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擁有8天生命......

如果我跟你說,每年的夏末,都會有幾萬人聚集在地球的另一端的沙漠里,用 8 天的時間搭建一座城市然後離去,不留一絲來過的痕迹,你會相信這是真實的么?

從 8 月 25 日開始, 7 萬多人陸續進入黑岩城。

可能你不會相信,又或者你已經聽說過這件有些荒誕的故事,但無論如何,這些人和事都在美國內華達州的沙漠中發生著。

一把大火在這座沙漠之城中熊熊燃燒, 7 萬多人注視著火光,黑岩城就此告別了 2018 ,開始奔赴下一年的狂歡。

火人節, Burning Man ,這個從 1986 年開始的反傳統狂歡節基本固定在每年的 8 月末和 9 月初,地點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黑岩沙漠,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人們從全球各地匯聚於此,帶著自己的藝術品和帳篷,穿上各異的服裝,享受一場為時八天的沙漠大 party 。

燃燒過後,我們重新開始

1986 年的 6 月,火人節創始人之一 Larry Harvey 給他的好朋友 Jerry James 打了一通電話,電話里說他想建一座人形雕像,並一把火燒了它。

當這座用廢材搭成、身高 8 英尺的人像建成後, Larry 和他的朋友們將它帶到了舊金山的海灘,他們將它用汽油浸透後點燃,隨著火光的蔓延,夜晚的海灘逐漸被點亮,燃燒的雕像像是海岸線上冉冉升起的太陽,讓整個沙灘上的人們聚在了一起。

第一個「火人」的復刻版

「從它被點燃的那一刻開始,沙灘上的所有人都向『火人』湧來……我看見一個嬉皮士,他的褲子戴在他的頭上,他拿起手邊的吉他唱起了一首與火有關的歌,即使我不是一個熱愛民謠的人,我也覺得這確實是現在這種時候該做的事,所以我們就開始一起放聲狂歡。」

1987年的第二位「火人」,高約15英尺(約4.57米)

隨後的幾年中, Larry 和他的朋友們每年都會在 Baker 沙灘上點燃「火人」,「火人」越建越高,吸引的人也越來越多,一年一度燃燒的「火人」逐漸變成了一個人們可以從現實中短暫抽離的機會,也隱約成為了一部分人的心靈寄託。

直到 1990 年,為了防止「火人」的燃燒危及周邊地區, Larry 在和警方協商後決定不點燃「火人」,而缺少了火焰的雕像就像失去了靈魂,引起了諸多粉絲的不滿,這讓人們開始意識到是時候找一個更適合「火人」的地方了。

2012年,一位Burner注視著火人燃燒

來到沙漠的火人節才真正意義上的變成了一個節日,應運而生的還有這座黑岩沙漠上搭建出來的 8 日之城——黑岩城( Black Rock City )。

之後火人節的扇形場地也和Larry當年點燃第一個火人的海灘很像,都想雙臂一般擁抱著中心的藝術品

1997年,黑岩城才終於在地圖上擁有了姓名,也初步擁有了一個城市所應有的道路規劃和基礎設施

8 日後就消失,如同幻夢一場的黑岩城就是火人節最大魅力所在。藝術家們用一年的時間去籌劃,參與者從進城的第一天開始搭建,所有人在第八天將城市點燃,聽起來十分魔幻的事情年復一年的在這個沙漠中上演著。

在最激動人心的燃燒環節,有兩個作品是最引人注目的。當然,火人節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火人」,「火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越建越高,形象偶爾也會隨著主題做出變化。

2016年的主題為「Da Vinci』s Workshop」,向文藝復興和達芬奇致敬

同樣位於黑岩城中心的是每年都會搭建的廟宇,在沙漠生活的 8 天中,廟宇是人們休息乘涼和冥想的處所,而在被點燃之前,人們會陸陸續續在廟宇中留下自己的紀念品,想要告別的過去將和這座龐大的建築一起從世界上消失,比起火人的燃燒,這座恢弘廟宇的燃燒更加讓人心中百味雜陳。

