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泉水真就比白開水健康?快來了解正確喝水姿勢吧

礦泉水真就比白開水健康?快來了解正確喝水姿勢吧

本文來源於#PConline求真實驗室#

人體約75%的重量是水,水自然是我們生命的第一要素,從以前認為的只有口乾舌燥需要補水,到「要健康,一天得喝8杯水」的觀念深入人心,消費者對於補水的認識越來越重視。對於人體每天攝入量最高的物質——水,入口之前自然要慎重,老一輩人總說多喝白開水,賣水的廠商貼著「大自然搬運工」身份標籤,鋪天蓋地的廣告告訴你礦泉水的好處,醫生卻說最好喝純凈水,到底哪一種才更有利於健康呢?

一句老掉牙的話說的好「水是生命源泉」,人體的組成、人類的活動都離不開水這種物質。自從生命在水中形成的第一天起,水在生命體中起的作用就沒有發生過改變,它參與生命的運動,排除體內有害毒素,幫助新陳代謝,維持有氧呼吸等等。

飲水界的鄙視鏈

至於要喝什麼水?傳說在而在「飲水界」當中,深藏了一條「飲用水鄙視鏈」:「礦泉水看不起天然水,天然水看不起礦物質水,礦物質水看不起純凈水,純凈水看不起自來水」。難道燒自來水喝的就活該被鄙視在最底層嗎?喝礦泉水真的比白開水更有營養嗎?

許多商家喜歡標榜自家產品富含多種礦物質,對人體健康有好處等宣傳不在少數,並非質疑商家含量造假,而是標稱的含量多少才算多,你又是否清楚,能否被人體吸收?吸收率又有多少?

補水不是補營養

以市面XX礦泉水為例,鈣含量:≥400ug/100ml(4mg/L),每天喝足2升的水來算,喝進去的鈣也只有8mg,占每日鈣攝入量(800mg)的1%不到,還不如喝一口牛奶來得多。

所以說水裡含有礦物質對人體是否有益,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考慮含量,且這些礦物質元素必須以遊離離子狀態存在才易於被人體所吸收。因此,無論是天然水或礦物質水,其中的礦物質含量基本上都起不到補充營養的作用。喝水只是為了補充水分,不是為了補充營養。

人體酸鹼平衡 不是你想變就能變

前幾年,在出版物和網路中流行著一種「健康新說」,宣稱人體大部分疾病的罪魁禍首都是「酸性體質」,這些疾病涵蓋了當前幾乎所有常見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甚至抑鬱症等,提倡食用「鹼性食物」。不少商家藉此大肆宣傳「鹼性食物」,添加了偏鹼性的礦物質使水變為弱鹼性,搭上了「酸鹼體質論」的「便車」得到不少消費者的關注。

其實,健康人的血液的ph值是7.35-7.45,是呈弱鹼性的,機體通過自身的調節,來維持酸鹼平衡,使血液的ph值維持在7.35-7.45之間。一旦PH值小於7.35,並非商家所說的導致「睡眠不好、臉上長痘」等一系列小問題,而是「酸中毒」,可以說是非常嚴重的疾病,常作為某種疾病的併發症出現,比如糖尿病酸中毒,而這種情況需要的是及時就醫,而不是喝所謂的「鹼性水」。

無論是天然礦泉水還是礦物質水,其中的礦物質含量是微量的,基本上都起不到補充營養的作用,也都影響不了身體的酸鹼平衡,一般僅能起到調節口感的作用。歸根到底喝水最重要的是安全,至於是否有礦物質其實一點也不重要。

飲水頻率和安全才是第一位

1、少量而多次飲水

我們一直認為,口渴時身體才需要水、才需要喝水。其實,口渴時機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並開始利用調節系統進行水平衡的調節,此時飲水雖然可以補充丟失量,並不是最佳的飲水時機,且往往容易一次性飲大量水,加重胃腸負擔,稀釋胃液而影響消化。

每天喝水的時間應盡量分配到一天中,少量而多次。比如一夜睡眠後會丟失不少水分,儘管起床後並沒有口渴感,但體內會因為確認出現血液黏稠。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涼開水(150毫升)可以降低血液粘度,增加循環血容量。

2、認準水質標準

對於選擇桶裝水的家庭,也不要掉以輕心,注意包裝桶上面標籤是否完整,生產日期、保質期等等是否標明清楚。可通過放倒桶身檢測密封性,如果桶蓋能轉動或桶身有水滲出,則說明密封性不好,很可能感染了細菌。

保質期也是需要關注的地方,桶裝水標明的保質期一般只有3個月,一旦打開桶裝水,應儘快喝完,因為在潮濕的環境下,細菌容易滋生,只要空氣進入桶裝水,細菌就會隨空氣進行水中,造成污染。

3、注意清潔凈水器具

隨著凈水意識的普及,家用凈水器成為了許多家庭的必備。能夠有效的去除水中病毒、雜質、余氯、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而這些濾芯阻隔的雜質,經過沖洗並不能徹底沖洗乾淨,時間一長,雜質越積越多就會堵塞凈水器。

雖家用凈水器很多種,採用的濾芯也有所不同,一般都有PP棉,前置活性炭濾芯,超濾膜,RO膜,後置活性炭。但濾芯過濾達到飽和的時候,水中的有害物質不會被吸附,濾芯上滋生出來的細菌會導致凈水器產生一些化學反應,加重水質的污染。所以裝有凈水設備的,需要及時對凈水器進行內部清潔和更換濾芯,一般少則半年多則一年是必須要進行更換的。


推薦閱讀:

TAG:礦泉水 | 健康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