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ma新聲特別篇 | 從意氣風發到絕望封筆,一名輕小說作家的十年(四)

作者:謝楓華

封面:要是有個妹妹就好了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兩度受挫的作者仍然不肯放棄,他回歸初心,傾盡全力寫出一部自己能夠滿足的作品,想要以此結束自己的作家生涯。

第六年,我結婚了

婚禮順利結束,作者離開父母家,搬進公寓,開始了新生活。

隨著結婚,他的生活和工作也發生了變化。他開始承擔更多的工作,工作時間也變長了。為了種種生活所需,自由時間大幅縮短了。

他燒掉了寫第二卷時使用的筆記和列印出來的原稿,把原稿文件移動到了硬碟深處,大概永遠不會打開第二次的「第三系列」文件夾里。

在第二系列時他並不知道。因為當時可以把一切都塞進完結卷里出版,所以沒能發現。如今有了親身體會,他才終於懂了。

原來一卷腰斬,是這麼一回事。

一直在寫的東西,一直在夢想的故事突然中斷。這就是腰斬。

他放置著沒說出來的話和沒寫完的故事不管,開始了新生活。

因為結婚,他一直疏於顧及的本職工作忙了起來。他已經 34 歲了,完全是一個中年人,不是能寫輕小說的年齡了。

然而,他還是沒有放棄。

不管是寫輕小說,還是和責編聯絡,他都無論如何都沒能放棄。

到了這種地步,他還在垂死掙扎著,想要繼續做輕小說作家。

仔細想想,第三系列已經完全實現了當初的目的,實現了「總之要出書」的計劃。他出書了,也就是說還是職業作家。在收到腰斬通知的那一瞬間之前,他確實是職業作家。這是不可動搖的。之前「明明不是職業作家卻混在職業作家裡」的嫌疑已經完全澄清了。不管那是腰斬也好爛書也罷,只要出了書,他就還是職業作家。腰斬和爛書,都是職業作家的常事。

原本,這才是他最後的目的。剩下的,只不過是添頭罷了。他壓根沒把內容放在心上。而網上的感想也和他預想的一樣,沒有好評。還有人說「明明第一系列寫得挺好的,到頭來還是個一髮屋」之類的。

儘管如此,他還是為第三系列的發售感到高興。作品變成書籍擺在貨架時,他還是感動了。

在寫這本小說的時候,他是發自內心地想要洗手不幹。

可是一旦作品變成了書,他拿在手裡,卻完全不覺得「要是沒有寫這本小說就好了」。

他心裡想的,是「還想再寫一次,這次一定要用我的語言來寫我的作品,說出我沒能說出的話」。

他還有想說的話。還有沒說完的話。他又想要講完那個半途而廢的 Happy End 的後續了。

他是已經三十多歲了,已經結婚了。但他還沒有實現目標吶。

責編在通知作者第三系列腰斬的同時,也對他說了:「要是又有了好企劃,就拿過來。要是能來東京,他也會空出時間,咱們再從開會開始努力吧。」

他還是輕小說作家。責編還承認他是一個輕小說作家。

在第二系列之後,第三系列也失敗了。連戰連敗。他大概已經是最底層的輕小說作家了。毫無疑問,是隊伍的最後尾了。

但是,他們還讓他排在隊伍的最後尾。他還是輕小說作家。最底層的輕小說作家。

那麼,他就只能寫輕小說了。因為他還能寫。還想寫。還想出書。

新生活里,自由時間比他原本想像的要多。雖然畢竟不能像單身時一樣了,但一天也總有一個小時能坐在書桌前。

和過去的他——忘乎所以時的他相比,環境和立場都大幅惡化了。但那也無所謂。最底層的他已經沒有急著寫續作和新作了。

對,這次他身處的,是「不管多遲都無所謂」的立場。這樣就和對手同等了。

他想,目標是五年內。

今年是他的作家生活第六年。在第十年之前,他要推出第四系列。

就算被一卷腰斬,只要能傾盡他的一切,實現出版,那就足夠了。

這次絕對不要留下遺憾。不留遺憾,把自己想說的一切全都送到世間,讓世人看到。

第六年的他,下定了決心。

明明失敗了那麼多次,卻還是不吸取教訓,愚蠢地下定了決心。

結婚之後,妻子很快就懷孕了。

因為雙方都已經年到中年,他們本以為會花更多的時間,可能要幾年才能懷上。然而現實完全無視這些知識、擔憂和計劃,非常順利地懷上了。

妻子懷孕期間,作者也很照顧她。話雖如此,狹窄的公寓里要做的家務很少,他需要做的事並不多。

雖然受此影響,寫作時間從一天一小時變成了半小時,但他還能每天坐在電腦前。在忙碌起來的日常生活里,他還是可以擠出時間,製作企劃發給責編。

企劃發出去之後,和以前一樣會有漫長的等待時間。但是在這種狀況下,等待也不再是以前那麼重的負擔了。

在妻子懷孕期間,有太多要思考的事、必須思考的事、就算思考也沒用卻還是會思考的事了。因為是第一次懷孕,所以每一次孕檢都會檢查出讓人不安的數據。就算不去檢查也有許多不安的癥狀。

