泛關注。平心而論,此前娛樂產業的「過熱」,視頻網站間的過度競爭是重要推手,要「降溫」,也必須由視頻網站以身作則,改變整個玩法邏輯。從片方和平台的博弈,平台和平台的較勁兒,轉向共同的用戶導向。

限價收縮,並不意味著放棄精品化,而是把錢花在最能讓用戶感知的地方。即便是中等投資,劇組也能裝出有礦的闊綽感,《媚者無疆》便是成功案例。

該劇是典型的中小成本網劇,卻一開局就口碑不俗,贏得「滿滿高級感」的讚譽,引得橫店不少古裝劇組都去《媚者無疆》取經。

除了夯實內容,為了讓用戶體驗差異化的尊貴服務,三大視頻網站都在運營上各出奇招。

星粉經濟是確立差異化的必備招數。優酷會員六周年期間,各種互動活動充分調動粉絲參與,首席驚喜官朱一龍將慶典推向高潮。

對於粉絲而言,為愛豆打call就是最幸福的時刻。而對於大眾用戶而言,精準迅捷的獲得最想看的內容,是對視頻網站的要求。

圍繞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優酷在手機端首頁已經全面完成個性化改版。首次在長視頻領域開啟信息流化。「我們希望聚集用戶的體驗,給用戶一個專屬的首頁,而且內容獲取的門檻極低」,庄卓然表示。這些舉措意味著用戶將因個人的觀看習慣,擁有獨一無二的推薦模式,獲得類似手淘的千人千面體驗。

回歸用戶,也讓視頻網站真正回歸了自己,找到安身立命之地。此前,楊偉東在阿里巴巴集團投資者大會上透露,作為阿里大文娛的旗艦業務,過去的一年半中,優酷以劇集類型化和綜藝系列化為戰略方向,平台原創內容以2倍增長的發行數量,獲得了84倍的發行收入回報。

「視頻網站的虧損問題,一是因為過度競爭,二是因為商業模式不健全。而三家的方案都是通過生態解題,這一階段錢的影響會降低,重點在生態能力的整合和協同。」楊偉東說。


推薦閱讀:

TAG:娛樂 | 娛樂圈 | 優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