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不行了?

流量明星不行了?

5 人贊了文章

8月9日,文匯報發表名為《不專業失藝德,明星什麼時候起「不能批評」了?》的評論文章,言辭犀利,隨後人民網轉載此評論文章,引起粉絲群體和網友的一眾關注。

相關文章的微博評論下,堪稱「火線戰場」,粉絲群體和網友之間的爭論足以讓每一個路人嘆為觀止。

事實上,這正折射出了當下「流量明星」這一個市場的矛盾與困境。

昨日風光,今日困境

作為近三年剛剛興起的概念,國金證券曾經在研報中對「流量明星」概念有過全面的闡述。流量明星就是,按照娛樂工業體系培養出來、販賣人設、擁有龐大死忠粉絲群體的明星。國金證券表示,與傳統藝人相比,流量明星的成功不依賴作品質量,哪怕一直沒有作品,也能憑藉人設獲得粉絲青睞。

任何人都會為這一現象嘆為觀止!

在流量明星身上,你可以看到憑藉一張照片就可以讓照片中的出鏡物成為網紅,可以看到流量明星身上驚人的帶貨能力。因此在過去三年時間裡,流量明星都成為了電視劇、電影、廣告代言瘋狂追逐的對象。甚至有影視行業業內人士表示,只要項目融資PPT上出現流量明星的名字,這個項目就沒問題了。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現象正在被打破。

7月18日,新浪看點發表了影視劇行業業內人士的一篇採訪,其表示:痛定思痛,以後我們公司主控的項目,不會再和流量明星合作了。

相信所有人都會想問一句「為什麼」,該業內人士給出了今年電影行業的成績單。在今年的電影市場上,《我不是葯神》、《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等,這類毫無流量明星,較真搞劇本、內容、拍攝的電影,皆獲得了口碑和票房雙叫座的好成績。反觀今年主打流量明星的幾部電影,無一例外都遭遇了滑鐵盧。

其中一部以流量明星為主打的電影導演在遭遇票房慘敗後在微博發出了反思,這更折射出了流量明星如今面臨的困境:一旦一個藝人被貼上「流量明星」的標籤,那麼無論他如何努力,外界對他的印象都會停留在演技差、不專業的印象上。

這就是流量明星當下最大的困境之一。而這一困境顯然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有業內人士總結了四大原因。

  • 第一,軋戲嚴重。正常一部電影、電視劇需要最少三到六個月的拍攝周期,但流量明星甚至只會停留一周左右便抽身離開。
  • 第二,更多灰色費用的支出。流量明星配合片方做路演宣傳,宣傳期內,「吃拿卡要」是常態,一場路演通常要支付五位數以上的費用。
  • 第三,粉絲集體打造假數據。在「數據一錘定音」的現狀下,粉絲為了流量明星的未來考慮,刷數據已經堪稱是必須做的「功課」了。這種行為和正常數據的疊增有本質區別,但會影響和干擾到宣發方指定的策略,實際並沒有那麼高的熱度,宣傳成本卻徒增。
  • 第四,狂熱的不理智行為。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時,粉絲「高明」的鎖場行為,並沒有給影片帶來好運,反而在後期遭到影城經理的集體抵制,也使得後期大家在面對該類影片是,排片策略更為謹慎,甚至直接影響到影片的票房收益。

與此相反的是,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在棄用流量明星之後,一舉成功!以近期霸屏的《延禧攻略》為例,相信大多數觀眾在看到「於正」這個極具爭議的名字之後,都會有種「是於正的片那罵就對了!」的主觀印象。然而,當該片上映之後,過硬的劇本質量、集體在線的演員演技、尊重歷史的服化道,都讓該片一躍成為暑期檔黑馬。

據媒體報道,製作精良的《延禧攻略》最大的成功在於,投資近3個億,全部演員的片酬加起來卻只有2400萬!其餘投資全部用在了製作費上,這和流量明星動輒過億的天價片酬形成強烈對比。於正表示,以女主角吳謹言為例,她不是流量明星,只要她喜歡,很低的價格也能去演,好學、可塑性強,比起流量明星來適合。事實證明,於正這一次賭對了。

而另一邊,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站了出來,直指流量明星亂象。

馮小剛在《芳華》上映時承認,該片拒絕用流量明星。馮小剛表示,《芳華》中的文工團演員們都要提前小半年在一起接受培訓、鍛煉;在集訓期間,任何人不得請假,除非特殊的事情。流量明星太貴了,時間以分秒計,經紀人天天在他耳邊算賬,他都受不了。

值得一提的是,造成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並不是流量明星本身,而是投資方、製作方、市場、產業鏈各利益方等各個環節都在追求賺快錢的目標下,勢必會造成的後果。各方合力的結果就是一舉將流量明星的身價推向了天價範疇,如果這些明星的身價達不到天價,那麼產業鏈各利益集團也將無法分食巨額利益。

就在近日,傳來了監管正在路上的消息!

8月8日,南方都市報消息,繼今年6月國家稅務總局介入影視行業「陰陽合同」事件後,國家廣電總局或對由此牽扯出來的演員高片酬亂象重拳出擊進行整治。

消息稱,廣電總局或將在近期發布新規,主要整治內容包括兩條:

  • 第一,網路平台購買大古裝劇每集不能超過800萬,現代劇根據演員和製作每集不得超過600萬、400萬和300萬;
  • 第二,劇集在製作完成送審後,在拿到發行許可證之前必須將劇組整體預算上報至廣電總局,同時還要附帶所有獲得報酬的演員賬戶的銀行賬單,如演員片酬超過了劇集整體預算的40%將禁止發放發行許可證。

為此,南都記者向國內某頭部影視公司人員章潔求證,她表示,第一條規定基本可以坐實,平台和渠道都要開始設「天花板」。但40%的片酬比例不是最近才有的;而禁止發放發行許可證,還沒有證實是不是真的。

對於此次傳聞的新規,章潔表示,此次如果給平台設置購劇價格上限,再加上禁止發放發行許可證,「雙管齊下」能起到真正的整頓作用。而廣電總局局長聶辰席日前的一番表態,可以說是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聶辰席表示,堅決治理追星炒星、泛娛樂化和高價片酬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理智的市場更離不開理智的觀眾。在騰訊發布的《00後研究報告》中,72%的00後認為,個人在某領域的深刻見解和成果更能代表自己。他們更喜歡能深入表達自己的偶像,並且最好能在某些方面有具有突出的才華。換言之,這一代人遠遠有著比外界理解的更深刻的自我價值觀。

在不遠的將來,只靠人設就能拿天價酬勞的流量明星現象終究會成為歷史。因為在日益追求質量的今天,投資人、製作方、觀眾、甚至是粉絲群體,都不傻了。


推薦閱讀:

TAG:娛樂圈 | 娛樂明星 | 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