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芬蘭幼小銜接發展軌跡,早知道教育在路上

縱觀芬蘭幼小銜接發展軌跡,早知道教育在路上

今天,天津早知道教育帶領大家了解芬蘭幼小銜接,了解我們。芬蘭國情背景:出生就能領到教育補貼。芬蘭父母:我們的寶貝終於出生了。芬蘭政府:好嘞,我們給你打錢(教育補貼)。芬蘭父母:孩子三歲前我都想在家照顧他。芬蘭政府:好嘞,我們給你打錢(家庭看護補助)。芬蘭父母:孩子三歲了,我們該去工作了。芬蘭政府:好嘞,我們給你打錢(托育補助)。孩子放學後可以來我們安排的學校閱讀、玩耍,同時孩子的課本、交通、午餐費用我們都包了。

國情政府規劃:很多天津幼小銜接也認可的是,好的政策是教育的基石。「幼小銜接」是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目的在於為兒童入學做好準備,緩解他們在過渡期中的種種不適應,以幫助他們順利地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政府、學校、父母、社會等都應承擔起責任。尤其是一個政府的政策引導,是好的教育實踐落地的基石。自20世紀70年代起,芬蘭已將幼小1年(即6歲這一年的幼小銜接)教育納入公立教育體系,實現了公立幼小1年教育的普及。前面是0-5歲的幼兒教育,後面是7歲上小學。芬蘭為這樣6歲孩子設立的「幼小銜接」,已有四五十年的經驗了。美國也在同一時期普及幼小1年教育,西方語境下常說的K12,幼小1年這個K,才是他們公立教育體系的起點。

學校引領:多維度策略,多主體合作,這也是很多天津課後託管希望能夠實現的。芬蘭「幼小銜接」的做法,是尊重兒童身心發展和學習規律,在學校教育中構建K-2(即幼小1年到小學一二年級,6-8歲)融合教學,即三個學段的孩子一起上課。芬蘭幼小1年的教室,可有三種存在形式:一是幼小銜接有獨立的教學樓,毗鄰小學;二是小學教學樓里有幼小銜接;三是幼小銜接放在幼兒園裡。芬蘭幼小銜接用一整年,逐漸把孩子的手交到小學老師手中。此外,K2階段有關孩子發展的評價信息,幼小銜接和小學老師可以共享和交流。

天津早知道教育孩子的每天上課時間,只有4小時,下午半天孩子可以回家,也可以去幼兒園。而一二年級一周只有19課時,平均每天4節課,就是說每天12點左右也放學了。對幼小銜接孩子而言,每天4小時的在校時間,重點在於觀察孩子是否具備同齡人的閱讀、語言表達能力、識讀、算術能力等,如果發現孩子學習遲緩,那可以為他安排多一年的幼小銜接。還在於從心理上、身體上調整孩子的作息,比如幼兒園每天要戶外活動2小時,到了小學要坐在教室內,孩子的身體也需要時間適應。這樣幼小連貫性的在校時間安排,既保證孩子有快樂的童年,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又為孩子在進入小學之前,做好心理、身體、課堂、師生關係上的準備。

教學體系:學習榜樣,天津早知道教育早已出發課程上,我們的課程在學習芬蘭幼兒教育的基礎上,保持國內教育形勢,一方面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另一方面讓孩子具備基礎的語言表達能力、識字閱讀、算術能力,為小學學習做準備。環境上,我們的校區毗鄰重點學區,讓孩子們儘快熟悉起小學生活節奏。我們希望和學校、家庭一起行動起來,幫孩子做好幼小銜接過渡。師資上,我們的老師要經過層層選拔,只有那些擁有教學熱情、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成為早知道的老師。即使在他們成為教師之後,仍然會有很多的教師培訓機會。


推薦閱讀:

TAG:芬蘭 | 教育培訓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