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成佛成道所需的條件(講稿)(作者:東方陽熹)—道德真源

成佛成道所需的條件(講稿)(作者:東方陽熹)—道德真源

3 人贊了文章

來源:道德真源網《東方陽熹言道錄》欄目207篇

演講者:東方陽熹

演講地點:山東省煙台市某酒店

演講時間:2014年8月11日

講稿整理:網站同學

  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很想知道自己此生是否能夠獲得成就,自己離成就還有多遠的距離,自己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今天,我就來詳細解答這個問題。

  你們所想的問題,實際上是成佛成道所需的條件,這也是我們這堂課的主題。

  有人說,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佛嗎?怎麼又講上條件啦?

  莫說成佛成道,即使人世間的事業,如選拔個飛行員,選個廚師尚且需要條件,何況成佛呢?如果你的嗅覺或味覺有問題,即使想當個廚師都不行。因此,你不要太天真、太幼稚了。

  下面,我就從八個方面來詳細論述這個問題:

  一、最基本的福德。

  在這點上,我們在座的各位同學都是具備的,如果你連這個最基本的條件都不具備,你今天不可能坐在這裡。什麼是最基本的福德呢?

  1.你不僅要有人身,而且必須諸根具足。如果你是個瞎子、聾子、啞巴,就很難學佛學道,獲得成就了。

  2.你必須生於中土。在全球國際化的今天,所謂的生於中土,就是你必須具備良好的中文聽讀和理解能力。

  3.你不僅要生在有佛法的時代,而且必須有聽聞佛法的機緣。如果你生在窮山溝中,連接受教育、接觸佛法的機會都沒有,又怎能成佛成道呢?

  4.你必須具有一定的資源。如果一個人被業力所逼迫、受家庭拖累,每天必須工作17~18個小時,連看經書的時間都沒有,就很難獲得成就了。

  有一位內蒙古的同學曾多次給我來信,表示自己想出家,徵求我的意見,我都沒有回復。他在當地從事房地產銷售工作,每天要工作16~18個小時,現在房地產不景氣,工作很辛苦,卻掙不著什麼錢,母親有病,女朋友又逼著他買房結婚,他自己又有成佛成道的志向,對此他感到非常的痛苦和煩惱。其實,這是個人的福德問題。

  如果這位同學的志向堅定,且能夠出家遇到明師的話,出家對他還是有利的,但是我不能給出這樣的建議。假如我建議他出家修行,可他自身的福德力不夠,中途志向不堅定,或出家後遇不到明師,出家後沒有修成,他會埋怨我說:當初都是因為聽你的,出家後不但沒有修成,結果也沒有盡孝道,把女朋友也拋棄了……。

  因此說,一個人連最基本的福德都不具備,是很難成佛成道的。

  二、慧根和善根。

1.慧根。

  我們先談慧根。所謂的慧根,即聽法的智慧。一個人聽聞佛法後不但不能心生歡喜,反而心生愁悶和謗黷,這種人是無法成佛成道的。

  六祖惠能大師聞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下就開悟了。有些人學佛幾十年,甚至學了一輩子,都開悟不了,這是根基和福德不夠的原因。有些人聞佛法:「本來無一物」,「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非要抬杠,說:「我媽明明就在哪兒,怎麼就說沒有啊?」作為新學佛的人來說,你提出這樣的問題,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作為學佛多年的人來說,就太不應該了。佛是宇宙人生真理的真知者和實踐者,佛說的法是不容疑義的。你可以說,我愚痴暗昧、罪孽深重,我理解不了佛所說的法,但不能與佛法較勁兒,因為此無異於毀法謗佛。你這樣做,等於在八識田中埋下了與佛法相抵觸的種子,如此在以後的輪迴中你就永遠無緣得聞佛法,獲得解脫了。

  一個人的慧根不行沒有關係,但必須理性的面對自己。許多人自以為是,過高估計自己的智慧,還以為自己是六祖惠能呢,整天在家尋章摘句、絞盡腦汁的寫個偈語什麼的,莫說你寫不對,即使你蒙對一兩句,又能夠說明什麼問題啊?

