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者的假期怎麼過 | 測試:你是不是 「精神上的芬蘭人」?

內向者的假期怎麼過 | 測試:你是不是 「精神上的芬蘭人」?

13 人贊了文章

假期馬上到了,這幾天小夥伴們都在討論著出遊和社交,好像我選擇不出門是我的錯似的。

可是「我和誰待著都不舒服啊」。

——簡單心理J室長

文|年糕 簡單心理內容實驗室

精神上的芬蘭人

你可能看過這組以芬蘭人為形象的系列漫畫——《芬蘭人的夢魘(Finnish Nightmares)》

在這組漫畫中,作者描繪了一系列會讓芬蘭人恐懼的場景:陌生人的微笑不那麼熟的人的擁抱;不知如何應對的寒暄;在會議上成為被誇獎的焦點……

(精神芬蘭人)的夢魘當陌生人看著你的眼睛微笑

(精神芬蘭人)的夢魘當被他人關注……甚至被誇獎!

這組漫畫令很多人熱淚盈眶:

"終於找到組織了,我原來是精神上的芬蘭人!想要在精神上移民芬蘭!"

實際上,害羞,對社交沒有熱情,懶於擴展自己的人際圈並不是一件多麼稀有的事情,這隻能說明你或許是一個內向的人。

然而,「社交焦慮」這個詞的流行讓大家紛紛懷疑:我厭惡社交,迴避社交,這是不是代表我有病?

以及其他一些令人好奇的問題:

社交恐懼或社交焦慮症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到什麼程度才算是社恐/社交焦慮?

我為什麼會如此迴避/討厭社交?

面對難以逃避的社交行為,我該如何應對?

……

社交焦慮是什麼?

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又名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屬於焦慮症的一種,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患病率約為4-14%。

因為求診這項行為本身對於患者就是一種社交情境,所以很多患者無法向諮詢師求助,也很難主動前往醫院就診。由於病患很少尋求協助,相關研究較少,常為大家所忽略、低估其嚴重性。

社交焦慮症是一種對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焦慮的精神類疾病。

患者實際或是預期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場合時,產生一種顯著且持續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出糗或難堪。

一般人在公開場合或許會輕微緊張,但不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然而社交焦慮症患者會出現無法忍受的恐懼,有的人甚至會長時間躲在家裡不敢出門。

公開講話是目前最常見、令患者恐懼的社交情境。其他常見令人恐懼的情境包含:

  • 開會
  • 參加聚會
  • 與陌生人開始交談
  • 在他人面前吃東西
  • 或詢問權威人士

社恐的胖友在焦慮時會出現明顯的生理癥狀

患者在面對或進行其所恐懼的社交活動時,常會伴隨生理癥狀,如發抖、臉紅、冒汗、心跳加速、心悸、輕微頭痛、暈眩、胸悶、或呼吸急促等。

患者為了逃避害怕的情境,迂迴地用其他的替代方式,有的人面對這樣的焦慮會用酗酒、沉迷網路或甚至吸食毒品等方式來處理,造成生活嚴重脫序

社交焦慮?其實你可能只是一個「內向者」

Liebowitz社交焦慮量表 (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 LSAS) 是1987由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家 Michael Liebowitz 教授編製的自陳量表,通過測量人們在社會交互和社交表現中的恐懼和迴避,來測量社交焦慮水平,在臨床上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

戳下方鏈接進入測試

你有社交焦慮嗎 ? - 簡單心理

如果未達到社交焦慮症的水平,那麼你可能只是一個不那麼愛社交的,內向的人而已。

我為什麼不愛社交?

在網路語境下,社交焦慮,或是說社恐,已經成了一個和星座差不多的東西。

「內向者生存指南」「關愛你身邊的社恐」此類文章層出不窮。

為什麼內向是特殊的、需要被體諒、被特殊照顧的?為什麼我們會將外向默認成正常的狀態呢?

