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加戰役(1-1)

普拉加戰役(1-1)

3 人贊了文章

1944年7-10月,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富有戲劇性的戰役——位於維斯瓦河東岸的華沙外圍的普拉加戰役;普拉加戰役與華沙起義密不可分,但是二者卻可以做單獨的描述。國防軍和武裝黨衛軍在波蘭首都外圍與蘇軍發生的這次戰役並不為公眾熟知,普拉加最終被俄國人攻佔,而河西的華沙城卻變成了廢墟。在這次戰役中,「元首的消防員」莫德爾元帥功不可沒,德國人創造了「九月的奇蹟」,戰線被穩定在華沙以東,一直到1945年1月12日,俄國人發動的對第三帝國最後的打擊之前。

一 東線中央部分的形勢

1944年的晚春,俄國在烏克蘭方向的持續的壓力和德國在白俄羅斯方向的不斷的被動,導致了東線形成了兩個明顯分開的戰區。當時德國及其盟國在烏克蘭被趕回了發動「巴巴羅薩」行動的出發點,但是他們仍然控制著普里皮亞季河北面的大片濕地。當時的戰線的態勢對於雙方來說既是機遇又是威脅。但是德國人的基本戰略是防禦性的,因為德軍缺乏足夠數量的部隊。因此他們在白俄羅斯南部方向的突出部的危險性極大地增加了。從尼斯切澤多湖(Lake Nieszczerado)到韋爾巴鎮(Werba)長達1100公里的白俄羅斯防線,如果要守住的話需要巨量的部隊和裝備彈藥,但是東線的德國陸軍現在捉襟見肘,幾乎沒有所需要的一切。

在1944年6月初,整個東部戰線恢復了平靜,但這平靜的表面孕育著巨大的風險——顯然雙方都在積蓄力量,為更激烈的戰爭做著準備。在元首看來,顯然最大的威脅是在烏克蘭方向的俄國人。他害怕所謂的「加利西亞演習」,對於第三帝國的元首來說,俄國人並不打算進攻白俄羅斯,而是全力進攻盧布林省,然後向北攻入維斯瓦河與布格河之間的地域,穿過布格河與納雷夫河,達到向北進攻柯尼斯堡接近地的橋頭堡。之後向北發動進攻,切斷帝國本土和國防軍的「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之間的聯繫。而最高統帥部的司令陸軍元帥凱特爾、約德爾上將和陸軍總司令部的參謀長對於這種誤判的敵情分析居然毫無異議,其實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遠遠超出了蘇軍的能力。「加利西亞演習」無論如何將難以實施,鑒於地形的複雜困難程度,還有供應問題,尤其是從純戰術的角度來看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希特勒還是堅信這一攻勢是完全可能的,他命令將「北烏克蘭集團軍群」下屬的所有可以作戰的坦克師集中在布格河以東,結果,在初夏,「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指揮官瓦爾特 莫德爾元帥接收到了九個坦克師,這些師主要被編為第一和第四坦克集團軍。除了這些裝甲兵力,莫德爾還接受了匈牙利第一集團軍作為自己的麾下。相比較來說,作為保衛白俄羅斯方向的陸軍元帥恩斯特 布施元帥的麾下,只有一個完整的坦克師和三個突擊炮師。

1944年6月,在海烏姆和索卡利近郊的第五坦克團的四號坦克

然而,蘇聯方面無意將所有的作戰資源集中在一個作戰目標上。新的進攻戰略的計劃包括:就是說,持續不斷地將軍事行動擴展到新的戰線。通過採取這種方法,在數量上壓倒防禦者,讓他們的預備隊無法把力量集中在任何一個單獨的方向,此後,德軍將在許多毀滅性的戰鬥中被擊潰。這種精熟的戰略計劃是紅軍最高統帥部下發執行的,6月9日,俄國人開始執行進攻戰役,進攻防禦卡累利阿地峽防線的芬蘭軍隊。這雖然只是一個輔助性的進攻,但是對於保衛列寧格勒和柯良施塔特的安全來說十分必要。僅僅兩周之後,6月20日,潛伏在白俄羅斯的游擊隊開展了大規模的破壞活動,主要是破壞襲擾中央集團軍群的後勤部隊和設施。這宣告了「巴格拉季昂」行動的開始,四支紅軍的方面軍即將毀滅陸軍元帥布施的集團軍群。

