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樣迷茫的年輕人

和我一樣迷茫的年輕人

從前越王勾踐被釋放出來後,一心想要復仇,便採納了文種的『伐吳九術』,表面的吳越親密,最終卻導致吳國滅亡。

古代國與國之間的是戰略格局上的鬥爭,涉及到方方面面,今天也不會例外。

今天,聽聞西方國家也利用一位名叫布熱津斯基的提出的『奶嘴樂策略』,旨在控制日益強大的潛在對手。

此事古已有之,所以不足為奇。無論是不是陰謀論,但我們的年輕人確實被奶嘴堵住了嘴巴圈住了心,甚至娛樂至『死』。

『奶嘴樂策略』就是西方國家看到全球經濟化勢必會造成貧富差距明顯,一旦明顯,社會輿論和不滿就會越發強烈,於是這些20%的人想出了用『奶嘴』堵住80%的人的嘴,讓他們自得其樂,娛樂至死!他們已經成功的用色情產業控制住了一個島國和一些二流國家,而今資本家們已經用互聯網控制了中國。這個奶嘴可以應用於生活文化娛樂衣食住行等等各個方面。比如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做了低頭族,手機不離手,刷微博看新聞,追劇,追偶像,上一些非法網站『黃賭毒』,網路暴力遊戲,『陌陌』『抖音』『直播』之類的社交平台已經成為年輕人的奶嘴。他們的目的也很明顯:讓年輕人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喪失社會性動物應有的交際能力,成為一名巨嬰!這樣他們踏入社會自己就會迷茫,然後會埋怨國家,埋怨社會,埋怨政府,從而毀壞一代又一代人!這樣,就足以從各個方面牽制一個國家,控制一個國家,達到目的。權謀家們,厲害的很吶。他們也想到:那些年輕人根本不會怪罪西方國家,他們只會怪罪自己的政府、商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傷害了年輕人其實這是很片面的看法,因為政府無非是愚民,初衷肯定不會自毀其國;商人也是受資本家的操控,『始』和『終』被他們操縱的遊刃有餘。

說白了,他們是從『三觀』上,毀壞一個國家的年輕人!可年輕人卻不懂得這個世界啊!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三個我們從小耳濡目染耳熟能詳的觀念,有多少人能清楚的認識它們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年輕人如果能正確的樹立自己的三觀,他就安全可以走向社會去實現抱負,小則幸福快樂,大則造福一方。

遺憾很多人年輕人已經被『網路遊戲』『陌陌』『抖音』『偶像劇』『八卦新聞』等這些東西完全顛倒了三觀。結果就是他們不知從哪裡懂得的很多道理,很多知識,他們看起來彷彿擁有了自己的三觀,升起了『我慢心』,卻仍舊迷茫,處處碰壁,生活在痛苦抑鬱中。說到底,還是沒有正確的三觀。我曾經也是。

我相信90%的年輕人都是相當的迷茫,不知所措的。他們將就於一個處境無可奈何。他們有時也會被一些正確的思想澆醒,卻又和上述的奶嘴不能同道,就像一個吸奶的小孩子,他有時也會吸膩了奶嘴而做些有意義的事,但最終是脫離不了奶嘴的,不然他會更迷茫更恐懼更不知所措,彷彿活著都沒有意義。因為那顆心始終是懸著的。這都是沒能找到根本啊!究其根本,迷茫的原因就是沒有正確的世界觀啊,不能清楚地認識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當然會迷茫。看幾部電影和小說或者一些其他視頻,聽說一些社會中的潛規則,刷一些新聞,見到一些人經歷一些事,場面難道就能正確的認識這個世界嗎?

一味地向外索取而不向內求索,永遠不會有正確的世界觀,永遠會迷茫。

因為那些都是經過了層層篩選,帶有強烈的政治性利益性的東西,都是想讓你看到的東西。真正的東西是極其平淡無味的,就像白開水一樣,看到了也不會駐足品嘗啊。

就像走在一條大路,正確的世界觀就是路燈,沒有路燈,當然會提心弔膽了。我切有體會,因為我之前就是這樣過來的,或許現在稍有感觸,正在改變。

怎樣樹立正確的三觀呢?那就是內求,除了自身之外,最開始。應該尋找中國傳統文化。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當上下而求索』這句話真應該作為每一個年輕人的警句。人生的道路何其複雜,怎麼能享受安逸快樂而熟視無睹呢?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中國也是最神秘的國家之一。四大文明古國再加上古羅馬古希臘以及各種文明,到現在已經被歐美國家竊取的銷聲匿跡,除了中國!以神秘的姿態日益見漲。他們表面上用幾百年的科技進程來掌控世界,背地裡卻竊取古文明國家的文化加以加工,而後毀壞他們、征服他們。統治他們。中國是唯一倖存者,卻仍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而中國的國學,傳統文化,則是這棵大樹幾千年來賴以生存的根。遺憾很多人對他視若無睹,而我卻對之嚮往,

