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人間失格》——總有一根稻草可以壓倒我們

019:《人間失格》——總有一根稻草可以壓倒我們

來自專欄浩哥讀書

一直以來很感恩,尤其是開始有規律的讀書之後,讀過的很多本書,好似有一種潛在的聯繫,應該是正能量的集聚吧。

例如前一段讀的《月亮與六便士》、《與孤獨為友》,與近兩天讀的《人間失格》之間。

《人間失格》一書,國內的版本和譯者有很多,經過篩選,最後遵從內心的想法,購買的是竺家榮先生翻譯,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版本。

嚴格來說,應該算不上一本書,只是一篇中篇小說而已,購買的也是和斜陽合訂在一起的。

作者太宰治,非常有名和有影響的一位日本作家,屬於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逆行》、《斜陽》和《人間失格》等。

家庭出身很不錯,不過從小體弱多病,加之豐富的情史,嘗試過多次自殺,最終也沒有逃脫宿命,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據說當時寫就的最後一篇便為《人間失格》。

單就《人間失格》而言,特別像作者自傳小說,整篇小說可以說偽裝的很好,前言、後序都很完整,看似描述的是他人一般,可是,誰又能夠說清楚故事敘述脈絡如此清晰,經歷看上去那麼真實,這是為何呢?

可不可認為,作者藉助一位名叫葉藏的孩子來將自己的生命和能量注入其中。葉藏,聰明伶俐,在成長的過程中,為了引起家人和周圍的注意,故意作出一些奇怪的表情,進而發展到做出一些異於常人卻無傷大雅的舉動,成為他人家中的歡樂果。

可曾想到,這位小孩子,行為已經失控,誤入了歧途,越走越遠,越滑越深。

或許,這位孩子在精神層面,略有病態,內向、膽怯、敏感而又多疑。

在成長的道路上,誠實乖巧的活著,身體不是太健康,經常卧床在家,這些行為難道不是為了獲取到父母家人更多的愛嗎?(從心理學角度來考慮,精神會影響身體,有些小病小災也只是為了獲取家人的注意。更直白的說法就是,愛的能量不足,亟待補充。)

與家人的相處中,葉藏總是在擔心著什麼?懷疑著什麼?猜忌著什麼?思考著什麼?例如:小說中提到的為了讓父親大人高興,而偷偷的把不喜歡(或者說不是最喜歡)的獅子舞寫在筆記本上,來博取大人的認可和理解。

在上學的時間內,成績那麼好,同時具有很好的表揚天分,內心卻是十分孤獨的,幾乎沒有可以傾訴的朋友,和竹一之間的友誼,總讓人感覺是為了掩蓋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一樣。

越看越傷心,越看越糾結。

在遠離父母及家人的庇護之後,在一位虛偽的監護人的照顧下(限於小說的篇幅,對此人的描述不是特別豐富,所謂的虛偽也僅僅是依照劇情,進行的猜測而已),學業未能受到有效的監督,更加重要的是,在成長的這一關鍵時期(青少年是一個人建立世界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精神層面也疏於管教、放任自流,最終鑄就了不可逆轉的局面,精神被擊潰,通過藥物、毒品也僅僅能夠麻木一瞬間,而追尋的永恆又在哪裡呢?

當然,從小說中也可以看出來,葉藏本身存在極大的缺陷(說缺點都屬於很輕很輕的指責),幾乎沒有自我生存能力,甚至可以說連基本的交談、購物、出行等方面,都與社會脫節很遠。這些問題,導致了遇人不淑,為以後的墮落埋下了伏筆。

總體來說,不管是在人生的那一階段,葉藏都在矛盾中度過,一方面不斷的、毫無下限的去討好別人,一方面又在不停的受到內心高尚靈魂的呼喚和譴責,兩相交織在一起,凄苦無比。

在從事一些違法的事情中,才能獲取到一種快感和滿足,這難道不是一種病態嗎?

好了,讀書的一個重要目的便是為了反思,為了提升自我。坐下來,靜靜的審視一下,有時候是不是也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去討好別人呢?這一點,恰如《與孤獨為友》一書中所言,因為擔心孤獨,而故意去從眾,最終卻深陷從眾型孤獨的泥塘中無法自拔。

身體和靈魂,到底哪個更加重要呢?

老闆娘說的真好:「我們認識的阿葉,是個非常老實、非常可愛的人。他要是不喝酒的話——不,即使喝酒……他也是一個天使一樣的好男人。」

試想,誰,又生而為惡呢?

首發:浩哥愛讀書。


推薦閱讀:

TAG:日本文學 | 太宰治 | 人間失格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