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產品經理必備大招之獨立思考

高級產品經理必備大招之獨立思考

來自專欄產品經理實戰派2 人贊了文章

前言:

高級產品經理是必須要具備一些實用的軟性能力的,尤其是獨立思考和換位思考。今天通過三個基本概念的分析,重點來說一下獨立思考能力。


產品經理作為一個對知識面廣度要求較高的職能,需要掌握大量的概念和知識點。來聽一下PM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辭彙吧:產品鏈、垂直細分、差異化、用戶洞察、場景、顛覆式、精益創業、MVP、敏捷等等,那我們是否真的一句話就能介紹清楚他們的含義、背景、使用條件呢?

我們常常講,高階產品經理的一個很重要的能力便是:獨立思考,因為最熟悉的詞反而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我們先嘗試著分析一下三個做產品時最核心也是最容易忽略的概念:產品、需求和用戶。

一、產品: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物體或無形的服務

在百度百科中產品的定義如下:產品是指能夠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並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的物品、無形的服務、組織、觀念或它們的組合。

互聯網產品一般為無形的服務。有兩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1. 需要滿足某種需要,為用戶帶來價值。無法提供確切的價值,只是個人想法的YY必然是沒有存在意義的;
  2. 產品必然承載了利益交換,免費總是相對的。可能金錢層面的免費,卻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價值,如信用、隱私、數據、時間等成本。

二、需求:特定場景下未被滿足的預期

在生活中,我們的期望與現實情況往往是有落差的,這些落差通常未被滿足,或者被滿足的方法或程度不是最理想。這些急需要解決的落差也就是需求的本質來源。即需求是用戶尚未被完全滿足的期望。

拿出行舉例,在沒有滴滴之前,用戶因為要到達某個目的地而選擇計程車時,便會有各種的落差:

  • 1、需要在路邊招手等待;
  • 2、無法預判計程車何時到來,也無法判斷計程車是否上面已有客人;
  • 3、可能會被拼車、拒載或惡意加價;
  • 4、指路、結賬、找零等額外單獨時間成本;

這些現狀和期望之間的落差都在打車場景下變成了一個個共性的需求,這樣才促使了共享出行類的產品出現。

關於痛點:

這些落差的幅度是有大小之分的,所以需求便有了輕重緩急之分。打不上車的煩躁要遠遠大於找零時的麻煩,最大的落差是最需要被滿足和用戶最介意的,我們把他們稱之為痛點。

三、用戶:使用產品並從中獲得服務價值的群體

廣義的定義中,用戶即是產品的使用者,但並非所有的使用者都符合用戶的標準。比如只是隨機下載、瀏覽或試用的人(某些資訊或內容類產品除外)。

從上面產品和需求的定義中可以得出,用戶必然是為了解決某個需求而去尋求解決方案(產品服務),產品經理要做的事情便是用產品化的方法解決這些需求,彌補用戶現實和期望之間的落差,從而讓產品變得有價值。用戶因為在產品中得到服務價值而願意付出成本,即產品價值是一切商業化的基礎。

四、如何才能更好的獨立思考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高速產生快速擴散,人悶接收信息的方式、頻度和規模已飽和太多,這就造成了部分信息媒介(媒體、大V、專家等等)熱衷於用簡單的類比和概念吸引和教育大眾(何況整個社會都愛創造和包裝新辭彙)。

透過現象追問和思考問題本質

對於產品經理而言,透過現象追問和思考問題本質的能力只會變得越快越重要。有幾點個人心得分享一下:

  • 任何事情都有適用的前提和弊端,個例的成功是不能正面全部的(尤其是那些心靈雞湯類勵志故事)
  • 辯證思考,用數據和概率在證明。某些特別願意相信和認可的事情往往是因為符合了自己的經驗背景,但像自己這樣的人到底佔比多少呢?好多結論放在足夠大的基數內可能就不成立了,因為概率會變得很低。
  • 不盲從,在你接受新概念時,先廣泛的收集數據和資料,熟悉概念的誕生及發展歷史,並嘗試著進行推理和驗證,然後再考慮是否接受它。

另外,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產品設計的所有環節都會用到,尤其是需求分析、用戶洞察和數據分析等環節。在接下來的幾篇實戰技能說明裡面會一併詳細說明如何運用。

附上幾篇參考閱讀:

1、為什麼產品經理的工作越來越難找了

2、寫給想轉行成產品經理的迷茫孩子們

歡迎大家關注和轉發,或者搜索我的個人微信公共號:產品經理實戰派,一起交流學習。

weixin.qq.com/r/DkmSig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產品經理 | 獨立思考 | 產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