因為我知道,一個國家只有掌握了文化,才掌握了未來;一個人掌握了思想,便掌握了一切。

可是什麼才是傳統文化呢?什麼叫做思想呢?我一直都很不解的,直到最近。

我認為有一個衡量標準,那就是在歷史漫漫歲月中經過了人和時間這兩個東西的檢驗而仍能流傳至今的東西,那就是好的東西。這種東西,就是傳統文化!我認為一個人,在漫漫人生長河中只有樹立起自己的三觀和擁有自己的體系之後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規律,那就叫做擁有了思想。他不會在被世界上任何東西所迷惑,他承認宇宙天道萬事萬物之理,更承認每一個人都有沒有一個人的道理。但是他有自己的路,用自己的思想來照路,用自己的規律來行事,那就是思想了!

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是極度痛苦的!我一直在知識的海洋里掙扎,迷失,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抓住任何一個東西都死死的抱住,卻又慾望無限,一山望著那山高!我對道德經奉之以神話,可在學習它的過程中又被心學所吸引,可在學習心學中又想著馬克思哲學的魅力;我喜歡詩經的浪漫,卻又貪戀佛教的修心,貪戀中,又垂涎史記的精彩;我聽說曾國藩是半個聖人便一心學習他,可又聽說王陽明是一個聖人又去想著他,之中,又覺得馬斯洛心理學更直接更有道理!我就這樣在慾望的海洋中掙扎,不能自拔,卻又每每自責,成了一個庸人,自擾!

突然有一天,一個人不經意的說出五個字,直刺我的心靈:你太貪婪了!就像一個小偷最怕別人說小偷兩個字,當然我聽到貪婪兩個字,字字誅心!

其實我2年前就知道慾望的膨脹,但是就像大多數人一樣,沒有很好地底蘊去感悟它,內化它,卻著急與如何解決它!這就像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一樣,不抓住根本,怎麼能解決呢?所以現在的西方學來的心理醫生,根本解決不了一個人的問題,真正能積解決的,還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他們的一套理念就是5年一變化,他們5年前所提出的東西他們5年後會毫不留情的推翻。誠然,這很科學,很有成就,造成的後果無非由不同的政黨承擔罷了;但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卻恰恰相反,有些東西幾千年不變,難道是我們墨守成規嗎?其實很多的西方頂級學者卻偷偷地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以求獲得給養。

雖然諷刺了西方,但是僅僅是表面層面。西方有西方的道理。

我這次有個很大的感悟就是: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任何對與錯、善與惡的!(這句話我也早有耳聞卻始終找不到真諦,相比你們也一樣。)

雖然對立是很樸素經典的哲學觀念,但是卻是文字遊戲,或者權力遊戲!而並不能適用於每一個具體的人。

我分清楚了什麼叫做文化,什麼是知識,什麼叫技能?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是明顯科技落後西方國家的。所以才會有了大學!但民國之後,變味了,一切不一樣了。他們把知識技能和思想文化支離破碎了,零碎化了,片面孤立了,也就是把對立思想竟然應用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去了。這是很可怕的。

為什麼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像我一樣的年輕人在迷茫中掙扎,在苦惱中彷徨?

