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4句話

接女兒放學的路上,正遇上前面一對母子邊走邊吵架。

媽媽:「你怎麼這麼笨?全班就兩個沒考到九十分的,你是其中一個。」

男孩:「媽媽,我不是笨,我只是粗心而已。」

媽媽:「為什麼別人不會粗心,就你粗心?還只是粗心而已?!」

男孩:「我下次注意就是了。」

媽媽:「每次都說下次,我看你下次能考倒樹第幾。」

男孩子不說話了,媽媽也陷入沉默之中,大概是在為兒子的考試成績懊惱。

當父母的都深有體會,孩子一入學,學習成績就是親子關係的晴雨表。

哪個父母不盼望自己孩子能夠考出好成績,考的好,孩子高興,自己臉上也有光。考的不好,孩子沮喪,父母焦慮。

為什麼孩子之間會表現出學習上的差異?很多人認為是智商的原因,智商不夠,說啥都白搭。

其實,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有很多,智商只起到一定的作用,曾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去拼天賦」說明了這一點,除了智商,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專註,是高分的必殺器

昨天晚上,安排女兒做口算天天練,告訴她,做完一頁再給我看。

不一會兒,她就在房間喊已經做完了。

對於她做題的速度,我還是很滿意的,但等到看了她的答案,才知道是高興太早。

一共

15

道十以內的數學口算題,錯了

2

道。

剛要發火,但想想,對於一個上學剛一個月的一年級新生,不能要求太高了。

於是,我平靜的說:「這兩個畫圈的錯了,你自己再看看怎麼錯的。」

她看了看這兩道題,馬上給出了正確答案,並解釋說「我剛才看錯了。」

我反問她為什麼不認真點看,她說剛才弟弟在這打擾到她了。

這一個月來,我觀察女兒做作業的情況,發現她不是這一次出現這樣的問題,而是經常因為不注意看題或者思想開小差出現錯誤,難怪幾次課堂小測驗都沒有得到滿分。

再讓她寫作業之前,我開始提醒她:「寫作業的時候別想別的,也別做那麼快,要保證做一個對一個,如果錯了,自己先問問自己為什麼錯了。」

這次,明顯的好多了。

專註力,是得到高分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99

分和

100

分之間,只隔著一個專註。

所以,平時督促孩子學習的時候,別光盯著對錯,要注意他學習的過程,不必要的小動作盡量幫著孩子改掉。

體力,是學習的永動機

學習,沒有體力行不行?答案是否定的。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在孩子的學習上同樣適用,沒有一個健康且精力充沛的身體,要保持每天戰鬥力滿滿確實很難。

記得當年讀高三的時候,班主任老師每天下課就守在教室門口,一下課,就對著教室里喊:「都出去活動活動,別老悶在裡面,老呆著反而效果不好。」

可是,他的話很少有人去實施,除了非要上廁所才走出教室,其他時間都埋頭在書堆里。

即使這樣,班主任還是堅持要求所有住校生中午的時候必須回宿舍睡覺,晚上熄燈後不能熬夜。

有些人聽了,有些人沒聽,我就是那個沒聽的人。

直到高考前幾個月,因為長期缺少鍛煉,精神壓力大,得了偏頭疼,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直到上了大學偏頭疼才好轉。

多年以後,再見到班主任,他還能想起當年的事情,他說「你當初如果聽了我的話,每天鍛煉半小時,充分的休息,也許會考的更好一些。」

他的這些話,當年不懂,現在已深有體會,每天鍛煉一小時,學習和工作效率都大大提升。

當我做了媽媽,我對自己孩子的要求是,身體好是第一位的,每天多跑多動。

學習主要看的是效率,而不是比誰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更長。同樣的時間,效率更高的那個自然學的更好。

閱讀,是學習的蓄水池

朋友家的一個孩子,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還不錯,總是班級前幾名,學習上並不感到吃力。

去年上了初一,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一下子成了中游偏下,這讓孩子和他父母都很難接受。

寒假的時候,他們找到了一位在當地非常有名的當老師的親戚,想讓親戚給孩子補補課。

那位親戚聽了孩子和父母的敘述,並沒有給孩子布置別的學習任務,而是列了

10

本書,要求孩子在一個寒假把這些書讀完。

朋友很不解,問她的親戚:「語文成績不好可以多讀書,其他科目不好跟閱讀有關係?比如說數學。」

她的親戚點點頭,這麼跟她解釋:小學的時候,孩子的成績主要靠灌輸和強化,只要記住知識點進行強化,一般差不到哪裡去。而等到了高年級,抽象思維的東西增多,靠理解消化的東西越來越多,這個時候,就要運用到他儲存的閱讀知識。

閱讀就像一個蓄水池,你往裡面裝的東西越多,池子里的水越多,等到澆灌的時候,自然是不缺水的。如果你平時不蓄水,等到用水的時候再到處找水就晚了。

孩子回去老老實實的讀完了十本書,今年上半年,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閱讀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平時顯現不出來,但閱讀的孩子和不閱讀的孩子,時間久了差距就出來了。

閱讀能夠源源不斷的給孩子學習提供養分,這一點,等孩子上了高年級就懂了。

堅持,是學習的致勝法寶

學習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一天兩天有興趣,一月兩月興緻很高,常年累月下來,很少有孩子不感到學習苦和累的,能一直堅持努力學習的孩子,就比其他的孩子離成功更近一步。

曾經讀到這樣一個故事:蘇格拉底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布置了一項作業。他讓學生們每天甩手一百下。一個星期後,他問還有多少人在堅持,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都做到了。一個月之後,他再問,只剩一半的人。一年後,他再問,只剩下一個人,這個人是柏拉圖。

堅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朋友圈裡有位朋友,每天堅持給孩子英語打卡,到昨天,孩子已經堅持學英語

500

多天,包括節假日,從未間斷。

我們都很好奇,這個孩子擁有怎樣的自制力,才能夠每天堅持?大人都很難做到。

朋友說:「哪是孩子能堅持,只不過是我在硬撐罷了。」

她設置了鬧鐘,每天到點,她就會提醒孩子學英語,並堅持在朋友圈給孩子打卡,她怕不打卡她也堅持不下去。

在她的堅持下,孩子才上四年級,英語已經達到了初中孩子的水平。

 

孩子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拼的不僅是孩子的體力和耐力,還有家長的耐心和助力,當我們為孩子的成績而焦慮的時候,先不要急著否定孩子。

承認孩子的智商有一定的差異,卻不必為此妄自菲薄,積極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好身體,堅持自律,自家的孩子一定差不了。

多少次,我們看到那些起跑時跑的快的選手,都被自己一個個超越,才更加堅信了努力和堅持的意義。

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一點點進步,是孩子的幸運,也是父母的成就。

 

不辣的媽:

左手職場,右手兩娃,左突右沖中自得其樂,寫溫情的、理性的文字。公眾號:不辣的媽(buladema)。

關注不辣的媽

關於成長、讀書、育兒、婚姻家庭,與您交流。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智商 | 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