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幼小銜接,你可能有些誤會

關於幼小銜接,你可能有些誤會

5 人贊了文章

小朋友們開學啦!!寶爸寶媽們是不是敲開心的?!

可是陽寶媽卻心情略複雜啊。。。

還有半年,陽寶就要上小學了,想像一下他背著小書包走進校園的樣子,那是很可愛的。

但是!!!已經有太多前車之鑒,讓我了解到一年級新生會怎樣讓父母抓狂。

這不是危言慫聽,我身邊的朋友們,也有因為孩子剛上小學,因為不適應,導致家長先生氣再內疚,頭痛不已,小朋友體重劇減,食欲不振的例子。

如何讓孩子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真是一門不容易的學問,所以各式各樣的幼小銜接班就應運而生了。

陽寶媽研究了一下所謂幼小銜接班,大多數都是根據學校的課程安排,提前讓孩子學習小學裡要教的拼音、數學、寫字。

而對孩子更重要的閱讀興趣陪養、學習習慣培養,則沒有那麼重視。

雖然家長們對幼小銜接班趨之若鶩,而真正作為教師的角度則是不那麼贊同的:

--------------------------------------------

--------------------------------------------

--------------------------------------------

德國的哈克教授通過調查研究總結了幼小銜接階段兒童的六個斷層關係:

1、主要關係人的斷層

從被照顧的幼兒園教師→被嚴格要求的小學老師

2、學習方式的斷層

從遊戲為主學習方式→常規課堂的學習方式

3、行為規範的斷層

從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要求遵守學校章程的集體要求

4、社會結構的斷層

從熟悉的幼兒園的小夥伴→建立新的人際關係

5、期望水平的斷層

從輕易得到表揚→父母老師更嚴格的要求和期望

6、學習環境的斷層

從自由、活潑、自發的學習環境→分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

由此可見,提前學習知識並不是幼小銜接的唯一要求。

家長們更應該從生活中幫助孩子一點點適應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涯。

1、儘快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小學是學知識的地方,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孩子的生活細節,這個時候,良好的自理能力能夠讓孩子更加自信。

2、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個體

小學的學習是比較嚴肅認真的,不再是嘻嘻哈哈的遊戲氛圍。

家長在家裡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可以漸漸改變溝通方式,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個體,認真地和他溝通,並且認真地研究和解決問題。

3、家長以作則,踐行日常規則的遵守

如紅綠燈、排隊、圖書館不喧嘩、垃圾分類等等。

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明白作為集體的一員時,遵守集體的規範是理所應當的。

4、鼓勵孩子交際,表達自己

良好的同學關係能讓孩子更開朗。

相反,沒有什麼朋友的孩子則更容易對學校產生排斥,更有可能發展為厭學等負面情緒。

5、關於表揚,父母可以學會吝嗇一些

不要輕易說出:「你最棒/太棒了/好極了! 」等等不經思索的表揚。

試著用鼓勵的話語代替,如:「還不錯哦,但是我覺得你如果再認真些可以更棒!」

6、每天讓孩子完成一些固定的任務

如寫字/練琴/跳繩等,注意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家長一定要堅持監督。

讓他逐漸告別自由散漫的隨性玩耍,漸漸養成自律自覺的好習慣。

7、最後,適當的知識儲備也很重要哦。

祝大家的寶貝都能順利過渡幼小銜接!

weixin.qq.com/r/bTlMVI-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育兒 | 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