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學習的方法論

有效學習的方法論

1 人贊了文章

有一個關於學習成果的公式:

學習成果=資質X策略X效率X時間

這個公式從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學習與資質、策略和效率這三個詞呈正相關的關係

我們從這三個方面來談談有效學習。

資質

加德納認為,人的智力應該是一個量度他的解題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標。根據這個定義,他在《心智的架構》(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這本書里提出,人類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個範疇(後來增加至八個):

1.語言 (Verbal/Linguistic)

2.數理邏輯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間 (Visual/Spatial)

4.身體-運動 (Bodily/Kinesthetic)

5.音樂 (Musical/Rhythmic)

6.人際 (Inter-personal/Social)

7.內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納在1995年補充)

9.存在(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加德納後來又補充)

另外,有其它學者從內省智能分拆出「靈性智能」(spiritual intelligence)。

以上對於智能的九種細分便構成了人的資質。

我們在此討論最具普遍意義的三種智能:語言(閱讀和表達)、邏輯思維能力(數理邏輯)、空間智能。

1

語言

即閱讀和表達的能力,我們說聽、說、讀、寫,我個人傾向於把「聽」和和「讀」歸為閱讀能力,「說」和「寫」歸為表達能力。

閱讀能力即提取和總結信息的能力,筆者推薦一本暢銷書——《如何閱讀一本書》,書中對於閱讀的層次、方法和目標討論的特別詳盡,是一本經受住了時間考驗的實用工具書,加以利用能有效幫助提升自己採集信息的能力。

至於「聽」,有一個遊戲可以評測和提高一個人聽取信息的能力——狼人殺。筆者混跡殺圈,對此深有體會,它也可幫助訓練邏輯思維能力。

表達能力即「說」和「寫」。

「說」又稱講演能力(我們一般說的表達能力不包括寫作能力),根據應用場景可分為常規表達和當眾講話。

如何提升寫作能力?這是個專業問題,筆者看過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一本自敘性質的書,也讀過莫泊桑的《論寫作》,但一般來說,普通人對於寫作的技巧性和藝術性要求並沒那麼高。很多人有一個心理誤區,提起筆來或坐在碼字機前慎之又慎,其實真沒這個必要,你和那些大作家不同,你要做的只是透過文字表達自己,沒用詞精準度的問題,也沒線索鋪陳和結構性的問題,寫出你想寫的就好了。寫多了,你自然會對自己有要求,會開始在意邏輯性的問題,會想怎麼編排素材、怎麼證明論點、怎麼收尾。說白了,這些技術性問題,有一定寫作經歷的人才會有,有了才需要解決。

筆者提供一個資料包,裡面的內容對寫作的技術性問題有不同角度的解答,以供有這方面需求的人參閱:

zhihu.com/question/4285

閱讀和表達又稱為深度學習。

2

邏輯思維能力

每個人對自己邏輯思維能力的評估有一個很簡單粗暴但卻很有參考價值的標準:微積分或高等數學好不好。筆者感覺很有效,當然,前提是在你用心學的情況下,能學好但不好好學的那部分人沒法用這個標準來衡量,但你的能力肯定能在其他方面展現出來,比方說看完一部偵探小說就能梳理出其中所有的線索和伏筆,並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書評。

3

抽象思維能力

空間智能強調人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係的敏感性高,感受、辨別、記憶、改變物體的空間關係並藉此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較強,表現為對線條、形狀、結構、色彩和空間關係的敏感以及通過平面圖形和立體造型將他們表現出來的能力。能準確地感覺視覺空間,並把所知覺到的表現出來。這類人在學習時是用意象及圖像來思考的。

空間智能可以劃分為形象的空間智能和抽象的空間智能兩種能力。 形象的空間智能為畫家的特長。抽象的空間智能為幾何學家特長。建築學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間智能都擅長。

策略(方法論)

1

確立目標

有一個詞在創業市場很火,叫「第一性原理」,伊隆·馬斯克經常用它解釋自己的創業思路,他是這麼說的: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然後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所謂本質就是根本目標,學習也是如此,確立目標,使之明晰而具體,比什麼都重要。

2

拆解目標,落實到具體而有效的解決方案

要做到這一點,先決條件是你得對目標所在領域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形成一定的判斷力或鑒賞力,如此才能從大量信息中歸納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你越了解,越能優化解決方案。

舉個例子,你想把外語學好。所謂學好,標準是能說一口流利且純正的英語,和英國人交流完全無障礙,甚至能給人做同聲翻譯。Okay,目標有了,試想一下,接下來你要做的便是找解決方案。問英文導師,問英語專業的同學,和外教溝通,在博客或知乎上找相關帖子,搜尋大量信息後,總結出一套學習方法:每天背一篇四分鐘的英文名著(如《小王子》,具體步驟如下:先聽五遍原文,再把生詞和句式吃透,再聽三遍,而後一邊聽一邊跟著複述,模擬發音、語調和語氣,又三遍,這個時候應該很熟悉了,再把它背下來);精聽,以VOA慢速或者聽力文摘為素材,每個禮拜三篇文章(先聽五遍原文,再把生詞和句式吃透,再聽三遍,而後一邊聽一邊跟著複述,模擬發音、語調和語氣,又三遍);泛聽,以VOA普速、聽力文摘或美劇為素材,將錄音下載至手機,每天利用一切瑣碎時間去泛聽,不必弄懂所有單詞、語法和細節。

3

獎勵機制

在一整塊學習時間後,懂得利用小樂趣給自己蓄能,比如說聽一個鐘頭網易雲、看一集奇葩說、玩一把遊戲、出門約個咖啡、睡個小覺。

效率

我們先引入一個概念:

心流(Flow),也有別名以化境(Zone)表示,亦有人翻譯為神馳狀態,它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一種全身心投入某種活動的精神狀態。提出這個概念的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其著作《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中說,這是一種完全沉浸在某件工作中的狀態。在這種狀態里,人感到充滿活力,精神高度集中,忘記了自己和周圍一切,並且從這件工作中享受到愉悅。

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情當中,心無旁騖,排除一切私心雜念,這種狀態大概就是心流。

在米哈里 2004 年的 TED 演講《Flow, the Secret to Happiness(心流,幸福的秘訣)》中,他把人們對於心流的感受歸納為以下 7 個特徵:

1、完全沉浸,全神貫注於正在做的事情當中

2、感到狂喜,脫離現實,感受一種喜悅的狀態

3、內心清晰,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並知道如何完成得更好

4、力所能及,自己的技能完全匹配所從事的任務

5、寧靜安詳,忘我,甚至喪失自我覺察

6、時光飛逝,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7、內在動力,以興趣為驅動力

如何令自己進入心流狀態?

三個必備條件:

1. 每一步都有明確而具體的目標

2. 每一步行動都能得到迅速的反饋

3. 技能水平與挑戰難度的完美匹配

筆者認為效率是個心法問題。同樣一件事情,因為資質上的差別,效率是因人而異的。用上文中學英語的例子,語言能力強的人可能讀個三兩遍就能把一篇文章背下來,TA的效率就更高。

因此,對於單個的人來說,調整狀態和心境,以使自己接近或抵達心流狀態,便是追求屬於自己的效率最大化。

投入和半投入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樣的,前者是充實和愉悅,後者是頹喪和懊惱。兩者分別導向良性循環和惡性循環。

以上對於資質、策略和效率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並提供了其優化方案,供知友享用。

推薦閱讀:

TAG:方法論 | 學習方法 | 個性化學習individualizedlearn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