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失調理論

認知失調理論

4 人贊了文章

1959 年,斯坦福大學的心理本科生,正在參與一項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事後會名聲大噪的研究。這項研究由 Leon Festinger 利昂·費斯廷格 教授設計主導,而這位教授是當之無愧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理論」鼻祖。

假設你去參加了這項實驗。實驗很簡單,你需要執行超級超級超級無聊的一個任務:在一個盒子里繞線,繞啊繞啊繞啊,但要繞整整一小時。(筆者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幫我媽和外婆整理毛線,能撐住十分鐘就已經很不錯了……)

一小時過去了,正當你準備走人、終於要獲得解脫的時候…… 研究人員攔住你說:

「誒誒誒,同學,我跟你說啊,之前來做這項實驗的人,都覺得很有趣呢~ 你能幫我個忙嗎?幫我去和下一個就要開始參加實驗的同學說一聲,這真的很有意思~ 我們主要也是想測量一下,對這件事情抱有有趣預期的人,會怎麼看待這兩項任務,所以你這麼做也是在為科研做貢獻。」

而且為表感謝,只要你違心地去跟下一位同學說:「這項實驗很有趣的!」,研究人員就會給你 $1 美金 作為報酬(這可是 1959 年的一美金啊)。

你照做了。然後良心開始痛了:

「我怎麼能這樣撒謊害人呢?怎麼不跟那同學說這其實是超級無聊的浪費時間的實驗,還不如去做點別的呢?」

「等一下,也許是我自己剛才沒仔細體會這個實驗吧?研究人員也說了,其他人都覺得挺有趣的,所以是我自己的問題咯?」

「對哦,剛才實驗中碰到的器具,都很精美呢,旋轉的韻律也很有節奏感,所以沒能發現有意思的點,是我自己的問題咯?」

「嗯,一定是這樣的,實驗本身很有趣,是我辜負了它!」…………

說服了自己,良心不痛了,然後你回到宿舍,遇到一個小時前剛參加完同一項實驗的室友。

要命了,你們倆一交流,發現實驗過程都一樣,室友也被要求去告訴下一個人說 「實驗很有趣」。但是!你室友拿了 $20 美金!

(再次提醒,這可是在 1959 年!$20 美金在那個年代值多少錢我是不太清楚,所以我問了我媽:「¥20 人民幣,在 1959 年值多少錢啊?」 我媽誠實地回答我:「反正如果你要是弄丟了,我一定打到你屁股開花!如果你還有膽回家的話!!」)

羨慕嫉妒恨!你追問室友:「那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呢?這實驗是有趣還是無聊啊?」

室友笑道:「當然是無聊!!無聊透頂!!要是最後沒拿到這 $20 美金,我都要懷疑人生了~」

你開始反駁:「不對啊,我覺得是挺有趣的,你自己沒仔細用心體會實驗過程中的細節吧?」

……………… 你們開始爭論,也不知道是針對實驗本身,還是那 $19 刀的懸殊差距。

這背後的心理學道理,就是 Festinger 想通過證明的 「認知失調」。

其實無論是你還是室友,都覺得無聊、都在撒謊後痛了良心。之所以良心會痛,是因為你們對自己的認知都是 「我是個基本上還算比較誠實守信的人」,然而你們今天卻作出了 「對一個無辜的人撒謊、造成對方浪費時間在無聊事情上」 的後果。

—— 這層對自己的認知、和自己今天實際行為之間的差異,就是所謂的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可是很難受的事情!儘快回復調和,是你唯一的出路。

怎麼調和呢?你必須說服自己:我今天撒的這個謊,是有理由的。

對你的舍友而言,他因為收到了一筆不小的金錢回報,所以可以這樣說服自己:「作為一個窮學生,$20 美金這種收入實在難得,為了這份收入,我只是撒了個小慌,也沒給別人造成太大的傷害,所以難得撒次謊,也並無大礙,平時不可能天天有 $20,我還是個有節操的人」 —— OK,他搞定了,失調問題順利解決。

而你呢?你只拿到了區區一塊錢啊。對你而言,解決失調的方式只剩一個:試圖說服自己,其實這個研究是真的有趣的、不是無聊的,心裡才過得去這份良心上的自我拷問。

好吧,從欺騙那個無辜同學導致認知失調、到欺騙自己重新把認知調和…… 這個閉環算是完整了。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認知失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