他們有很多是高學歷分子,甚至好多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卻像穿金戴銀的踩在冰上行走,那顆心啊,始終找不到歸宿,始終不踏實。

我認為:以前的學歷叫思想文化,現在的學歷叫知識技能。我們普遍所講的有文化其實是知識技能。文化,其實與大多數的年輕人漸行漸遠了。我認為一個人的人生道路,學校教育能給他的,僅僅是生存之道,交給你知識技能,能讓你達到一個普通人所能達到的高度,僅此而已!如果再往上,那絕對不是教育的問題,而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找到思想文化。沒有找到思想文化,我們就沒有足夠的營養來豐富我們的知識技能,我們的工作事業,以至於我們僅僅能達到一個普通人能達到的高度,與我們膨脹貪婪的心直面的碰撞,於是便產生那種迷茫痛苦掙扎!生存之道很重要,但是沒有思想文化,那說直接點就是找不到活著的意義和快樂幸福。而這些的源頭,身為中國人,應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去找尋。因為就像十分信仰道家文化的瑞士的心理學家榮格的理念:我們每個人的自身除了弗洛依德的那些意識之外,還有那種像整個河床一樣的集體意識。這些意識隱匿的存在我們的民族基因中,而基因是自私的,他不會外傳,不像人類!這一點竟然與老子思想那麼的不謀而合!

我覺得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未來的路並非道不同不相為謀似的背道而馳,而應該是殊途同歸!這個歸,就是歸根,我們的思想和傳統文化的孕育。

我是一個經歷過痛苦掙扎的年輕人,和許多的年輕人一樣。我能深刻的理解到那種迷茫感如何焦灼,但是我也深刻的理解到命運給我們的,能讓我們活完一生的,就是悲喜交加,就是對立思想。命運用對立思想統治人類,而我們自己呢?我們應該從傳統文化中突破這個牢籠,去最大限度的尋找人生的意義!

於是,我開始學習道德經!(好多人一聽道德經,總感覺帶有某種神秘的色彩,覺得不是這個年齡能領悟的。其實,一切都沒有那麼神秘,它只是在當時社會中的一部救書罷了。)

我為什麼開始學習這個東西呢?因為我受了許許多多書籍的迷惑!我也親身接觸到很多的年輕人也像我一樣!將某一門某一派孤立出來,然後信奉它,而忽視其他。其實這是不對的。

我最近發現,學習文化和武俠小說練功是不太一樣的!無奈像我這一輩的年輕人小時候被武俠小說的理念給迷惑導致很多人一生都擺脫不掉,而當時又沒有好的人去教導。我怕學習像練功一樣走火入魔,所以我想獨立一派學習,以後一刀一劍行走江湖,稱霸武林!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藝術的娛樂不同於人生的實踐!可是我就是進得去,出不來!這就太可怕了,看一部電影,一部小說,我會深深地被吸引而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留在腦海帶入現實世界,這樣的我不碰壁,誰碰壁呢?甚至看一部書,看一部名著,也不能這樣啊。

我理解到:能用文字表達的,能著於竹帛的東西,那都是糟粕啊!一個思想,僅僅適用於當時的歷史環境,而通過心傳給腦,舌,口,張開嘴打開牙齒吐出來的東西僅僅能帶80%的思想,而寫成文字,僅僅50%啊!真是的內涵,應該是言外之意!那言外之意,就要我們有一個正確的三觀和衡量標準,有自己的道路和規律,有自己的體系!

於是我才恍然大悟!道德經並沒有那麼神秘,儒釋道本來就是一家!世界都是一體的!只是從漢朝開始,權利統治下的人為了利益而玩的權力遊戲罷了。他們也沒有對錯,只是像我這樣的人,不能理解罷了。

就這樣,我終於解決了我長久以來的一個問題:我被王陽明所說的求少求精而不能求多和周易大學所說的『厚積薄發』『博學檢約』所迷惑了。以至於我不敢看某些東西,卻又抑制不了躁動的心!

現在我明白了:博學之後,才能有所約束,才能精益求精,才能練成純金,求少不求多。一些文字,僅僅是對於當時的社會甚至不同的人而說的,而王陽明說這句話,是晚年,他是分年齡層次的!對於一個還不了解傳統文化的年輕人來說,長此以往勢必要孤陋寡聞而不能觸類旁通的。但是我說的這句話又不是絕對的,畢竟我現在可以知道,好的東西,就那麼幾本!有了一定的時間博學慎思明辨審問之後就能篤行!這樣我的心就霧散了,我能知道什麼該學,什麼暫時不要接觸。

許多人執迷錯誤的價值觀,用幾十年親身的經歷所獲得的那一點人生的經驗和感悟卻發現聖賢們早已經寫在書上,追悔莫及。

『躊躇滿志』於『萬念俱灰』的道理應該最貼切吧。

我知道有很多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和我一樣不知所措,殊不知那些東西古人早已經在書上寫過,只是我們不能聽懂言外之意罷了。所以,年輕的時候就要學習啊,學習思想,文化!

