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一個換過5位老闆的雲遊道士,如何能成為名垂千古的良臣?

魏徵:一個換過5位老闆的雲遊道士,如何能成為名垂千古的良臣?

來自專欄秦嶺一白8 人贊了文章

魏徵的父母很早就死了,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魏徵是個例外。他看到村裡人在地里使出吃奶的勁,一年到頭卻連肚子都吃不飽。魏徵乾脆不種地了,反正他是個不夠納稅門檻的孤兒低保戶。

他隔三差五齣去撿點吃的,然後就回家閉門不出。有次,鄰居一周沒見他沒出來,以為餓死了。過去後發現魏徵在看書,破房子里堆得跟廢紙收購站似的。

村民們樂了,讀書那玩意還能當飯吃啊。魏徵愁了,以後再也不敢晚上看菜譜了。隨著身心的發育,魏徵身上變大的地方不光是夢想,還有胃口。

靠撿吃的已經食不果腹了,那就找個管吃住的工作吧。公務員隊伍瞧不上他,魏徵就出家當了道士,喊一句「無量天尊」就有飯吃的雲遊道士。

魏徵靠一雙大長腿走遍三山五嶽,憑多年積累的學識拜師會友。行千里路,見各等人,這不僅激活曾經讀過的萬卷書,更讓魏徵看懂時勢兩個字。

他出生時,楊堅還是北周皇帝的干外公,沒多久就弄死9歲的小皇帝。

他出家時,聽說楊廣也把老爹弄死了,最帥氣的少二代成功轉正。

不過底層百姓的生活,好像並沒有多大變化......

隋煬帝上台後,全國到處搞建設。今天疏通大運河,明天開發江南10A級景區,後天組隊揍高句麗。老百姓適應不了頻繁的角色轉換,很多人給自己找了個穩定的職業——造反。

公元617年,隋煬帝的表哥李淵也宣布造反了。37歲的魏徵很躁動,他並不是個天生安分守己的人,不然早就抱著兩畝三分地混肚子了。

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經過的事,這些已經大大擴展了魏徵的心智,他再也回不去了。也許,多年的積累就是為了今日的釋放。

在帝王將相眼裡,天下就是一頭肥鹿。在道士魏徵眼裡,世事只是二分陰陽。

經人介紹,魏徵做了武陽市長元寶的秘書,元市長和李密之間的情書都是他寫的。李密喜歡上了魏徵的才華,就挖牆腳請他跳槽到瓦崗寨。

魏徵一來就提交《壯大瓦崗集團的十條規劃》,但才華高到自負的李密並沒有認真看,因為他正忙著和王世充這個冤家互撕。魏徵又提了些建議,卻總是沒人聽。

領導:「你這套路太低級了,都是些老生常談嘛!」

魏徵:「這可是付費專欄啊,哪裡是老生常談嘛?」

沒過多久,李密被王世充干趴了,帶著魏徵等人哭著投奔李淵。李淵開心的把表妹送給他做媳婦,李密卻在招降舊部的路上反叛了,後來出門買菜時被殺了(秦嶺一白.李密篇)。

魏徵看到瓦崗這爐香要散了,就毛遂自薦去招降瓦崗舊部。他給李勣寫了封信,李勣就將大片地盤和人馬拱手送給李唐。

李淵很開心,讓李勣和魏徵去給弟弟李神通押送糧草,結果外賣剛送到就遇上了竇建德。李神通的名字這次不神通了,竇建德連人帶外賣小電驢全搶走了。

同樣是俘虜,那兩位干著苦力吃牢飯,魏徵卻做了竇建德的起居舍人,是專門負責記錄領導言行的貼身秘書。

所以說,看一個人有多厲害,並不在於他自己說些什麼,而要看朋友和競爭對手是如何對待他的。

兩年後,李世民帶人揍王世充。竇建德熱情萬分地去支援老王,結果被李世民一鍋端了。王世充投降了,竇建德被殺了,魏徵卻做上了李建成的太子洗馬。

這是智慧還是投機?沒人能說清。但是,魏徵無論在哪個陣營都能受到禮遇,靠的只是他的才華和品行,這是永不過時的硬通貨。

孤身一人,在戰亂紛紛的隋唐亂世里,沒有背景靠山,不懂一招半式,卻能在多方勢力間遊刃有餘。魏徵,真乃奇人也。

天下時勢已定,魏徵也很受太子信任。如果成功之路有百里,他已經走了九十里,唯一的隱患就是老二了。所謂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為了扳倒李世民,魏徵天天狂吃核桃補腦。

他讓李建成別沒事宅在家裡,多出去打仗提升下排位。

他讓李建成給老爹多吹耳風,讓李世民常年在外出差。

......

然而,魏徵嚴重低估了李世民,因為他們不是一個物種。這位17歲就上戰場,一直在生死邊緣奮戰的秦王,更喜歡用槍杆子說話。

5年後,玄武門兵變。李世民不僅殺了兄弟和他們的老婆孩子,還衝進後宮逼老爹提前退休。大唐龍椅上坐著28歲的李世民,大殿上站著46歲的魏徵,二人心中打著各自的算盤。

李世民:「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之情?」

魏徵:「太子要按我說的辦,哪會有今天的下場。」

李世民知道自己的聲望很高,但殺兄弟、逼父親這事說破天都圓不過去,更何況李建成並非道德敗壞之人。江山可以搶,但人心還得哄!