  有些同學跟隨網站學習多年,《金剛經》等最上乘經典也讀了,可是精神境界還是提高不上去,這說明慧根不行。既然不行,就從最基本的功行做起吧,我對他們說,你們把蓮花生大士的《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背一背吧,結果一年多後再見面,我問:你們把《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背下來了嗎?結果除了麗紅之外,竟然沒有一個人背下來。

  有人說,我的慧根比較差,有什麼方法能彌補這方面的欠缺呢?有。誠心可以彌補慧根的不足。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收了一位弟子叫周利盤特,按現在的話說,周利盤特就是一個弱智,但是他最後也獲得解脫,證得阿羅漢果了。此是什麼原因呢?誠!

  一些人動不動就說,我跟著網站學多少、多少年啦。好像自己學的年頭越長,覺悟和水平就越高,就越應該獲得成就一樣。其實你學什麼法,學多長時間,跟誰學,與你最終能否成就沒有必然的關係。你學的法正,但是你的心不正,正法對你來說又有什麼用呢?你學了很多年,卻沒有真正的實行,你即使你學一輩子,又有什麼用呢?你雖然得遇明師,但是人家說的話你多疑不信,明師對你來說又有什麼用呢?

2.善根。

  一個人若是沒有善心,那麼他所做的一切必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私自利為目的。一個人可能會存在錯誤和缺點,但其本質必須是慈悲的。我們發現,此生成就的菩薩、大德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生來特別的慈悲和善良。不像某些人那樣生來殘忍,遇到只貓,用菜刀把貓尾巴剁下來,把貓從樓上扔下去……。回頭還說,同樣的文章,別人看後心生感動,我怎麼就沒有什麼感覺呢?

  佛教認為,一個人要想出離生死輪迴,必須具備三個必要的條件:一是菩提心,二是出離心,三是空性見。善心,是菩提心的基礎。一個人連善心都沒有,又怎會有菩提心呢?一個人連人性都喪失了,又怎能明見佛性呢?

  聖人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菩提心,也是大同思想。儒家言大同思想,佛家言菩提心,兩者其實是一回事。就是看到自己的老人,就能夠聯想到天下的老人;疼愛自己子女的時候,也能夠想到天下的子女;這是一種博愛的精神。

  一些人誤認為,只有給網站捐錢的人,才會得到老師的重視,這是小人的見解。事實上,許多人沒有給網站捐助過一分錢,也得到了我多年的幫助。孟子曰:「無惻隱之心,非人也」。一個人心無良善,見貧弱不能救濟,自私自利,奸狡油滑,連人都不是,又怎能成佛成道呢?菩薩都是不求自己得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

  人情不等於慈悲。有些人聽聞佛法後,不管家人是否願意,生拉硬拽,乃至以威脅、強迫的方式讓家人學佛,如某些女人對丈夫說,你不學佛,咱就離婚等等。其實,這種人到頭來反而難以成就。因為,這種看似慈悲的裡面,實際包含的卻是我執和情執,其本質是自私的。如果這個人不是你的家人,你還會這樣做嗎?可見人情不等於慈悲。真正的慈悲是平等的,是不講條件的。

  三、出離心。

  所謂的出離心,就是你學佛學道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六祖惠能大師云:「唯求做佛。不求余物」,慧可大師立雪斷臂,以及米勒日巴等祖師大德,都有著真實無偽的出離心。

  現在的人喜歡自欺,你問他:「你學佛的目的是什麼?」他會回答說:「唯求做佛」。他嘴上這麼說,心裡可不這樣想。心裡實際上想的是:如何獲得事業的順利,如何發財,如何使自己的兒女考上大學,如何治好自己的疾病,如何家庭美滿,如何多活幾天。

  《楞嚴經》中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此是說,一個學佛者的目的和動機不純真,雜有貪嗔痴的成分,在修行的道路上,必然會招致許多乖逆不順的障道因緣,走向歧途。

  就如同你們來煙台一樣,首先你必須目標明確,才能夠到達目的地。你若是沒有目標,跟著大家,別人去哪兒,自己也去哪兒,這樣,不論你是坐火車,還是坐飛機,永遠也到不了煙台。