1944年夏季的東線,國防軍一輛防空車車組成員實行對地射擊

1944年7月,一支不明番號的蘇聯SU-76M 突擊炮部隊在白俄羅斯進行戰鬥

被選中領導實際執行「巴格拉季昂」攻勢的是伊萬·巴格拉米楊將軍——波羅的海第一方面軍;伊萬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將軍——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格奧爾基 扎哈羅夫將軍——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康斯坦丁 羅科索夫斯基將軍——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該方面軍稍後從它的側翼,也就是從東方側翼發動進攻。而中央集團軍群,要獨自面對四個蘇聯方面軍的圍攻,而中央集團軍群只包括第三裝甲集團軍、第二、第三和第九集團軍。其中,只有第二集團軍位於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進攻方向的左翼,因而位於俄國人最初進攻的方向的範圍之外。

在制定行動細節的時候,史大林提出了在白俄羅斯的一個戰略方向發動強有力進攻的觀點,然而,作為史大林提出的那個戰略方向的前線指揮官羅科索夫斯基將軍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採用鉗形攻勢是更聰明的做法。在他看來,他所做的首要的事情就是突破德國裝甲第三集團軍和第九集團軍的側翼,之後包圍第四集團軍,斯大林最終同意了羅科索夫斯基將軍的強有力表態,但是他強調羅科索夫斯基現在肩負著對軍事行動成敗的全部責任。這是一個隱晦的威脅,但是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的指揮官們完全同意他的意見。

前線的形勢證明了羅科索夫斯基的觀點是完全正確的。「巴格拉季昂」行動在6月22日發動,僅僅開始七天,就導致德國的裝甲第三集團軍和第九集團軍完全崩潰。德國第四集團軍發現它的兩翼完全暴露形成了被半包圍的突出部狀態,由於前線的崩潰,希特勒在6月28日解除了布施的職務,轉而命令莫德爾元帥解救危局。莫德爾元帥被元首認為「政治上可靠」,他與此同時指揮著「北烏克蘭集團軍群」。莫德爾,這位曾經的坦克師的指揮官,現在精力充沛地投入戰鬥,但是他沒有解救出第四集團軍,該集團軍和第九集團軍的殘部被包圍在明斯克以東,這導致俄國人在1944年7月3日攻克了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包圍圈的戰鬥持續到第八天就停止了,實際上三個集團軍被殲滅,整個中央集團軍群不復存在,到七月中旬,包圍圈中的所有的師和一些軍的指揮官,包括裝甲第三集團軍和第四、第九集團軍的指揮官,不是戰死就是被俘,例如:第十八裝甲擲彈兵師師長Zutavern、第134步兵師師長Philipp都自殺了,德國損失了超過了30萬的野戰軍部隊,與此同時,在蘇軍一邊,羅科索夫斯基被提升為元帥。

1944年7月在白俄羅斯,第五重型坦克營的車組成員為「母老虎」加油

為了挽救危局,莫德爾元帥不得不從西烏克蘭地區調兵遣將。為了打開普里皮亞季湖周圍濕地東北方向的道路,「北烏克蘭集團軍群」調動了第四裝甲軍第44指揮部;第四、第五、第七裝甲師和武裝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師和五個步兵師,調往白俄羅斯前線。除此之外,陸軍司令部和最高統帥部還從「南烏克蘭集團軍群」調來了「大德意志」師和黨衛軍第三「骷髏」裝甲師;從遙遠的「北方集團軍群」調來了三個步兵師,又加上了第十二裝甲師,其他的救兵源源不斷地從帝國本土和佔領區前來增援。預備役部隊的指揮層答應向東線新增派遣十個擲彈兵師(後來被叫做「人民擲彈兵師」);同時還有新組建的第六、第十九、第二十五裝甲師還有第六步兵師。從義大利方向,「赫爾曼 戈林」傘降裝甲師正在裝車運輸;另外,兩支步兵師即將到達,一支來自巴爾幹而另一支來自挪威;(整個帝國的部隊全都調到最危險的白俄羅斯前線來了)總體來說,從六月月末到七月的上半月,隨著命令的發布,總共有十一個裝甲師和其他二十五個師被調到了白俄羅斯,德軍最高統帥部確信,這些部隊將填補在中央集團軍群的28個師被完全摧毀後出現在前線的巨大漏洞。

1944年夏季一支德軍裝甲部隊在撤退

推薦閱讀:

TAG:軍事 | 歷史 | 蘇德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