天道靡常惟德是輔。此『德』,如果單單理解為道德,德性,那還是太片面了,還應該理解為一種『規律』。人生的規律,社會的規律,自然的規律,天道的規律。

天道遠,人道近。欲知人理,需知物性。要想能讓我的人生找到道路和幸福,那就應該從身邊做起:知人知事!人理+物性應該是我們人生道路上一切問題的根本吧?但是具體的怎麼領悟怎麼去做,我還很幼稚,我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實踐,去感悟,去學習。這樣,我又理解了學海無涯之意。

我喜歡道家,是因為它們與時俱化,順從自然。就像:一個潔白的本子上滴了一滴墨水,道者可以順勢而為將這一滴墨水化成一株梅花,讓這張紙更有價值。我聽說管仲一生的成就中,很大一部分就得益於此。那我就想,能不能將其應用於人生實踐中呢?比如處理人和事?

其實我最近發現,我又錯了!我說的話是沒錯的,但是我又片面了!因為天地同根生,儒釋道本來就是一體而結的不同的果子而已。

南懷瑾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一點沒錯!但是難道他的意思真的這麼絕對嗎?想必不是!西思深究開始,我還是沒能明白言外之意!先生不這樣說,還能怎麼說呢?本來心、骨、表他就是一個人啊,沒了心,骨、表會存在嗎?沒了骨,心、表會存在嗎?沒了表,那就沒法生存了啊!人可是社會性動物啊!先生重點在於告訴你樹立一個大度的世界觀恩重要啊!

所以,我有多感悟,我以後看問題,包括研究傳統文化思想,應該將其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放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去。這樣,我才能理解其最本質的東西,而不是像之前那樣,曲解古人的意思,而符合現代的自身的一切,以至於頂禮膜拜,奉之神靈。那樣,那我就是以有崖追無崖,殆啊!但是我又在想,除了以上那樣做,會不會還有其他的具體方法呢?我暫時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道德經論語是給當時的人看的,它們是有所分類的。

因為人的思想通過基因的篩選,幾千年看似很漫長,但對基因來說,很短暫,不會輕易改變的,所以我之前才會迷惑!我以後看任何東西,都不能這樣的,不抓住本質,那和落水者有什麼區別呢。

倘若老子孔子到了現在,他們會怎樣呢?我覺得會有很大的改變吧?我們現在人都說現在人心變壞了,都只談利益了,社會腐敗了!從以上感悟後,我能知道,這僅僅是表象!任何東西都不會一蹴而就,他需要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罷了。『利益』『權利』其實早已在傳統文化中體現了,古人也知道。到時迫於一些東西,不能直接寫出來,所以,他們講究微言大義!可就像之前的我一樣,好多人都不能看懂言外之意!

我前幾天現在床上思考,人真是奇怪。就是看和聽,命運卻給了兩個眼睛兩個耳朵,而且還都那麼顯眼。我在想,如果只能擁有一種,誰更重要呢?我陷入糾結!其實就沒有答案!沒有耳朵,思想僅僅通過文字是無法傳承的,它需要人與人的交流;沒有眼睛,那也是無法傳承的,它需要通過文字教育大眾。但是如果實在分出輕重,我覺得交流比看文字更重要,畢竟許多真的東西可談卻不可寫。這就是人際關係的問題!

於是我突然明白了,世道變了,思想也會變得,聖人講與時俱化,要符合不同的時代的規律啊,而不能墨守成規,刻舟求劍啊,用千斤的弩在早上往東邊射下午的夕陽啊!原來道德經是老子處在當時的社會中想告誡天下人不要心慌不要迷茫,要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規律,在動蕩中更好的生活下去啊;『論語』則是覺得人際交往很重要啊,你們要明白;大學孟子中庸則是孔子的弟子們覺得發展到了有一個社會,一切都變了,論語道德經沒有說清楚這一點,我來講出來。這些傳統文化,足夠我受用一生的了。所以,我準備用3年的時間,去學習傳統文化,然後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但是我不會像以前那樣瞎學習了,我要時刻記得成為我自己,而不是成為書獃子,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的禺人!!!