  並不是所有的學佛者都清楚自己的學佛目的。對於大多數學佛者來說,你問他們為什麼學佛,他們通常都回答不上來,因為他們當初學佛時就是糊裡糊塗的。有些人身體有病,偶然遇到個學佛的人對他說,學佛吧,學佛就好了,於是他就相信,開始學佛了。還有的人家庭不和,偶然遇到個學佛的人對他說,學佛吧,學佛就好了,於是他就相信,開始學佛了。還有的人做生意賠了錢,偶然遇到個學佛的人對他說,學佛吧,學佛就好了,於是他就相信,開始學佛了……。

  修福不等於修佛,學好不等於學道。現在一些人誤把修福當成了修佛,學好當成了學道。無論是各教的聖人,還是古往今來的明師,沒有任何一個人鼓勵人們貪圖和享受世間的快樂,追求世間的榮華富貴的。因為人們在娑婆世界所做的一切都是苦因。世間的一切存在都是虛幻無常的,也是辯證相對的,人們色見聲聞到的一切存在有生必有死,有得必有失,好中隱藏著壞,壞中隱藏著好,這是由事物的辯證性和相對性決定的,你執著在辯證和虛幻無常的事物上,就會隨同事物的生滅、變化,產生出種種的痛苦和煩惱。

  一個人既然貪著紅塵的快樂,又何必覬覦神仙的果位呢?

  釋迦牟尼佛讓人們「觀受是苦」,有的同學家裡死了人,我問她:「你感覺怎樣啊?對人生有什麼新的感受嗎?」她回答說:「挺好的」。這種人又怎能具有真實無偽的出離心呢?人們必須了解事物的虛幻性、無常性,知道自己在娑婆世界所做的一切都是苦因,才會升起真實的出離心。

  凡物有大興必有大衰,有大貴必有大賤,有大起必有大落……。常人凡事追求極致,事業必求興盛,為人必求富貴,此皆自取滅亡之道。萬物唯有平常,才能長久。故修道者不求聲名,唯願了道。

  道書云:「辛苦一二年,快活百千劫。」佛經云:「不忍一時受苦,將來萬劫受殃」。現在的人是:快活幾十年,沉淪千萬劫。

  四、真誠心。

  孔子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上智,指的是那種有大根基的人;下愚,指的是那種一根筋,你說什麼我信什麼的人;這兩種人的志向不會輕易發生改變。如六祖惠能大師那樣的人,一聞經語,當下就開悟了,這種人還會退轉嗎?就怕那種說有智慧吧,智慧還不行;說傻吧,賊心眼子還挺多;其又怕上當,又怕受騙,又怕學不成,整天疑神疑鬼,這種人是很難獲得成就的。

  「欲知山上事,須問過來人」。你自己的智慧不行,那些已經獲得成就的人把經驗傳授給你,你又多疑不信,如此又怎能獲得成功呢?

  誠,源於堅定的信心。一個人沒有堅定的信心,也就談不上誠心;一個人沒有誠心,就會自欺欺人。大慧宗杲禪師云:「無決定信,被自己陰魔所擾。」又云:「若無決定信,又無智慧,欲出生死,無有是處。」此是說,一個人若是沒有堅定的信心,不但不能獲得成就,而且還會落入自己的想陰魔中,被自心好壞、善惡、人我、是非等辯證的思維意識所欺騙。

  從前網站有位同學問我:「如何才能夠專一?」,我回答是:「誠能專一。」莫說成佛成道,即使是世間的事業,你拜個木匠,或拜個鐵匠為師,也得一心一意的跟人家學,才能夠獲得成功……。

  一個人若是沒有真誠心,又沒有相應的境界,他對你所說的法必會心生疑義和曲解。比如,我對某人說:「學佛者心必須得誠」。他就這樣想了:你不就想籠絡人心,讓大家都聽你的嗎?佛還說「依法不依人」呢?我聽你的,要是上當受騙了呢?

  若是剛開始學佛時,你這樣想還可以,但是學佛多年後,你還這樣想,只能說明你是個缺乏智慧,多疑的小人!如果你不信任人家,完全可以找一個能夠讓你信任的老師嘛,你有自由選擇老師的權力,這也是對自己負責任的體現。你跟著人家學,又不信任人家,這不是缺少智慧、自欺欺人嗎?如此既浪費別人的時間,也浪費自己的時間,這又何必呢?

  孔子曰:「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是讓你真誠面對自己的心,不要自欺欺人。你連自己都不能真誠的面對,又怎能成佛成道呢?