他因為這些不安忙得團團轉,沒有精力去在意責編的回信之慢了……可以不用在意了。

要說是因禍得福可能不對(懷孕當然不是「禍」),但就結果而言,多虧了妻子的懷孕,他才可以靜下心來,排除焦躁和雜念,專心致志創作一部不妥協的故事。

實際上,焦躁也沒有用。畢竟他處在隊伍的最後尾,暢銷作家和資深作家不斷地插到他的前面來。所以他也不在意,只是一步步地前進,一點點地做出自己能夠接受的故事和企劃。

只要今年內能通過企劃就行,不行的話來年也無所謂。然後再來年執筆,再下一年出版。這也足夠實現「五年以內」的目標了。他是最底層作家,已經和時間無緣了。

作者就這樣度過自己的新生活。到了年底,孩子平安誕生,之前的滿心擔憂全都是杞人憂天,孩子非常健康。

不知是什麼因緣,幾乎就在同時,企劃也通過了。作者的第四個系列的企劃通過了。

第七年

企劃得到通過,春天,作者得到了執筆許可。

隨著孩子出生,他幾乎沒有自由時間了。不要說一天寫半小時,就連「空閑時間」都幾乎不存在了。他除了工作之外的時間,幾乎全在照顧孩子。他從來沒有想到過,孩子原來會這麼費事。

然而企劃既然已經通過,他也沒有了退路。

責編最初說「總之截稿日設在一個月後如何?」,他求責編延長到半年後。他想,企劃已經花了一年多,再花個半年來寫作,也只是是誤差範圍了。

責編也爽快地地同意了:「那行吧,半年對吧。」就這樣,他開始動筆了。

沒有時間,那就只能想方設法創造時間。他工作以外的時間全都要用來照顧孩子,而照顧孩子是推脫不掉的。那他只能從工作里擠時間。

作者只要出門一定會帶著寫作工具,用外出時的空餘時間在咖啡廳寫作。出差的時候更是擠時間的機會,他在火車和酒店房間里全力寫作。雖然在辦公室實在是沒辦法寫,但他也偷偷地抽空修改劇情大綱。

他花了漫長的時間,扎紮實實地寫作。

仔細回想,自從成為職業作家以來,他一直都在趕工。憑著一股勁突飛猛進,如果出現了矛盾就用氣勢糊弄過去,總之先寫出來再想辦法圓上。

上一次這麼細緻地做好設計圖、用心地寫,可能還是他投稿時代的事了。

他沒有了原先的勁頭,卻回歸了初心。

現在寫的這本原稿會被出版、變成書、配上插圖擺在書店裡。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想想他在投稿時代,可是覺得「一輩子能出版一本書就已經大獲成功了」。他那時總之就是想出一本書。就算沒能獲獎,用最低印數出版,壓根上不了大阪屋的排行榜也無所謂。只要能出一本書就足夠了。

過去的他太過幸福了。太過幸福,以至於忘記了初心時的喜悅。

他現在在創造故事,這個故事會變成書。這不就已經足夠了嗎。

他這麼想著,每天編寫著這個故事。春去夏來,到了秋天,原稿完成了。

作者自己覺得,完成的第四系列第一稿,和他的過去作品相比,也寫得相當不錯了。雖然還遠不及第一系列,但超過了第三系列,和第二系列也有得拼。

他想,果然回歸初心是正確的。沒有放棄真是太好了。沒有認輸真是太好了。雖然第三個系列寫得那麼痛苦,後面的日子過得那麼艱難,但是那些苦難都是有回報的。

而這部作品就是他的完結篇了。就算這一卷出完就被腰斬,他也不在乎了。

給它寫一個後記吧。和以前不一樣,他要配上一個襯得上他的完結篇的後記,讓這本書問世。

但是……萬一還會出第二卷呢……必須考慮到這種可能性,推敲章句……

他一邊想著,一邊準備去東京,開第一次改稿會議。

第四系列講的是這樣的內容:

有一所高中,就讀的都是能夠適用超魔法等能力的各種異種族少女。而普通的高中生主人公轉學到了這所高中。主人公沒有異能力,只依靠自己的社交能力,把大家變成無害的自己的「朋友」。最終目標是把班上所有人都收入自己的後宮。

主人公用「普通的學生生活」的力量懷柔危險的魔王少女等女主角,把她們一個個變成普通的朋友。這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企劃,到處都會有。

說不定會出第二卷。如果能出的話,自己可很難抽出時間來寫。但是還有帶薪休假,總有辦法吧。

他一邊想著,來到了東京,見到了責編。責編開口第一句話,是:

「我覺得主人公有點弱了。」

主人公弱?他是第一次聽到這麼抽象的評論。是說角色形象比較薄弱嗎?