魏徵知道自己的老闆很多,但有才華、高品行的業務水平是圈裡公認的,更何況老闆沒聽他的才會失敗。工作可以換,但敬業福不能丟!

李世民:「聽聞先生剛正秉直,今日一見,名不虛傳,請你做詹事主簿可好?」

魏徵:」崗位不重要,我只想做一個良臣,而不是忠臣。」

李世民:「這有何區別?」

魏徵:「自己收穫好名聲,使君主成為明君,福祿無疆,是為良臣。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為暴君,空有其名,是為忠臣。」

李世民心想:看看你的工作簡歷,八輩子都跟忠臣絕緣了,可真會給自己找台階。

魏徵心想:你做秦王時,就已囊括天下英才。我本事雖不及他們,但跳槽王的名氣大啊。你能收服我,足以彰顯你的胸懷氣魄。但我想發展,就必須干點別人不敢幹的事。

魏徵存活的縫隙,就在於犯言直諫。一個必須吃點豹子膽,才能HOLD住的工作崗位。

他們成了一條繩上的螞蚱:魏徵做良臣,李老闆就是明君。如果魏徵直諫被殺,那李老闆就成了暴君。這種微妙的平衡關係,讓李建成的殘餘勢力直接秒跪了。

李世民放過了太子黨,並追封李建成為息王,追謚曰「隱」。無論是何動機,這對一個君王來說是極其不易的。畢竟緊握天下最高權力,帝王早已不是正常人。

與其他降臣不同,魏徵是名垂千古的精品降臣。魏徵守身如玉,犯言直諫;李世民克己修身,從諫如流。然而,正常人都聽不得別人的批評,更何況一個權力帝王?

起初,唐太宗經常氣的想弄死這個鄉巴佬。後來,一聽見魏徵來了就乖乖的坐好。有次,唐太宗逗鷂鳥玩,聽到魏徵進宮了,慌忙將鳥藏在懷中。魏徵故意扯了半天閑淡,估摸著鳥被悶到八分熟了才離開。

這皇帝當的,連自己的鳥都不敢玩。

這個組合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們從起初的政治平衡,後來達到人性平衡。魏徵深諳道家陰陽平衡之理,他用最真的話,走進李世民的內心。

魏徵明白,一個人的思維容易跑偏,而一個跑偏的皇帝只會禍害蒼生。

他就像皇帝的紀檢委員,寫的《十漸不克終疏》列舉老闆十大生活作風問題。李世民看完後說:「朕今聞過矣,願改之,以終善道」,還給魏徵發了十根金條當作獎金。

後世眾多帝王,苦嘆沒有魏徵那樣的臣子,而他們自己可有半分太宗的胸襟?最相似的莫過於海瑞和嘉靖,結局卻大相徑庭。

643年,魏徵病危。李世民帶著衡山公主前去探望,當場與魏徵的兒子訂親,並鄭重承諾不要一毛錢的彩禮,氣若遊絲的魏徵感動到淚流滿面。

幾天後,魏徵去世。李世民廢朝五日,追贈魏徵為司空,謚「文貞」。大唐皇帝頓覺空虛,就算花錢也沒人敢來噴他。李世民忍不住做了首詩: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

啊~藍瘦香菇~

魏徵死後半年,他生前保舉的杜正倫和侯君集,涉嫌參與太子李承乾的謀反案。調查發現,魏徵曾將自己的諫言記錄都交給了史官褚遂良。

李世民怒了,從造表叔楊廣的反,到玄武門的黑歷史,他最頭疼的事情就是修史。而魏徵私下將諫言報告給史官是什麼意思!怕自己抹黑他嗎?

李世民又想到魏徵是太子的老師,便懷疑他也參與謀反。一怒之下解除了魏家的婚約,還下令砸掉魏徵的墓碑。真是愛之愈深,恨之愈切。

魏徵死後第二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死了很多人也沒能滅掉對方。在回京的航班上,大唐太宗悔恨交加。他想到,如果魏徵還在,肯定會阻止他打這徒勞無功的一仗。

李世民又想起李承乾,就是因為有點羅圈腿,總擔心老爹廢掉他的太子位,所以才密謀反叛。可憐這個品性惇淳的大兒子,被充軍黔州不久就病死了。

造反怎麼了?老子一家子全是靠造反起家的!李世民讓人重新給魏徵立碑,並以少牢之禮祭奠他。

皇宮角落的一處小閣樓里,藝術大師閻立本在這裡搞創作。老閻辛苦大半年,終於畫好了24張真人大小的人像,太宗給他兩斤秦嶺一白的土蜂蜜就打發了。

褚遂良又在隔內北面寫上「功高宰輔」,南面「功高侯王」。老褚寫完後坐等稿費,太宗對他說:「土蜂蜜沒了,讓秦嶺一白下期給你寫個小傳吧」。

此後,暮年的李世民經常來到閣樓上,有時候能呆上一整天。他看著那些栩栩如生的畫像,閉上眼,彷彿又能回到曾經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黃金歲月。

後人有詩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這便是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魏徵排名第四。

推薦閱讀:

TAG:道士 | 唐朝李唐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