  又比如我對某位學佛者說:「學佛者必須做公益」。他就這樣想了,你不就想把我們當馬仔使喚,讓我們為你服務,樹立你自己嗎?與其如此,不如我自己印些善書送人,這樣不僅樹立了自己,還做了功德,豈不更好。作為這件事情本身,別人無可指摘,但是由於你的發心和目的不真,裡面包含有私心和我執,所以很難有好的結果。

  又比如我對某位學佛者說:「學佛者必須多做功德」。 對方就這樣想了,你不就想讓我們給網站捐錢,讓大家供養你嗎?結果第二次來聽課時,就給我帶來個裝著鈔票的信封。這種事情在我這裡都碰到過。

  我不怨這種人,因為你的精神境界如此。不過,我也很難繼續教你了。

  五、戒律。

  經云:「戒律不嚴,即修養無益」。又云:「三界往還淫為本,六道輪迴愛為根」。《楞嚴經》云:「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由此可知,一個人斷除不了淫慾和世俗的情愛,根本就不可能成佛成道、脫離輪迴。

  子曰:「飲食、男女為人生之大欲」。由此可知,人的口腹之慾和性慾是比較難以去除的。雖然難以去除,但是只要我們有堅定的意志,通過細節量化的方式,對自己的習氣稟性逐漸加以去除,最終也可以獲得成功。

  如果人們根本就沒有去除這方面的願望和決心,也就不可能獲得成功。一些人學佛十多年了,遇到吃肉、吃魚的機會,仍然管不住自己那張嘴。

  一個人不能斷除對六根覺受的貪著,是無法出離輪迴的。

  六、福德。

  一個人若是沒有福德,在修行道路上是很難走得順暢,順利達到目的地。《悟真篇》云:「若非修行積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前面第一個問題講的福德,只是一個最基本的條件,你沒有這點福德,連佛法也不能聽聞。但是你要想此生獲得解脫,僅憑這點福德是遠遠不夠的。

  一些人不學佛還沒事,一學佛反而屢遭魔難,輕則家庭反對,重則招災長病。這是由於自己福德不夠導致的。你埋怨外在的環境是沒有用的,你必須多積功善才行。你的家人反對你學佛,為什麼有的家庭不這樣呢?

  一些人忙完一天,好不容易清凈一會兒,準備看看經書,結果不是來電話,就是有各種事情來找,這就是缺乏福德。

  釋迦牟尼也是因福德而成佛的。佛經上說,從前有個國王,有五個王子:一個是智慧第一,一個是工巧第一,一個是端正第一,一個是精進第一,一個是福德第一。佛說:當年智慧第一的王子,是舍利弗;當年工巧第一的王子,是阿那律;當年端正第一的王子,是阿難;當年精進第一的王子,是輸輪是;當年福德第一的王子,是我。因為我福德第一,所以我此生成佛了,你們成了我的弟子,依佛得度。

  既然福德對成佛這麼重要,那麼我們該如何使自己成為有福德的人呢?一要積福,二不要散(消)福。就如同你要想成為富人一樣,首先你必須學會掙錢和積累財富,二是必須學會保有財富,如果你掙一個花一個,掙兩個花三個,也就無法成為富人。福德也是同樣的道理。

1.布施可以積福。

  佛經云:「布施可以得三界富貴報」,「舍一得萬報」。見人貧弱予以布施周濟,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修積。

2.陰德最能夠積福。

  積陰德之所以被各個宗教、各個法門所特彆強調,是因為陰德能夠迅速、有效的去除潛意識,即阿賴耶識中我執和自私的成分。

  人做完善事不能張揚,一張揚就不叫陰德,叫陽德了。古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說「建德若偷」,就是行善積德如同做賊一樣,生怕他人知道。人做完善事一張揚,福德就減損了,若是再誇張的說,不但福德沒有了,反而生罪了。人心就是天心!比如,你在背後偷偷的幫助了一個窮人,他的命運從此得到改變,他會時時的感激你,在家給你燒高香;反之,你若是嚷嚷的盡人皆知——這個人從前就是個叫花子,因為得到我的幫助,現在有吃有穿了——這個叫花子不但不感激你,心裡還得罵你,這就是驗證。又比如,一個人做完善事後在單位四處張揚,到頭來不但得不到眾人的恭敬,反而會遭致他人的毀謗——「造了一輩子孽,如今好不容易做點善事,你看這份張揚」——這就是驗證。反之,一個人做完善事後不言語,過後被人們偶然知道,反而得到大家的敬重。

