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何以不糾結?

人生何以不糾結?

現代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面臨的選擇日益增多,然而真正認識自己的人有多少呢?真正了解自己需求的人又有多少呢?

慾望與現實的差距,讓人產生了糾結的心理情緒,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感,迷茫而不知所措。

人生在世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選擇性難題,似乎永遠有讓人在一個問題上糾結下去的緣由,消耗自己的能量。

喜歡這台筆記本的性能,可是另外一台筆記本的外觀更新穎;

早晨計劃外出鍛煉身體,可是被窩裡面是那麼的舒服及暖和;

心中多次立志需要減肥,可是總是經不住美食的誘惑;

……

你是不是也面臨過這樣的糾結?有些人即使已經作出了選擇,可是經過一段時間,卻總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是錯誤的,現在擁有的沒有原來放棄的那個好。已經擁有的永遠比不上沒有擁有的,可是一旦擁有了,又覺得已經不重要了。

糾結感、懊悔情緒伴隨其中,我們到底怎麼了?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莊子一生著書十萬餘字。在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中,莊子的文學及思想都獨具特色。所以,莊子不僅僅是中國哲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文學家。

莊子有云:「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人與萬物相比,生命也只是一瞬間,就好像白馬在細小的縫隙中跑過一樣,還來不及去感受,就已經結束了。

人生短暫,沒有時間去糾結,也沒有時間去計較。人們需要活給自己看,別人都只不過是過路的風景。

啟迪多元思維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奧地利醫學博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他發現了人類的潛意識全新的研究領域,促進了人格心理學、動力心理學等等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新基礎,為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

當我們的大腦進行選擇時,實際上是一個心理活動的過程,具體說是意識與潛意識兩種心理活動不斷地循環取捨的過程;當我們最終做出決定的時候,潛意識實際上已經做了無數次的比對,那種所謂的跟著感覺走,其實是潛意識無形中最終幫助我們選擇的結果。

比如:點餐時,如果別人問你為什麼選擇這個時,你可能會說:「我感覺這個更好吃。」其實潛意識已經將你的口味、審美、經歷以及心理偏好進行了很多次的匹配。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心理學中本我、自我、超我是很重要的內容,本我是指人從出生就存在的自然本性,本能的內在驅動力。本我接近動物的屬性,表現為多種慾望的驅動。超我則是社會發展文明的力量,表現出我的良知、品德、成就感等。自我則是在兩者之間的一種形態,受到兩個方面的制約及吸引。」

比如:當一個人遇到美酒的時候,他的「本我」說:「及時行樂,一醉方休。」

他的「超我」則說:「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喝酒需要有限度,最好不要喝,否則,身體健康將會受到損害。」內心的糾結感由此產生。

正心正舉

人的一生當中會遇到很多事情,而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著本我與超我的衝突,只是在大小、多少、顯性與隱性上的區別罷了。

本我:是人最原始的驅動力,然而它按照人最本能及誘惑的軌跡出發,只圖一時快樂。

超我:是社會文明發展的表現,靠自制力控制了自己的原始慾望及衝動,是人類更高形態的追求及約束。表面上看,超我的人好像是最好的,然而極度超我的人,壓抑過久反而容易抑鬱。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遵循著陰陽動態平衡之道,物極則必反,我們只有找到自我,即在本我和超我之間找到一個動態的平衡點,讓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才能達到人生的健康、快樂、幸福。

撥迷見智

糾結是人類正常的心理活動,關鍵需要把握裡面一個合理的度。

開啟自在之門

糾結是人內心衝突的表現。

海蚌包容沙粒揉向肉內,承受了驚人的考驗及痛苦的磨礪,養育出了光明璀璨的珍珠;鳳凰奮不顧身撲向火海,承受了無邊的苦海及烈火的炙烤,終獲涅槃重生。

面對糾結,我們需要用積極的心態去做適當的心理調節,用「全息、全觀、全程」的思維視角找到真正的自我,在社會規則和內心衝突中找到平衡點。

當我們看待問題的信息量越多、角度越多、維度越多,打破時間、空間以及思維模式的局限性,就能夠找到內心不糾結的平衡狀態。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