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見皇帝要雙膝下跪?西方見國王卻單膝跪?

清朝乾隆年間,發生過一起著名的「覲禮之爭」: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不肯向乾隆皇帝下跪,而是堅持呈遞國書時用西方的單膝跪地,引起很大的風波。這起公案讓當時的中國人很憤怒:到底是蠻夷之邦,不懂中華上國之禮儀!

那麼,中國真的自古以來見皇帝就跪嗎?是,也不是。在中國,跪拜禮源遠流長。古人在進行會客、講學、喝茶、宴會等社交活動時,習慣跪在席子或者榻上,那時叫「坐」,有個成語叫「席地而坐」就是這個意思。

跪坐時,對身份地位貴重的人表達尊敬時,就彎腰低頭,手自然扶地,這在當時不算什麼低三下四,只是一種傳統禮儀——日本今天的跪禮就是沿襲自中國古代。

大臣見皇帝上奏時,古代的變化大體如下:先是君臣互相跪坐,君居中;椅凳(胡床)發明後,皇帝坐凳子上,大臣跪坐地上;到了宋朝,皇帝坐在更高的龍椅上,大臣變成站立上奏;真正跪著上奏的,起始於元朝。

《擬免跪拜詔》中記載:「漢制,皇帝為丞相起(立);晉、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後世從之。」也就是說,從元朝開始,大臣見到皇帝才開始下跪上奏,成為常禮。

明清沿襲元朝,清朝更是「發揚光大」:不但跪,滿族人還要口稱「奴才」,漢人口稱「臣」。家奴什麼的,也更是口稱「奴才」於是,大臣跪皇帝,小民跪官員,下跪,終於成為全民奴化的象徵。

不過,西方人也有漫長的封建時代,為何不像中國這樣雙膝下跪?

西方人也有雙膝下跪的時候——只在教堂里。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歐洲人,對基督像、聖物祈福或者懺悔時也雙膝下跪。《聖經》中,耶穌教諭說:「不可敬畏別神,不可跪拜事奉他,也不可向他獻祭。」

但雙膝跪是宗教禮儀,而非世俗禮儀。古代的歐洲王國,國王和大臣都屬於貴族(國王是貴族的代表),骨子裡是平等的,不像中國那種中央集權到極致的「家天下」。大臣面見國王時,一般採用單膝跪加吻手的宮廷禮儀。

而民間老百姓見到國王,低頭彎腰表達尊敬的姿態即可,單腿跪都不需要。為何要單膝跪?這和漫長的中世紀西方騎士制度有關。

西方人軍事活動頻繁,國王御駕親征更是常事,戰事期間,穿甲佩劍的騎士面對國王時,單膝跪更方便——既表達了敬意,也利於迅速起身參加作戰。

其實,還有一層隱晦的含義:

保留了反擊的能力,一旦國王背信棄義,行禮者不至於沒有絲毫的反擊能力。說到底,西方之所以沒像中國那樣形成下跪文化,一是宗教信仰,一是軍事需要,再就是西方「上帝之下人人平等」的意識所致。

簡單來說,就是從元朝蒙古開始,要從精神到肉體的讓主體民族屈服它的統治。所以跪拜這種奴隸面見主人的禮儀才會推廣,就如同女人要三從四德一樣,從精神到行為一點點的約束下來。


推薦閱讀:

TAG:中國 | 西方 | 皇帝 | 國王 | 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