2016年火人節所搭建的廟宇

今年的廟宇Galaxia出自法國建築師Mamou-Mani之手,由枯樹樹枝搭建而成並加以燈光點綴,最後呈現出銀河般的視覺效果

9月2日,人們一同注視著廟宇被點燃

「重建就是燃燒的意義」,這是 Larry 這麼多年來得出的感悟,對於火人節來說,那些藝術品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所有人注視著火人燃燒時迸發出的儀式感,重要的是告別,然後重新出發。

世外桃源,卻與現實同在

老話說的好,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黑岩城也是一樣。即使是一個位於沙漠之中的理想國,卻也帶著對現實的思考。

2009年的火人

就那火人節每一年的主體來說,除了對藝術的追求,更多的還是會和時代呼應,來激發人們的一些思考。 2009 年火人節的主題是達爾文的進化論,火人造型也參考了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對複雜生態系統的描述,討論了我們作為人類該如何自處,又要如何應對這個迅速變化著的世界; 2011 年的藝術主題是「 Fertility 2.0 」,旨在討論這個充斥著不可持續和大規模生產的消費時代中自然與人類的關係。

Marco Cochrane 「Truth is Beauty」,2013

Laura Kimpton 「LOVE」,2014

同樣, 2014 年的主題是「鏡子狂歡節( Carnival of Mirrors )」,火人節藉此向人們發問:在這個信息爆炸、媒體飽和的時代,產品和人、消費與交流都在無休止的相互轉換,誰是消費者,誰又是被欺騙的人?

Bryan Tedrick 「Lord Snort」,2016

而到了今年,火人節的主題則變為了艾薩克·艾西莫夫的經典作品《我,機器人》。

第一條:機器人不得危害人類。此外,不可因為疏忽危險的存在而使人類受害。

第二條: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但命令違反第一條內容時,則不在此限。

第三條:在不違反第一條和第二條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艾薩克·艾西莫夫《我,機器人》

1950 年艾西莫夫將「機器人學三大原則」寫進了小說中,並在這三條原則的基礎之上構建出了一個龐大的未來機器人世界,成為了科幻界無可撼動的鐵律,而六十多年後的今天人工智慧已經滲透進了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無所不能也無法擺脫。

這樣科幻的主題也讓今年火人節中誕生的作品更加富有想像力,這其中包括了 「 the ORB 」——由 bjarke ingels 和 jakob lange 設計的巨型反光球體,球體就像一面鏡子時刻反映著黑岩城中不斷變化著的人和物,在夜晚則會與黑夜融為一體,其比例也和地球一致,被稱作「地球愛好者的鏡子」。

俄羅斯建築師 Sasha Shtanuk 在沙漠中支起了一塊 100 米* 100 米的銀色太空毯,這一抹亮色在沙漠中隨著風變幻出層層波浪,而其銀色的表面能夠反射高達 97% 的輻射,為人們在炎熱的沙漠中提供一個清涼舒適的休息場所, 「 under the blanket, there are no strangers 」(毯子之下沒有陌生人)也是 Shtanuk 的設計理念之一。

除了火人和廟宇這類大型建築,黑岩城內還有大量藝術作品分布在各個角落,每一件都極具創意

今年陸明帶來的盔甲武士Desert Guard也亮相火人節

既是拍照聖地,也是最純潔的烏托邦

對於沒有火人節經驗的人來說,對這個狂歡節最基本的印象可能就是「拍照聖地」了,畢竟沙漠中的城市本就不多見,而火人節中的不少藝術品更是絕佳的拍攝道具。

來到火人節,在保護好自己的基礎上你可以穿任何你想穿的東西,或者直接什麼都不穿,因此在這片沙漠上,你可以看到不少突破次元壁的景象,漢服少女在帳篷里和嬉皮士跳舞,又或者是芭蕾舞者在一片黃沙中起舞。

黑石沙漠里有著普通都市裡無法看到的自然景觀,人們會在日落時分騎著自行車朝光的方向奔去,也會在黑夜裡打著地鋪數星星,大自然的浪漫在黑岩城中毫無保留的展露出來,著實令人神往。

火人節的日落

當然,除了自然景觀和風格各異的人們,最亮眼的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們,無論是遠遠地欣賞還是置身其中都十分享受。

