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張藝謀能再拍一部科幻片

真希望張藝謀能再拍一部科幻片

來自專欄羅罔極20 人贊了文章

《影》倒計時一天。

遺憾的是,各種事務,導致我沒能去北京看成首映。

圈內的朋友鋪天蓋地,都在聊這部電影,委實令我心癢,忍不住寫文章。

從已知信息來看,國師這次可能真要搞個大動靜。

西瓜視頻的張藝謀獨家紀錄片中——

在威尼斯電影節,西瓜視頻的記者,對看過《影》的觀眾進行了隨機調研。

其中一位白人,滿懷敬意地說道:

他(張藝謀)是一個電影大師

他非常懂怎麼去運用電影語言

最重要的是

他的故事都很尊重歷史和接地氣

什麼意思?

既接地氣,又尊重歷史?

據我所知,老百姓向來鍾愛八卦奇聞,而對枯燥的歷史無甚興趣。

所以,既想讓普通觀眾愛看,又想輸出歷史的厚重,其實是一件極難做到的事情。

古往今來,只有《三國演義》《權力的遊戲》等少數經典,既能用精彩的奇觀博取大眾眼球,又能以深邃的戲劇性去豐滿歷史的羽翼。

由此可見,這位白人兄弟,對《影》的評價相當之高,張藝謀真的有可能回歸了當年《英雄》的水平。

戳此可跳轉到我的《英雄》影評

雖然,並沒參加威尼斯電影節的競賽單元。

不過,張藝謀這一次依然還是得了個大獎。

這個獎,叫積家電影人榮譽獎,旨在表彰「革新現代電影的創意天才」。

我猜,張藝謀得這個獎的原因,多半是出於他對色彩的創意。

《英雄》中,張藝謀用飽和鮮明的紅藍綠黑白,分別象徵情慾、理性、純真、孤寂和統一。

而《影》里,張藝謀則革了自己的命,顏色除了鮮血以外,就只剩下黑白灰三種。

並且無論哪種色,都不飽和不鮮明,彷彿黑色會與白色相互浸染,風格瀰漫著一種冷冽與慘淡。

《英雄》與《影》

然而,看完西瓜視頻上,關於張藝謀威尼斯獲獎的獨家紀錄片後——

我最在意的點,反倒不是《影》。

而是張藝謀所提出的,一個關於未來的「科幻概念」。

張藝謀說,繼「網路時代」的成功,此時此刻的我們,即將面臨著「影像時代」的到來:

未來我認為會生活在一個影像世界當中

在我們的方方面面

就像我們地球和宇宙的關係

是一個新的空間觀念

張藝謀還說,「影像時代」是個特殊的時代,將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

沒深入了解過「影像時代」這個詞的人,可能會詫異地問:

「現在人人都有手機和電視,難道還不算是『影像時代』嗎?」

不算。

按張藝謀的說法,手機和電視等笨重的影像載體,只能算是「影像時代」的雛形:

你看現在人人一個手機看影像

其實將來手機再有一個革新和革命

在媒體的這個影像的承載上

如果成為一個空氣成像

或者是成為任何一個載體的話

你這個手機都沒有了

就你買一個號就行了

你一報號,「啪」就出來

然後你就天天看東西就完了

談到此處時,張藝謀異常興奮,頗像一個酷愛幻想的科幻狂人。

事實上,相似的理論,劉慈欣也曾在《三體》中有所提及——

「冷凍」中的羅輯教授,經過兩百年的沉睡,終於被未來的人類喚醒。

睜開眼,羅輯首先看見一位醫生,醫生柔和地對羅輯說道:「歡迎您來到這個時代。」

接著,羅輯發現,就在醫生講話時,白大褂不停閃動,時而映出鮮艷的玫瑰,時而映出大海與晚霞,彷彿不斷配合著醫生的面容和情緒。

沒錯,此時的衣服,已不再僅僅只是靜止的物體,而是能夠偵測到你的腦電波,並對外顯示你心情的智能產品。

也就是說,你想比心時,無需伸出手,只要大腦動個念頭,衣服上的顯示屏就能幫你完成。

有趣嗎?

