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部滿是少女心的電影其實是重口恐怖片

這部滿是少女心的電影其實是重口恐怖片

4 人贊了文章

本文由一萬幀電影公眾號(tens-frames)原創首發。

今天介紹一部很冷門的日本電影,豆瓣只有3628人給出評分,且被評為好於90%的恐怖片。這部電影是1977年上映的《鬼怪屋》。

海報很可愛,是一隻猙獰的貓。雖然露著獠牙,但不覺得恐怖,只是有些邪惡,像動畫片里反派的寵物。這就是整個片子的調性,雖由真人出演,畫風卻是動畫電影般的奇幻和荒誕。不過要是你認為它溫馨又甜蜜那就大錯特錯了!它雜糅了血腥暴力和cult(還有美少女露點我會說?)等元素,簡直就是披著彩虹糖外衣的怪味胡豆。

鬼怪屋

ハウス

影片講了五名少女們來鄉下歡度暑假,最後卻在古怪小屋裡離奇死亡的怪事。是的就是這麼殘酷,但被導演拍成了愛麗絲夢遊仙境。故事始於一個叫歐夏蓮的姑娘,她發現自己獨身了8年的爸爸居然找了新女友,於是拒絕和父親前往輕井澤旅遊,而是和六名同學前往鄉下拜訪她多年未見的姨媽。

幾名少女都是單純活潑的中學生。麥金塔是十足的吃貨;叫「功夫」的女孩是空手道黑帶;叫「芬達」的女孩愛幻想,有些奇怪的念頭;戴眼鏡沉著冷靜的學霸女孩「薑片」;膽子很小呆萌可愛的甜心斯威特;歐夏蓮愛打扮,大概是裡面最早熟的一個;

幾人對姨媽的莊園很感興趣,尤其是她屋裡的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比如老式的三角鋼琴、鑲嵌著四五個齒輪的豎立掛鐘、一個骷髏骨架玩偶,以及隨處可見的貓圖騰。她們飲了茶、吃了農家飯、洗了澡,就在太陽落山,一切安靜和諧的時候恐怖的事情發生了......

有人說這部電影前一個鐘頭都是與恐怖無關的贅余和無聊,其實不然,前一個鐘頭關於危險的伏筆和線索都隱藏在不起眼的談話和情節中。

比如當少女們在鄉下原野漫步時,芬達開玩笑說:「這裡的風景像是另一個世界的,感覺隨時都有可能出現鬼魂」,幾個同伴嘲笑她胡思亂想,但後來發生的事證明芬達的直覺是對的;再有,少女們朝村口賣西瓜的人問路時,賣瓜男詭異地嘟囔:「高興不了多久了」,故事結束時他果真化身為一堆白骨;姨媽也一早就露出端倪,初見姑娘們時就感慨:「你們都好可愛,看上應該去很好吃。」最後果真是個吃人的老太太。

還有一處伏筆,是關於歐夏蓮的貓的。日本傳說中,老貓會自己開門,但只有貓妖會把開著的門關上。歐夏蓮懷裡一直乖巧嬌弱的白貓,後來竟會自己關門,並大叫著目射綠光,同時牆上的貓圖騰也會口吐鮮血。這些預兆初露端倪時主人公不以為意,直到小屋開啟瘋狂模式時才幡然醒悟,此刻畫面中的巨大紅唇揭曉了答案:原來歐夏蓮的姨媽早已去世,一切都是她幻化出來的......這不是妥妥的白骨精設定嗎?

頓時想起幼年讀過的劣質鬼故事,結尾通常會告訴你「剛才看到的人和環境都是假的」。為了使片子不那麼腦殘,導演結尾給了一個獨白,大概意思是:姨媽直到去世還念念不忘未婚夫,所以死後的靈魂也駐紮在這裡,當有年輕未婚女孩來探望她時,如果她吃了她們,就可以恢復真身穿上婚紗了。我絲毫不覺得感人至深,只是覺得瘮人,跟西遊記里的妖怪沒有兩樣。這個歌頌愛情的主題升華還不如不做,既然只是想嚇嚇觀眾,就不要瞎扯情懷拉逼格了。

當然了,本片的亮點根本不在故事,而是獵奇的畫風。片子大部分是70年代懷舊氣息濃厚的夕陽色調,女演員們的臉都像鋪了玫瑰色的腮紅,髮型和著裝又傻又樸實(除了女主),嘰嘰喳喳吵個沒完,嘮叨著小女生都愛聊的話題。姨媽的大部分鏡頭都是聖光籠罩,慈祥又和藹,讓人完全聯想不到邪惡。導演為了表達不真實感,很多鏡頭乾脆就是動畫,藍天草地和汽車讓人想到童年。

當鬼怪屋中的道具陸續蘇醒時,電影色調開始變得豐富,鏡頭節奏也終於加快,還有時不時的鬼畜(第一次覺得鬼畜除了搞笑還能讓人緊張)。重口味cult鏡頭鑲嵌在眼花繚亂的背景里,規整排列的圖案居然還很好看。胳膊和腿在空中旋轉跳躍不停歇、斷指彈鋼琴等鏡頭也有點蒸汽波的意味。少女們的死法也是千奇百怪,有離奇失蹤的、有溺死的、有被擺鐘絞死的、有被鋼琴吃了等等......

bgm則讓人頻頻齣戲。再恐怖的鏡頭搭配的也是悠揚深情的民謠和舒緩動聽的鋼琴曲,偶爾來幾個不和諧的音符,這種與劇情情緒反差的效果應該是導演有意為之,就像《辛格勒名單》里殺戮猶太人的同時配的卻是古典樂。

Emmm,雖說視聽上的創意很優秀,但40多年前的特效拿到今天看也有可笑之處。摳像效果其實不甚理想,妥妥的5毛特效質感,不過這的確是一部畫風腦洞都清奇的恐怖片,想練膽子的可以放心食用。


推薦閱讀:

TAG:電影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