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必不可少的,我一無所有。

除了必不可少的,我一無所有。

來自專欄極簡主義生活方式2 人贊了文章

今天分享的是我在踐行的:物品精簡原則

有簡友建議說極簡生活的道理和理念其實都懂,希望我分享更多生活細節作為參考。

的確,更多的細節可以讓理念更能打動人。其實每周二的推文定位就都是專註分享單個簡單的理念,但是會有更多的細節而且方便大家開始踐行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1、怦然心動是擁有的唯一標準

購買物品之前我會認真的體驗,用心的感受,只要有猶豫就暫時放棄購買。

只擁有令自己怦然心動的帶來幸福的物品,而不僅僅只是自己喜歡的物品。不接受將就的選項,注重細節和質感,身邊的每件物品越接近完美,我們就越能獲得寧靜。

如果有更好的東西來替代還不錯的東西,絕不要猶豫,你絕對會認為值得。

試著去感受更多直觀的美,而不是「空想」的美,只使用滿足必要需求和為美而生的物品,而「怦然心動」就是感受到這種美的信號。

觸摸柔軟之物,嗅聞鮮花香味,聽到動聽的音樂…這些都是怦然心動的感覺,它們自然地吸引著我們,給我們活力和快樂。

記住這句話:除了必不可少的,我一無所有。

2、3個月沒用過的物品果斷的扔掉

我們會糾結,會擔心,會不舍。

這很正常,但是我們理性知道,3個月都不會用到一次的物品,對我們毫無價值。在家中留下這些物品,只能證明我們對未來不夠自信,我們活在對未來的擔憂之中。

其實,就算真的偶爾需要用到又怎樣?到時候肯定會有辦法的,對自己的生活這點自信都沒有嗎?真的簡化之後就知道,很多擔心是多餘的。我自己就發現每次丟棄之後,反而總是能夠能發現更好的方法。

我們要永遠相信以後可以遇到更好的,不要活在對未來的擔憂中躊躇不前。

未來不迎,當下不雜,過往不戀。

3、定期整理,儘可能減少身外物

1)決定你要保留的物品數量

鞋子、T恤、襪子,餐具、本子…這些其實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需要,定出一個具體的數字,然後嚴格把物品控制在這個數字之內。

這個數字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由你的需求來決定,也可以逐步減少。

同時結合「一物進一物出」的原則:

每次家裡增添新物品時,必須去除一件功能相似的物品。

下單買新的裙子之前,必須先扔掉自己衣櫃里的一條裙子;帶回來一雙新球鞋,舊的那雙就得滾蛋。假如你原來的物品很好,不忍心丟棄,那你就得問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買新的?

2)用行李箱就能裝下必須物品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許許多多的物品,幾百件?上千件?似乎已經數不過來了。

但與此同時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過著漂泊的生活,他們擁有的全部物品一個背包就能裝完,也許我們不會羨慕他們的風餐露宿,但是我們一定會嚮往那樣的自由。

我嚮往一個22寸行李箱就能裝下我所有需要物品的生活,不管走到哪裡,一個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就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兼顧的很好。

享受不受拘束生活的同時,還能保持足夠的生活品質,了無牽掛的自由…

飯飯好友為期1年徒步旅行攜帶的物品

3)用小箱子裝自己的記憶之物

我不喜歡絕對的極簡主義,我就是對有些物品有感情和留戀,只要它不會妨礙到我的生活,那麼留下也沒什麼問題。

每年我都會把自己這一年值得留下的小物品放到箱子里,大物品可以拍照洗出來後捨棄,箱子封存貼上標籤,放到不起眼的角落裡。

類似這樣的箱子

尾巴

很多簡友都發現了,我是個整理控,我討厭混亂,喜歡把一切複雜的物品、文件、事件、邏輯都整理清楚並且不斷梳理簡化。

因為這個動作可以讓我越來越清晰的認識自己的需要、節省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提高自己的決斷力、讓自己對生活的掌控力越來越強…

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我喜歡這種感覺,希望你也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推薦閱讀:

TAG:收納整理 | 極簡生活書籍 | 斷舍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