「不是,我不是說形象之類的,而是戰鬥力。戰鬥能力太弱了。沒有魔力的普通高中生太弱了對吧。」

你要這麼說那當然是這樣。這就是這樣的故事。普通的高中生把超強的少女變得「普通」的故事。

「比女主角更弱的主人公吧,其實不太好。」

你就算跟我說其實,但這個作品就是從這種企劃開始的。冒著危險接近靠力量無法對抗的對手,用熾熱的友情……

「請把主人公設定成超最強的開掛角色。改得強到最強女主角所有人加起來也打不過他。」

不明白你在說什麼。打根上就莫名其妙。企劃的根基都被動搖了。這是什麼意思。到底發生了什麼?

「現在的讀者喜歡開無雙的小說。把主人公改成最強無雙。」

需要重寫的地方,是「所有主人公的性格、一切世界設定、整個主題根基」。

如果問責編:「是說全盤駁回嗎?」責編大概會回答:「不是駁回,而是重寫。」

他知道責編不可能因為自己的看法就駁回已經在企劃會議上通過了的東西。這大概沒錯。所以,必須讓作家主動提出撤回。所以,要對作家說「全部從頭開始重來」。

從頭開始。讓時光迴流到幾年前提出企劃時,再從那時開始,重新來過。

一切都是徒勞。沒有放棄只是徒勞。擠出時間寫作也是徒勞。

他坐在回家的新幹線上,滿腦子都在想:這前面的劇情走向,不是應該能行嗎?一直進展得挺順利的啊。這劇情應該是只能走 Happy End 了啊。墮落了的作家在最後回歸初心,重拾微弱的希望,迎來 Happy End。這樣不就能完美結尾了嗎?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怎麼可以有這樣的結局?誰會接受這樣的結局?

現實世界不是故事。

編輯做出了決定。這個決定傳達給了他。僅此而已。

不知什麼時候起,輕小說界的風景,又不一樣了。

網路小說開始接二連三地出版實體版,暢銷的類型變成了「最強主人公開無雙」「異世界穿越」。

在作者漫長的企劃時期和半年的寫作時期里,主流已經完全改變了。

而第四系列,學園異能魔王少女現充小說,已經完全過時了。

但就算這樣,若是在過去,或許也總會有辦法。可能會作為湊數的拿出來試探一下風向。就算是強賽個什麼 JoJo 立也好假面騎士的變身 pose 也好,就能出版了。

然而,出版業界已經無法承受「總之出版出來試試看」的風險了。

底層作家用過氣的大綱寫了一本原稿。這種東西已經沒辦法出版了。只有全部駁回了。

他又誤會了。他要澄清多少個誤會,才能變成正常人呢。

他誤以為「底層」是什麼浪漫的東西。可底層就是這樣,會最先被拋棄,會被輕易地無情對待。這就是底層。

雜草不管在哪裡都能生存。不管除多少回草,都會有雜草生長。人們稱此為「雜草魂」。

可是對被除掉的雜草來說,被除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沒有什麼魂不魂的。它們當然更想在花瓶里開花。

幾年前的那個「市場分析」算是什麼回事?不是說「異世界穿越什麼的賣不出去」嗎?是誰斷言「現在的孩子只有校園、家和便利店,所以會嫌異世界麻煩」的?難道他們嘴裡所說的「現在的孩子」,就在之後短短几年間,就覺醒了開拓異世界前線的戰鬥之魂嗎?

估計那些人又要分析說「現在的孩子想逃避家庭和學校,想逃到和現實毫無關係的異世界」了吧。然後根據他們的分析結果,作家們又要製作企劃、編輯會議又要通過企劃、銷售又要制定營銷戰略了吧。

這種事人人都知道吧。可是明明知道,卻要「分析」給人看。這就是所謂大人。

作者不是大人。輕小說作家是他的夢想,輕小說是他實現自我的手段。所以才會變成這樣。

不,不管他是大人還是孩子,估計都會變成這樣吧。

有的作家一直都是孩子,卻能暢銷。也有的作家變成了大人,也能暢銷。

只有暢銷了的人能夠談論自己勝利的秘訣,談論自己的分析多麼精確。而賣不出去的人什麼都談論不了,只會消失。

為什麼在輕小說里寫《GTO》女主角能暢銷?答案很簡單。因為除那之外的小說都沒暢銷。

編輯發郵件給作者,說:「要是又有了好企劃,就拿過來。」

和以前一模一樣的字句。和第三系列被腰斬時一模一樣的字句。

以前的他把這句話當真了。可是這時的他卻無法當真了。

一切都結束了。結束得過於輕描淡寫。

他的完結篇就是第三系列的第一卷。那部半吊子的腰斬作品成了他的最終卷。

人選擇不了自己的結束方式。能打出華麗的引退比賽的,是只有被選中的人才能實現的夢話。

連自己已經結束了都意識不到,一直走著,在遙遠未來忽然力竭到底。這就是輕小說作家的死亡。

他放棄了一切,只是關掉了電腦。

那是他下定決心「五年內出一本」之後第二年的秋天。

他曾以為五年的未來後會有什麼。然而,並沒有那樣的事。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

新聲國慶特別篇(三)

新聲國慶特別篇(二)

新聲國慶特別篇(一)

天才與常識人

與審校斗,其樂無窮


推薦閱讀:

TAG:小說 | 作家 | 輕小說 | 絕望 | 十年 | Anitama | 新聲 | 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