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對人類感到絕望,世界在這些方面正在變好

不要對人類感到絕望,世界在這些方面正在變好

78 人贊了文章

本文由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 提供

作者 美圖君

在新聞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關於世界和社會的大量負面報道,氣候變暖啊,自然災害啊,恐怖主義啊,社會動蕩啊,經濟蕭條啊。這些報道中當然包含著事實,但是它們不代表全部的事實。

世界需要正能量,不僅是因為正能量讓我們感覺不錯,給我們希望讓我們能繼續生存下去,更是因為世界的很多方面的確在變得更好。

牛津大學的經濟學家 Max Roser 為了讓我們能多了解我們生存的藍星,特意製作了 Our World in Data 這個網站,把世界各國搜集的關於人類生存狀況的數據整合起來製成了圖表。

Roser 指出,我們認為世界是一團糟,是因為我們遺忘了歷史。和歷史相比,現在死於疾病、戰爭和饑荒的人比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少;越來越多的人得到了基本教育。

這些關於全世界的貧困率、文盲率、教育、食品、醫療、科技的大數據可以告訴你,幾十到幾百年來,人類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一起來看看!

△ 19世紀以來的人均受教育年數(深藍色代表12年以上)。200年前,能讀寫的人就是社會精英了,只佔人口中的極少數。但是現在世界上能讀寫的人數佔80%。

△ 1973-2016年,各國政府的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值(深藍色代表教育支出佔比大)。

△ 1981-2014年,各國赤貧人數的百分比(紅色表示赤貧人口比例更大)。1950年,世界75%的人口生活在赤貧線上,但是現在全世界的赤貧人口只佔10%不到。

△ 1543-2015年,各國的人均壽命(紫色代表壽命大於80歲,紅色代表壽命小於30歲)。

△1994-2015年,世界各國營養不良的人口佔比(深紅色為大於65%)。

△ 19世紀以來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深紅色代表死亡比例更高)。1800年時,全世界40%的兒童會在5歲前死去,但是現在只有很少一部分兒童活不過5歲。

△ 1969-2015年,5歲以下發育遲緩的兒童比例(深紅色代表發育遲緩兒童的佔比大)。

△ 19世紀以來死於妊娠或分娩的母親數量(深紅色代表每10萬人的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

△ 2000-2015年,世界不同地區死於瘧疾的人數,藍色為非洲,綠色為東南亞。

△ 1983-2015年,各國1歲幼兒的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率(深綠色代表大部分嬰兒接種)。

△1995-2014年,醫療支出占國家GDP的比值(深藍色代表比值大於16%)。

△ 1992-2015年,各國能夠喝上清潔的飲用水的人口比例(藍色表示大部分人能喝上清潔的飲用水)。

△ 1965-2013年,各國豬肉產量(深綠色代表產量大)。

△ 1965-2013年,人均肉類供應量(紅色代表人均供應量大)。

△ 1965-2013年,各國人均牛奶消費量(深藍色代表每人每年超過200千克)。

△ 1995-2015年,各國男女不平等指數(紅色代表更不平等)。

△ 由於身體殘疾而失去的壽命(紅色為更多)。

△ 1975-2015年,計算機的每單位計算機處理能力所消耗的功率。

△ 2001-2015年,1美金能夠測出的人類基因組鹼基對數量。

不過癮?關注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有趣的科普一網打盡!


推薦閱讀:

TAG:人類文明 | 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