  凡眾看問題都是顛倒的。做善事後哪兒能不讓人知道啊?那不是成傻子了嗎?即使吃虧也得吃在明處啊。一些人做過善事後,轉幾個彎也得讓大家都知道。這種人都是不懂得積陰德的愚人。人生活在自然之中,一切都不會瞞過上天的,古人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古人做善事後:「不求人知,唯望天察」。

3.為他人服務積福。

  現在的人與古人恰恰相反,喜歡受人恭敬,喜歡佔便宜,喜歡他人恭維奉承,喜歡他人為自己服務。丘處機真人曰:「心地下功,全拋世事;教門用力,大起塵勞」。現在的一些人,遇到做公益的機會,找種種理由閃人——可別影響了自己的清修;待自己靜下來修心的時候,又人我是非,恩愛情仇的在那裡自家折騰。

4.生活儉約積福。

  現在的人喜歡自欺,花幾千塊買件衣服,回去把商標拆掉,別人說:你的這件衣服不錯啊?她趕忙說,這是別人穿不了送我的。花上萬塊買個包,別人說:你這個包可是名牌啊。她趕忙說,這個包是地攤上買的假貨。其實,你騙的是你自己,消的是你自己的福德。

5.受人恭敬消福。

  現在的人做事都喜歡張揚,貪圖功名,其目的無非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讚揚和恭敬。其實,這等於是在索取回報。一個人做了善事,不被他人理解,乃至受辱受屈,才能夠消除自己的業力,增長自己的福德。若是做點善事,就求回報,雖然得到了他人的恭敬和讚美,但是你的福報沒有積下啊!

6.貪嗔痴消福。

  凡是與貪嗔痴有關的,都會消福。比如著急、上火、生氣、怨人、恣情縱慾等等。

7.修行積福。

  作為一個修行人,能夠修身克己本身就是一種修積。但是你不能張揚自己的功行。一些人剛開始食素和戒淫,便四處炫耀和張揚:我食素啦!我戒淫啦!最後你會發現,中途破戒和退志的往往是這些人。君子不會這樣做,君子在修行還沒有獲得成功以前,不會對外張揚,因為他們怕自己做不到,招致他人的恥笑。

  一個人張揚自己的功行,會被天心所厭惡。何以這樣說呢?因為這裡面包含有我所心、功利心。比如一個人開始吃素時,不張揚沒事,一張揚,馬上就招致違緣,你吃飯的時候,有人非要往你的碗里加塊肉、拌點渾湯不可,這就是驗證。

  學佛者偷著用功,進步最快。文革期間,那些背地裡偷著學英語,偷著學習技能的人,最後往往都學成了,而那些喜歡四處張揚的人,反而學無所成,這就是驗證。

  一個單獨的功行一般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夠成功,三年不成,就需要六年,六年不成九年,乃至畢生的時間。就如同植物生長一樣,必須經過三個季節才能夠獲得成果;春天發芽成長,夏天灌漿,秋天成熟。

  以吃素為例,並不是說連著吃了幾年的素食就算成功了。怎樣才算是真正吃素成功了呢?當你見到任何的珍饈美味,不但不會產生絲毫的口腹之慾,不再有舌根覺受的貪著,而且還能夠對盤中的動物產生憐憫心——這些生靈因為不明白道理才墮入畜生道的,我們應該救度他們才對,又怎能忍心宰殺他們,吃他們的肉呢?——你能夠做到這樣,才算是真正的素食成功者。

  七、得遇正法和明師,並證悟空性(開悟)。

  (此部分內容不公開,謝絕來信索取。)

  八、功行圓滿,成佛成道。

  (此部分內容不公開,謝絕來信索取。)

  九、結語

  以上這八個方面,雖然不是很詳細和具體,但是涵蓋了成佛成道最主要的幾個方面。

  從內心來說,我真心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學和所有的學佛者,都能夠獲得覺悟和解脫。感恩大家!

整理:2014年8月14日

上傳:2014年8月15日


推薦閱讀:

TAG: | 佛法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