不過,這些都還只是火人節最表面的東西,世界上有無數這樣美麗的地方,也有無數慶典給人們裝扮自己的機會,這個狂歡節遠不止我們在 ins 上看到的那麼簡單。

如果單純說火人節是一個節日,未免有些過於淺顯了,這個節日和其他任何一個節日一樣有著自己的文化和靈魂。初來乍到的人叫「 Virgin 」,所有參與者叫「 Burner 」,所在的這片土地叫「 Playa 」,最後被點燃的火人叫「 the Man 」,火人節有著屬於自己的語言。

當然,遠不僅僅是語言,火人節的最核心的部分應該是他永遠加粗放大的十條原則,一套屬於 Burner 們的生存法則。

2018火人節生存指南截圖

激進的包容是第一條原則,無條件、無差別的包容讓火人節向全世界的每一個人開放,在這裡不存在任何有色眼鏡,所有人的友好程度也出乎你的想像。這是一條不可動搖的鐵律,也是火人節得以延續的基礎。

接下來就是火人節最有趣的地方了。如果你問一個 Burner 什麼是火人節,他給你的答案可能不會是狂歡、音樂或者某種娛樂,而是生存。

無論照片中如何美好,這種自由開放的精神如何令人嚮往都不要忘記,黑岩城是一座在沙漠中搭建的城市。三四十度的晝夜溫差、隨時會到來的沙暴、有限的水源等惡劣的自然條件是對在場每一位 Burner 的考驗,單單是八天內很難洗澡這一點就能勸退不少想要嘗試的人,因此「自力更生」也是成為了火人節的基本原則之一。

要想一個人在沙漠中生存是艱難的,這就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火人節實行完全的去商品化,除去在固定地點提供咖啡和冰塊,城市內不會售賣任何東西,「給予」的原則要求人們相互幫助和支持,饋贈而不是等價交換,共同努力而不是坐享其成,所以在那些與狂歡和音樂無關的日子裡, Burner 們更多的是在維護這個城市的日常運行,即使這個城市只會存在 8 天。

沙漠婚禮

正如前面多次提到的,這座城市在 8 日之後就會消失,和生存一樣,「消失」且不留痕迹( leave no trace )也是所有 Burner 努力的目標。每個人在離開營地時會帶走自己所有的物品和垃圾,每個營地也會定期組織人們撿走地上的垃圾,即使是一根線頭也會收走。

火人節結束後的第五天,原本的道路逐漸在沙漠中隱去

除了垃圾,藝術品和各類基礎設施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前面提到過的「 the ORB 」雖然看著龐大,但實際上很好充氣和放氣,設計團隊也本就是為了向地球母親和人類致敬,所以並沒有想要留下任何痕迹。

雖然是沙漠,雖然是狂歡,火人節也完全不意味著野蠻和原始,點燃火人也當然不等同於支持縱火。黑岩城中的每一個人都遵守著道德原則和秩序,安全問題也得到了組織方和警方的保證。

說到底,火人節會給人們留下什麼呢?

《粉雄救兵》中曾有一位 Burner 深愛著火人節,為了搬到離火人節更近的地方而選擇離開了自己從小生活的城市,因為他在這裡結交了無數的朋友和知己,這比一個人孤獨地在家鄉生活更快樂。而更多的人最初來到火人節是為了宣洩和展示自己,而這片沙漠給了他們尋找真正的自己的機會。

人們在廟宇中留下的話

火人節的創始人 Larry Harvey 曾經說:「(火人節)與迪士尼樂園完全相反,比伍德斯托克更加歇斯底里……它可以是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32 年的時間,從一群海灘上的嬉皮士到一個聚集了 7 萬人的沙漠之城,火人節已經從一場狂歡變成了許多 Burner 的生活方式。

關於火人節能帶給一個人的東西,即使我說得再多都有些蒼白,所以如果真的嚮往,不妨親自去看看吧。如果你只有 8 天生命,你會怎麼過?

文:

儀子 /

編輯:

紅先森 /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

「打賞才是真愛」


推薦閱讀:

TAG:生命 | 天生 | 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