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涉讀心得】你真的會「愛」嗎?|弗洛姆《愛的藝術》

涉讀心得】你真的會「愛」嗎?|弗洛姆《愛的藝術》

4 人贊了文章

原創 郝娟 一本書房

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愛的藝術》並非是一本教人學會如何愛的情愛聖典,而是關於指導人生意義的心靈哲學類書籍。

千萬不要誤以為看了這本書,就學會了愛,愛不是公式,不是操作手冊——很多人因為抱有這樣的誤解翻閱這本書後感到很失望,另外一些人則因為同樣的誤解而錯過了這本書。

作者弗洛姆

作者弗洛姆通過自己的著作告訴世人,愛絕非那麼簡單易得,相反是一門不易上手的藝術,一份獨立成熟而自足的愛需要經過思考和實踐的洗鍊。

佔有愛情的身體不難,而佔有愛情的思想絕不容易!水到渠成的感情就和不勞而獲而從容一生一樣幾乎近乎於神話。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當然也不可能有廉價的愛。人與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兩個人在一起必須通過積累」愛「的經驗和磨練,容忍升華彼此的差異。

其實愛情本身就是彼此習慣和包容差異的過程,愛情的關係和政治中的關係一樣,都是企圖在歧異的現實上建立一致的理想。人需要有對愛的認知和實踐的執著,一種像小孩學走路般的不斷嘗試錯誤的體驗,才能慢慢地經由"學習"在人生旅程中獲得彌足珍貴的愛情。你的愛只能通過創造性思考和想像力的訓練,經由不斷實踐學習與成長。

身邊有很多人渴望愛、渴望知音、抱怨真愛難求、知音難遇。弗洛姆在書中指出了人們追求愛的一個最大的誤區,在於把愛看作一個外在的對象,把愛的獲得雷同於物的擁有。

而事實上,愛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與藝術的能力很接近,需要不斷從自己的心靈上提升境界。無論是愛情、母子親情之愛、對上帝之愛,都是通向人格完整、靈魂救贖的人生實踐。

書中有一段文字對我觸動不小。一個成熟的,有能力愛的人是什麼樣的? 當我讀到書中的這段見解時,我也很顛覆自己曾經對自己的認知,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

作者認為, 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他發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母親的良知對他說:「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惡都不會使你失去我的愛和我對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親的良知卻說:「你做錯了,你就不得不承擔後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須改變自己,這樣你才能得到我的愛。」

也就是說,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內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論相反,人不是通過合併父親和母親,從而樹立起這兩個形象,而是母親的良知建築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築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

成熟的人既同母親的良知,又同父親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儘管兩者看上去互為矛盾。如果一個人只發展父親的良知,那他會變得嚴厲和沒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親的良知,那他就是去自我判斷力的危險,就會阻礙自己和他人的發展。此外,關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是相互依賴的。在成熟的人身上可以看到這些態度的集中表現。

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夠創造性地發揮自己力量的人。成熟的人只想擁有他自己的勞動果實,放棄了獲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戀幻想,並有一種謙恭的態度。這一態度的基礎是他的內心力量,單單這股力量就能使他進行真正的,創造性的勞動。成熟的人就是有能力愛,並發揮創造力的人。

再來說說書中對愛情的詮釋, 此番閱讀也讓我對自己的愛情觀有了重新的認識。

弗洛姆在談到《聖經》中關於人類起源的描述時說:「男女在意識到自己和對方後,也就意識到他倆之間的區別和距離,知道他倆屬於不同性別。由於他們認識到他們之間的區別,所以他們就相互陌生起來,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去愛對方——亞當把責任推卸到夏娃身上,而不是試圖為夏娃辯護這一事實就證明這一點。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又沒有通過愛情去達到新的結合——這就使羞愧的根源,同時也是負罪和恐懼的根源。」因此,愛情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人類克服個體的孤獨感和恐懼感的需要。

愛情是人類擺脫殘缺、虛弱的個體的孤獨感的途徑,而弗洛姆還進一步指出:愛情是擺脫孤獨的最佳途徑。

擺脫孤獨的途徑還有「縱慾」,對於還未真正進入文明時代的人類來說,「只要縱慾是一個部落的集體活動,就不可能引起恐懼和羞愧的感覺。」然而生活在已經失去這種儀式和文化的現代社會,有悖於道德的「縱慾」會使這些人受到良心譴責的痛苦。性縱慾同人類其他形式的縱慾,如吸毒、酗酒等類似,無節制的縱慾只會讓人越來越孤獨,並向著恐懼的深淵不斷跌落。

要想真正克服個體的孤獨感,我們就必須追尋自己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另一半。他/她將與我們在身、心上都達到和諧的統一,如同兩個輪盤的齒鋸能夠進行無縫的銜接,至此,我們便完成了對生命本質的回歸,個體的孤獨達到了消解,獲得了愛情的圓滿。

弗洛姆不僅強調了愛人之間的和諧與統一,與此同時,書中還多次提到了我們每個人自身的獨立性。「我們雖然是一體,但我們每個人又都是只存在一次的完整體,是自成一體的宇宙。」與愛人的結合併不意味著我們自身的消融,我們相愛、相擁,但我們彼此獨立。這讓我不由得想到了舒婷的詩句:「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相互致意/……/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裡/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從某種程度上說,愛情讓人的生活獲得持久的光澤,因為自身不再是孤獨一人,我們的靈魂疊加了另一個相似的靈魂,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一同前進。即使當相愛的兩人生死相隔,愛情依然支撐和影響著活著的人,並為之帶來繼續前進的勇氣。

法國詩人、小說家路易?阿拉貢在他的妻子艾爾莎去世後,所有的詩篇都為艾爾莎而作,其中的深情讓人動容,而這正是因為愛情已嵌入他的生命,愛人與自己分隔後,他便願用餘下的生命去追想和思念。與之不同,楊絳在錢鍾書去世後,保持了對生活一如既往的淡然態度,但她婉然謝絕了某位帶有示好之意的先生的來訪,因為對她來說,她接下來的生命依然與錢先生一同度過,她的餘生是在帶著錢先生的生命一同在活。

弗洛姆說:「如果我確實愛一個人,那麼我也愛其他的人,我就會愛世界、愛生活。如果我能對一個人說『我愛你』,我也應該可以說:『我在你身上愛所有的人,愛世界,也愛我自己。」

時間的關係,這本書我只讀了一遍,如果您有時間,如果你相信我,就在空閑的時候拿起這本書吧,您一定會「不虛此行」的,在追求愛的道路上,我願意與您同行!

涉讀書籍

《愛的藝術》

作者: [美] 艾·弗洛姆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微信搜索「一本書房」

關注一本書房

一同分享好物

推薦閱讀:

TAG: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