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親子「心理戰」,父母應該怎麼與孩子溝通留學這件事?

出國留學親子「心理戰」,父母應該怎麼與孩子溝通留學這件事?

?最近有家長反應,和孩子溝通出現了問題,一言不合就被拉黑,線下又不愛搭理,很是苦惱。

為什麼父母的話TA都不聽呢?當「申請季」撞上「叛逆期」,時間緊,壓力大,家長的有些舉動會孩子產生誤解,徒增壓力,個人本能就想躲開。今天和360小編一起看看,如何做一個明智的家長??

申請季拼的是心理戰

心理學專家告訴你,陪伴孩子升學留學,不僅是對金錢精力的考驗,更是一場「心理戰」。

你也許常常看到留學的知識乾貨:如何提高成績,如何寫好文書和做好活動?但其實申請季根本就是一場心理戰。減少焦慮,家長和孩子已經贏了一半。

這四個字說來容易,但實踐起來非常不易。由於申請季的節奏太快、工作量巨大,大部分家庭又是第一次走這條路,難免因為缺乏經驗,沒有踩到點上,導致來不及,熬夜備戰。身體挑戰增加,會直接影響到心理健康(ps:終於明白為何要提前準備了)。

?

父母與孩子溝通誤區

不合理表達對孩子的期望

對孩子高期望沒有錯,這證明家長相信孩子的能力。但我們常常聽到學生吐槽:爸媽老是喜歡說「你考上某某學校,爸爸媽媽才能臉上有光啊」「要好好讀書,掙個好前程」這樣的話。

對於父母來說這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激勵,但會讓孩子產生壓力,怕辜負父母的期望,因而因而將「成為父母的驕傲」這一壓力抗在肩上。如果未能達成父母心愿,後果將不堪設想。

父母對孩子的愛,原本是無條件的,但因為表達不合理,會讓孩子誤解為「爸媽愛的是面子,不是我這個人」。

強調自己的付出

出國留學,每個家庭無論在精力上還是金錢上,毫無疑問會付出很多。

付出後產生心理期待,這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父母表達不當,總強調自己為了孩子的未來投入了多少,好像學習和出國都是因為父母為我在付出太多,那麼孩子會產生不健康的壓力,而不是積極奮鬥、成就自身未來的動力。

經常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中國家長總是喜歡用身邊的例子作為榜樣來激勵孩子,也就是「別人家孩子的故事」。別人及的還子多優秀,多努力而這種比較通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製造了逆反。

家長換位思考一下,拿別人的優點對比你的缺點,你是什麼感覺,這樣做不但不會激勵孩子,而且容易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隔閡,並且降低孩子的自我評價。

任何健康良性的關係,一定是建立在信賴和尊重的基礎上,尊重對方本來的樣子,而不是你期望的樣子。尊重是所有關係融洽的先決條件。

我是「為你好」

這句話家長總會掛在嘴邊,看到孩子沒有學習,忍不住用「下命令」的方式催促孩子完成。口口聲聲說,這都是為你好。

有不少家長反映,我家孩兒特別不聽話??其實呢,人人都不喜歡被命令?因為對於命令,我們只能有兩個回答:是與否,沒有第三個選項。

「被命令的人」喪失了主動權,長期以往,使孩子喪失的主動性。來自外界的命令,並不能成為持久的動力。

當孩子遲遲不去做必須要完成的工作時,家長可以改用提問引導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那是自己的責任,自己理應承擔,培養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代替孩子做決定

在申請季中,孩子需要做出很多決定,比如選校、專業方向、留學的目的地等。

很多時候家長在孩子身上投射了太多自己的影子,希望孩子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願望;或是覺得孩子還小,沒有這個能力去自助選擇。

家長要明白,留學的目的是什麼?你去留學還是孩子去留學?是ta自己,去留學、去成長、去面對、去經歷ta的人生。也許ta會有猶豫、有掙扎,但家長最好不要代替孩子去做決定,應在與孩子溝通的情況下,共同完成決策過程。

?

做一個明智的父母

協助孩子制訂時間表

申請季里,每個學生都會面對非常繁雜的timeline(時間線),家長可以協助孩子一起整理和完善時間表。

家長協助孩子做好時間管理,重在管理,而不是命令。這比一遍遍催促孩子更有幫助。

?

時間表可以重點考慮幾方面:

時間規劃既要從前往後,也要從後往前倒推

提前兩個月提交文書成稿

有規律地安排每天花在申請上的時間

用有顏色的筆,標註節點和重要日期

引導孩子勞逸結合

對於自覺的孩子,家長需要幫忙減壓;而對於缺乏自覺性的孩子,這時候加壓也晚了,不如做好時間表,並給予孩子一定的時間和信任。

在申請季,父母尤其需要適當安排家庭活動,允許孩子有時間跟朋友相處,這有助於孩子在緊張的申請中勞逸結合,提高效率

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

留學申請不是高考,它需要的不僅是分數,更是個性化的思考和表達。

所以,家長不要試圖佔有孩子學習以外的所有時間。相反,家長應提供足夠的空間,鼓勵孩子去思考、放空,甚至是糾結、掙扎。

必要時做好心理疏導

家長除了適當的抽離,給予自己情緒緩解的空間,同時,在孩子遭遇困難和疑惑時,家長需要表現出同理心,表示「我理解你的感受」,讓孩子獲得心理支持,然後再引導他以積極的態度應對。

引導孩子獲得正確的人生觀

申請一所學校成功與否也並不決定你的個體價值,大家應該以平常心看待。留學申請是一件重要的事,但絕不是人生的全部。就算一次失利,也並不能說明以後的人生走向。

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從容面對挑戰和結果,不要太功利,尤其需要正確看待標化考試的成績。不是說鼓勵孩子不去重視標化成績,而是傳達一種思維:你的成敗並不在於一個數字。

我們相信申請不是一個人的旅程,而是一個家庭的合作與成長。衷心希望家長和孩子們不僅僅專註於成績本身,更關注成績提升背後的原動力和良性的親子關係。


推薦閱讀:

TAG:留學 | 留學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