我現在曉得,一個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沒有吃過苦的人,是不能切實的理解國學傳統文化的!當然這些苦難肯定不會表現出來而是藏在心裡作為自己奮鬥成長的動力。我也能知道,在社會上生存是多麼重要,連生存最基本的保障都沒有,一切都是子虛烏有,顏回式生活罷了。但並適用於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可是有許多像我這樣的人,總是不能用心與一處,總是四處張望。許多人都是從年輕時候過來的,那是用自己寶貴的換來的真知利害,可多少子女一意孤行啊;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也終將會成為父母,那時候又會是怎樣的一幅場面呢?

我寫到這裡,突然有一種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總覺得我沒有抓中我的問題的重點。哦!我才猛地想到,我之前研究了好久的到底什麼是格物致知的時候,悟得的道理:私慾!!!

也就是心啊!治不了一個人的心,那一切都是虛妄啊。

這個東西才是造成我沒能去我想去的地方,做成我想做的事情的罪魁禍首,濫觴啊!這是我從印光大師的某篇文章領悟到的。他說後儒們完全曲解了古人之意,將格物致知弄得如此支離破碎!他說先格物在致知的邏輯,一個普通人都能達到,有什麼意義呢?而窮盡一切知識理論後能應對萬事萬物,這是連聖人都達不到的,說出來給世人,又有什麼意義呢?其實我們完全曲解了古人之意,古人應該在教導我們:格物就是格去物語、習氣,讓我們擯棄自己的私慾,只有擯棄自己的私慾之後才能看清萬事萬物,才能客觀的看待自然之道,才能致知,得心應手!

上面是印光大師說的,我當時震撼得很吶!但是我最近一想,其實印光大師和後儒們說的都沒有對與錯,只是站在不同的立場,針對不同的人事,用自己的三觀和標準來用文字表達出來罷了。印光大師是一位佛教徒,那『心』對他來說是首位,而大師又是世間的菩薩,看慣了弟子和世人的毛病,才會有感而發。我之所以認為印光大師說的有理,那是因為這個理對於我和像我這樣掙扎的年輕人來說很重要。因為想我醬紫的,目前還沒能很好地樹立自己的觀念,有沒有良好的文化熏陶和好老師的指引,那就只能靠自己。既然靠自己,原本清凈的心難免要被社會上各種物慾雜念所迷惑,迷茫是正常的結果!但是,我既然知道這個問題,我就要作出改變!以前我看東西都是用眼睛去看,用最直接的邏輯去判斷思考評論,現在我要做出改變。看東西還有一個境界就是用心去看,看懂言外之意。當然邵康節先生和老子不謀而合的認為還有一種大人的境界是用物觀物,用世界觀世界,這一點儒釋道已經相通了。這就不是一個人努力奮鬥的結果了,這應該是命運的緣分和歷史的進程恰到好處的給了你。但懂得了道理,並不代表我就能很好的做事,因為我知道說與做之間的一小步其實很長很長。

私慾的內涵很多,但是有一欲是萬欲之源,我們一定要明鑒!

那就是『淫慾』!

很多人從小也都聽過「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可是年輕人卻不知道他們真正的內涵。印光大師畢生的心學就是勸諫青少年不要貪戀淫慾而毀其一生。『淫慾』不能單單理解字面上的意思。這個慾望起源於心,由於沒有正確的三觀,年輕人把異性看做人生的樂趣而非人生的意義,真是本末倒置。一個人走在大街上看到穿著暴露的異性就想入非非,躲在沒人的場合中偷看一些污穢的畫面,談戀愛目的是為了追求身體的快樂,整天對異性充滿著渴,把擁有異性作為三觀的終極目標…

這些東西外人很難能看出來,但是一定會從他的行為中表現出來。『邪念意淫』久了,一個人稚嫩的身體就會精血虧損,萎靡不振,沒有精氣神;『和異性接觸』久了,一個人就會損失自己的元陽之氣,生活會處處碰壁,內心十分焦躁,坐卧不安,體弱多病,處境也是極度尷尬的。一個年輕人的思欲之心極度旺盛,那就會出現種種毛病,雖然外表上看起來是一個正常人,甚至由於好吃懶做看起來白白胖胖,殊不知早已是一副空皮囊了。如今好多年輕人的問題的根就在此,他們擁有錯誤的價值觀,把誰擁有多少異性談過過少女朋友做過多少事情作為一種追求。

『淫念』一起,原本清明安靜的心就會被濁亂,如果得不到,就會起『貪嗔心』,得到了,人心慾壑難填,就會起『追求權利金錢心』,『嫉妒之心』『迷妄之心』『幻想之心』甚至『殺心』!