還不止如此。

身體恢復後,羅輯來到護士的值班室,發現裡面沒有任何類似電腦的設施。

這是因為,隨便點擊一處牆壁,都可將其激活成智能顯示屏。

手裡的煙盒、街上的磚頭、廁所的手紙……只要稍微光滑點的東西,撿起來直接就能上網。

羅輯來到一家餐廳時,劉慈欣如此描寫:

到處都是動態的信息窗口,牆壁上、桌面上、椅子上、地板和天花板上,甚至一些小的物品,如餐桌上的水杯和餐巾紙盒上,都有操作界面、滾動文字或動態圖像顯示,彷彿整個餐廳就是一個大的電腦顯示屏,顯現出一種紛繁閃耀的華麗

這就是「影像時代」。

在這樣的時代里——

你的手臂,會植入一枚專屬於自己的晶元。

也就是類似於身份證,類似於張藝謀所說的那個「號」的東西。

這枚晶元,時刻都檢測著你的身體,並能隨著你的身體變化,在你周圍的顯示屏上投放精準廣告。

你肚子餓,顯示屏就出現麥當勞;你嗓子痛,顯示屏就出現感冒靈;你寂寞空虛,顯示屏就出現蒼老師……

而,無論麥當勞、感冒靈還是蒼老師,只要你點下付款鍵,就會在幾分鐘內被送到你身邊:

大史說著,又在牆上操作起來,「這裡,非處方安眠藥,這個,夢河。」

幾分鐘後,一輛小型送貨飛車懸停在透明的牆壁外,用一隻細長的機械手把葯從透明牆上剛出現的圓洞中遞進來

影像無處不在,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麼,這樣的時代,還要過多久才會到來?

據劉慈欣所寫,羅輯被喚醒的日期,是公元2211年。

但,在《三體》里,地球的基礎科學,已被外星來的智子給鎖死,導致人類的發展極為緩慢。

而現實中,目前並沒出現智子,人類也尚未遭遇外星生物的威脅,所以我們的「影像時代」可能會來得更快一些。

什麼?你說我用小說去預言現實,活像一個精神病?

別忘了——

《三體》及許多科幻作品提到的「人體冷凍技術」,中國已在2015年誕生了首例。

登月、全息投影、無人駕駛等,早已由科幻變為現實的事情,我這篇就不多說。

我再舉個《三體》的例子——

羅輯醒後不久,看見值班護士,帶著一個傘狀的東西。

羅輯還以為,護士要用它擋雨,卻沒想到護士竟是用它飛行:

羅輯轉身剛要道別,卻吃驚得說不出話來,他看到女孩兒把那傘——或她說的自行車——像背包似的背到後背上,然後傘從她後面立了起來,在她頭上展開來,形成了兩個同軸的螺旋槳,它們無聲地轉動起來——是相互反向轉動,以抵消轉動力矩。女孩兒慢慢升起,向旁邊跳出欄杆,躍入那讓羅輯目眩的深淵中

這個東西,名叫「飛行自行車」,目前俄羅斯已研製成功,最高時速可達一百公里。

不過,由於它充一次電,只能飛二十分鐘——

我們還需等待一場「電池革命」,才能真正實現「全民飛行」。

而,包括特斯拉在內的諸多公司,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電池革命」。

就像蘋果公司,幾年間就改寫了手機行業的格局。

隨著技術的發展,「飛行時代」與「影像時代」到來的時間,可能也會比我們想像中更快:

這種時代一定會來臨

會很快的來臨

會一下子就好像膠片時代就結束了一樣

所以

盡量做好自己,迎接影像時代

注意,張藝謀最後說的:

「盡量做好自己,迎接影像時代。」

這說明了,張藝謀相信,也許就在明天——

某個科學團體,就會研製出空前的東西,將我們的生活徹底顛覆。

正如劉慈欣在《三體》中,提出的「技術爆炸」理論:

人類文明有五千年歷史,地球生命史長達幾十億年,而現代技術是在三百年時間內發展起來的,從宇宙的時間尺度上看,這根本不是什麼發展,是爆炸!技術飛躍的可能性,是埋藏在每個文明內部的炸藥,如果有內部或外部的因素點燃了它,轟地一下就炸開了!

電影《2001太空漫遊》

也許就在明天,「影像時代」就會轟地一下被炸開。

倘若果真如此,我們該以何種姿態,去適應那個用顯示屏當磚頭堆砌的未來?

在紀錄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

張藝謀常用西瓜視頻等短視頻軟體,為自己的創作汲取靈感與素材。

畢竟,在這個人人都互相聯接的時代,我們唯有掌握短視頻等主流媒介平台,才可能避免遭到時代的淘汰。

在網路時代

創作方法已經不像過去了

你只要夠敏感 夠勤奮

無數的信息都在那等著你

永遠好奇,永遠學習,永遠探索,永遠保持一種精神上的活力與韌性。

這就是為什麼,從知青下鄉到網路時代,從藝術電影到大片時代,張藝謀始終屹立不倒的原因。

綜上所述,比起《影》的上映——

我建議張藝謀,不如再度革新,去拍一部科幻電影。

因為,張藝謀在有意或無意間,已經和劉慈欣達成了某種共鳴。

再加上,張藝謀已分別用《紅高粱》和《英雄》,為中國電影開創過兩種不同的時代。

而中國的科幻電影,也亟需一位勇於嘗試的領路人,才可能邁出那歷史性的一步。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9378756527435776

微信搜索添加公眾號: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有獨立思考的影視文章。

你的點贊與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科幻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