我需要變得善於社交

這或許是因為,在中國的「圈子型」社會文化下,良好的社交能力對生存有積極意義。也許在整體氛圍都比較內斂、尊重個人空間的社會(例如芬蘭,挪威),內向才被認為是常態呢。

焦慮往往是因為「太在意」

社交焦慮症患者傾向於負面的認知模式,對於自己的表現常有不合理的負面想法,認為別人時常會注意自己的表現,當意識到自己緊張或表現未如預期時,別人也一定察覺到了自己的缺點,然後別人一定會對自己作負面評價。

其實那些所謂「厭惡社交」的內向者也往往是這樣。

當我與別人在一起 vs 只有我自己時

我們在獨處時可以自然放鬆,表現良好,但在眾人的面前時,卻由於害怕被人討厭而產生過度的焦慮,以致對自己的表現失去信心

插畫家 Shea Strauss 的作品完美展現了社交焦慮患者是如何誇大與扭曲了現實的社交情境。

現實:您還有什麼需要點的嗎? vs 社恐眼中:哈哈,連菜都點不好的笨蛋

面對平常的點餐場景,社交焦慮患者會認為服務員對自己有巨大的敵意

現實:普通的電話鈴聲響起 vs 社恐眼中:警鈴大作!這不是演習!

不難發現,對於社交場景的厭惡與恐懼,其實是來自於對他人和客觀事物錯誤的認知。

我曾經被服務態度惡劣的快遞員質問為什麼不接電話,導致之後一直格外抗拒收快遞,如果不得不等一個要來的快遞,我就會一直焦慮到做不好手頭的事情等快遞員的電話……

後來,經過自己的調節,我意識到快遞員的憤怒其實並不會對我造成什麼巨大的傷害,焦慮的情緒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我們該怎麼做?

無論你是一個沒有社交焦慮煩惱的外向者,還是一個不太熱衷於social的內向者,有一件事是永遠不會錯的,那就是:接納自己,並對他人保持開放的態度。

畢竟沒有一條法律或是真理規定人就該是怎樣的。情緒、性格,正是這些因素的豐富和多元構成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

面對更喜歡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的內向者,請尊重他們的私人空間,並且理解他們對於獨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你不需要讓他們「克服」或是「改正」內向。內向不是一種錯誤,所以請不要嘗試著改變他們。

如果你是一個並不那麼熱愛社交的人,當在社交場合感受到緊張、尷尬的時候,請記住:

  • 任何一種情緒都是有原因的,並且我們不需要為我們體驗到的情緒而感到羞恥。
  • 嘗試著接納自己的情緒,並且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

人往往會高估他人對自己的關注,其實大家都很忙,來不及去「討厭」你。更何況,我們的個人價值也不是由他人的評判來決定的。

如果有人來教育你,你「應該」開朗起來,「應該」去社交的時候,你需要做的只是(在內心)對他們說:

走開啦!

內向者並不是不需要親密的互動,他們只是不需要與很多人交往罷了。

"Introverts dont get lonely if they dont socialize with a lot of people, but we do get lonely if we dont have intimate interactions on a regular basis."— Sophia Dembling, The Introverts Way: Living a Quiet Life in a Noisy World

圖片來源:

imgur.com ;giphy.com

參考文獻:

Leitenberg, H. (Ed.). (2013). Handbook of social and evaluation anxiety.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何燕玲, & 張明園. (2004). Liebowitz 社交焦慮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診斷學理論與實踐, 3(2), 89-93.


最後,喜歡動動手指點個讚唄,一門學了就能用的心理諮詢實操應用課程免費贈送給你~

關注公眾號:簡單心理uni(ID:jdxl-uni),回復「365」即可獲得《每天學點心理諮詢》課程。

課程學習你將收穫:

  • 掌握理解情緒,識別自我情緒、正確對待情緒甚至「雙向情感障礙」的方法
  • 了解人格障礙、抑鬱症、進食障礙等常見心理疾病的識別與治療
  • 學習團體諮詢、藝術治療、曼陀羅彩繪心理治療等心理技術的實操和應用
  • 懂得像諮詢師一樣建立關係、理解情緒、打開胸懷接納更美好的世界
  • ……

助你成為心理諮詢師的專業靠譜培訓——簡單心理uni心理諮詢師執業培養計劃

學心理諮詢,到簡單心理uni ,助你比同行人更快的成長!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內向 | 社交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