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本無事,父母自擾之

孩子本無事,父母自擾之

8 人贊了文章

不是有了拐杖,人才會行走;而是腿腳出問題時,才偶爾找根拐杖幫助一下。但有的人用拐杖習慣了,便依賴起拐杖,進而美化他的拐杖,漸漸忘了他本來是可以獨立行走的,堅信沒有拐杖,人就不能走路。

你也許以為這是笑話,其實,生活中很多事都是如此。

比如,現代人喜歡談心理學,尤其在教育界,好像不懂心理學,就不配當老師。師範必修課中,就有心理學這一科。

這也是不相信自己的腿而相信拐杖。

其實,不是有了心理學,人的心理才健康,而是人的心理本來就很健康,只在特殊情況下才需要心理學來幫忙。人的心理問題,本不需要特別的強調,古代沒有心理學,心理病人並不比現在多。一個人自自然然,有正常的人生態度,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他的心理一般就很正常。

但自從西方心理學傳到中國,國人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一下子發現了千奇百怪的心理問題,心理學突然重要起來,好像沒有心理學,人人心理都不健康。在一個比較執著的心理學家眼裡,大概世人大概都難免有點心理問題。

這樣說,絲毫沒有貶低心理學的意思,作為一門科學,當然有它自身的價值,某種程度上它也能幫我們認識自己,並解決一些問題。但問題是,它不是第一位的,我們不能過於依賴它,你把它看得太重要,就反客為主,這種依賴心理學的心理反而是不健康的了。

因為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不是來自於心理學的知識和技術,而是來自於他的綜合文化教養。心理問題只是表象,是癥候,文化教養問題才是實質。文化教養問題不解決,心理問題將層出不窮,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必須把其背後的文化教養問題解決了,才能斬草除根。

真正道德高尚的人,很少有心理問題,就如太陽一出陰霾自然消散一樣。我們要著眼於從正面培養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而不是天天惴惴不安地擔心他會有心理上的毛病。按心理學的觀點,司馬遷、孫臏、蘇武一定有心理問題,因為他們遭受了非人的磨難;孔子的母親、孟子的母親、岳飛的母親、歐陽修的母親,一定有心理問題,因為她們年少守寡,一生沒有再嫁。他們都承受了巨大的壓抑,但誰能說,這些偉大光輝的人物會有心理問題?他們光輝高潔的人品,從人性深處放射出來的耀眼光芒,把表面的點點暗雪都融化了。

教育面對的是孩子,孩子的心本來就是一片光明的,本來無所謂心理問題。我們只要正常地教育他,用光明的經典去啟發他,他就已經是一個光明正大的孩子了,哪裡需要強調心理關注?哪裡需要總怕他有心理陰影?只要老師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即使完全不懂心理學,也可以保證孩子心理的健康。

孩子是最天真自然的,錯就錯了,對就對了,沒有任何遮掩矯飾,他錯了,你批評一下處罰一下他也無所謂,他比大人更能夠拿得起放得下!只要你處罰得對,他不但不記仇,還對你充滿感激。我們不要把孩子想像得那麼脆弱,他們其實比大人更容易適應新環境新生活!因為孩子沒有執著,大人有執著。

我們要相信孩子,不要總是用大人充滿憂愁恐懼的心來影響孩子,障礙孩子。我們要往根本上用力,本立道生,而不是天天提心弔膽。這正是為什麼有些人重視孩子的心理,孩子反而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因為你一直從負面看孩子,把他看得軟弱不堪,總覺得他的小生命危機四伏。你從內心深處不相信孩子,不相信孩子心裡本來有一顆光明的太陽,不相信孩子有來自天地的無限的自我成長能力!

這就是今天很多心理學家、教育專家反而培養不好自己孩子的原因。他們不致力於切實提高孩子的文化教養,不致力於從根本上提升孩子的人品美德,而是把孩子當作一個隨時會出問題的「小病人」來對待,時時害怕傷害了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對孩子每一個小小的情緒反應都緊張萬分。套用一個流行的說法,這樣的父母負能量太多,正能量太少。

父母的心態決定孩子的狀態,在父母「負能量」的持續輻射下,孩子會真的冒出很多問題,讓父母防不勝防,傷透腦筋。出了問題,父母會說,看,不出我所料吧!他不知道,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他自己「關注」出來的,「製造」出來的!

其實,大道至簡,培養孩子哪有那麼複雜繁難,哪有那麼緊張沉重?別人為什麼輕輕鬆鬆就把孩子培養好了呢?以前的農村父母,沒有什麼文化,不知「兒童心理」為何物,甚至還要辛苦撫養好幾個孩子,不是也把孩子培養成人成才了嗎?這些孩子長大後,反而光明坦蕩,堅強豁達。我們今天有了心理學,尤其一些知識型父母,特別注重孩子的心理問題,整天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傷害了孩子,孩子反而敏感脆弱,一點小小的委屈都承受不了。

曾有一位家長,和孩子說過十二點來學校接他,結果路上堵車,要晚到一小時,就打電話一定讓老師通知孩子一下。其實有什麼大不了呢?孩子難道連這一點委屈也承受不了嗎?其實,孩子本來是很堅強的,他們並不像我們大人想像的那麼脆弱不堪。但你如果天天這樣小心翼翼對待他,像捧個花瓶怕摔破似的,他反而會變得越來越多愁善感。孩子本無事,父母自擾之啊!

推薦閱讀:

TAG:親子教育 | 兒童心理 | 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