你看,萬惡淫為首,聖人防微杜漸之要啊。孔子早在幾千年前就說到:『少年之時血氣方剛,戒之在色』。『色慾』是年輕人的第一關,此關不過,任你天資聰穎,家財萬貫,終將會自毀其身!

很多人都知道這一點,只是這種東西好多人礙於情面不好意思提,難以啟齒罷了。為什麼心理醫生解決不了一個人的問題,尤其是年輕人?因為他們最隱私的根源是不會向外人道出的,就比如上述。

聖人為什麼在提出『萬惡淫為首』時候,說一句『百善孝為先』呢?

因為一個人一旦孝順了,他就會擁有一種心安的坦蕩蕩的胸懷,所以常言:小人長戚戚,君子坦蕩蕩。一個人一旦懂得了孝順父母,那他就會心情舒暢,就會努力奮鬥,就會擁有正確的三觀,哪還有時間去想哪些無聊的事情呢。可是好多人不懂得什麼是孝順,而產生了愚孝。說自己現在上學應該努力掙錢不讓父母為你分憂,應該女里找個女朋友好讓父母抱孫子,應該以後掙很多的錢有很大的權力讓父母享受好日子等等。這些啊,都是『愚孝』啊,擁有了錯誤的三觀所致。

是時候迷途知返了…

「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微塵剎土不隔毫端」一旦一個人悟了,時間和空間都不會是問題了。

有個著名的費斯汀格生活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

如果作為年輕人的你擁有以上一種或者多種問題和苦惱,那就應該及時做出轉變,為時不晚!

假如是我,我接下來最根本然後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我知道人的慾望不可能消失,它只能暫時的抑制。所以,對於現在的我來說,要學會儘可能的減少潑滅自己的私慾,然後去接納一切事物,在此基礎上去學習感悟,認清楚人、事、物,然後厚積薄發,精益求精。只有革除私慾,才會雜念叢生;雜念一起,就會不知所措,心性大亂;之後才會在現實中失敗。我要懂因果之道,是多麼多麼的重要。一切的果,都是由於當初無知的因所造成。其實之前我被混沌學和拓撲學所吸引而不能征服時,現在我也應該明白,其實他們就是因果,蝴蝶效應說得再好,西方的東西,還不是我們古人的精華嗎?為什麼用有限的時間去捨本逐末呢?那些應該交給不同的人,肯定不是現在的我。而因果應該就是我革除私慾的鑰匙。

眾心之中,有一種心排在第二位,僅次於邪淫之心,那就是佛教講的『我慢心』,即: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好為人師。這種心於我於其他年輕人之中,甚至於其他人中真是無所不在。一旦不能革除這種心,那就會給自己的心靈和眼睛能上障礙,自己永遠無法提升改變。

如果有志之年輕人看到這裡,立馬不沉迷網路遊戲了,談女朋友也覺得沒意思了,馬上買了幾本書準備好好學習了,馬上給父母打電話問候一下了,馬上把手機丟掉健身去了…那隻能說,此時的你仍舊沒有開悟,仍舊禺蠢,過不了多久又會迷茫重蹈覆轍。因為你沒能領會書籍以外的道理。

因為能寫成文字的多是糟粕啊,我們要能聽懂言外之意啊。能交給你具體方法的,那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東西。言外之意,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領悟,才終將是自己的東西,成為你自己。

綜上,具體的方法沒有,但是我知道接下來最根本要做的:

認識自己,改變自己,革除私慾,清潔渾濁的心,安靜浮躁的心,接納一切,不斷學習(傳統文化)擁有正確的三觀。這是萬物之基!

因為私慾,我不知道犯了多少錯誤做了多少敗事,我現在明白了,希望我能堅持下去,你們也能堅持下去,每天如履薄冰,吉!

一個人世界裡的東西不可能同樣適用於所有人,但是一些利害關係應該都是互通的。如果您覺得有幫助,那就多閱讀幾遍,體會一下言外之意,然後做出調整吧!經常和朋友交流吧!奉獻,是無上的美德!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

推薦閱讀:

TAG:年輕人 | 個人生活諮詢 | 迷惘的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