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恥混蛋》:昆汀敘事

《無恥混蛋》:昆汀敘事

1 人贊了文章

《無恥混蛋》2009年

昆汀的電影大多數都是採取非線性的板塊結構的敘事,打亂時間的先後順序,顛倒事件的因果邏輯。

若干個獨立章節組合而成一個完整的電影,若干場戲組合而成一個完整的章節。

大多數的章節遵循時間、地點、行動保持一致性的三一律。

昆汀

對於國內大多數創作者來說,寫好一個遵循三一律的故事是一個個難題。

昆汀敘事的一個重要特點,對創作者的啟發,我認為就是遵循三一律,怎麼寫好一個章節。

以《無恥混蛋》第一章節為例來分析昆汀如何編導一個遵循三一律的章節故事。

第一章節,劇本有十七頁,電影近20分鐘,講述黨衛軍上校漢斯蘭塔來到奶農朗帕迪特家,搜尋屠殺躲藏在他家的猶太人達菲斯一家五口,其中女兒索菲娜逃脫魔掌。

第一章第一個鏡頭

編劇

一個黨衛軍軍官帶人到一個農家搜尋屠殺躲藏著的一家猶太人。

空間只有三處,屋外—屋內—屋外。

時間只有二十分鐘左右,故事實際發生時間和電影時間基本一致。

如果你是編劇,怎麼寫?

昆汀像拉長一根橡皮筋,從營造緊張到製造懸念,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情感體驗。

故事開始到中點(10分鐘)之前,觀眾並不知道人物各自的目標,只是漢斯的到來,打破了生活的寧靜氣象,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製造了足夠的緊張。不知道漢斯的行動目的,緊張感一直持續。

故事中點,觀眾明白了,黨衛軍上校漢斯的目標是找到並解決達菲斯一家,農民朗帕迪特的目標是隱藏並保護達菲斯一家——而此刻,達菲斯一家正躲藏在地下。

漢斯變成了一顆希區柯克懸念理論所說的「桌子下的炸彈」,懸念開始了。

漢斯人面獸心的人物真相也得以揭示。一切不過在漢斯的掌控之中。

觀眾的帶入和期待的情感增強。

故事繼續發展,漢斯掏出一個誇張的煙斗,奠定了全片諷刺荒謬的基調。高潮部分,農民朗帕迪特不得已告訴漢斯,漢斯招來部下用衝鋒槍掃射朝藏在地下的達菲斯一家。

故事結尾和轉折,索菲娜趁亂逃脫。

第一章最後一個鏡頭 前後反差巨大

到了影片第三章,漢斯和索菲娜再次相遇。

人物塑造是敘事的核心。昆汀塑造了一個特別的黨衛軍軍官漢斯蘭塔,外貌言談舉止看上去有禮有節,實際上,也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人物即故事,也是結構。人物遭遇,人物慾望目標,採取符合個性的行動,發生的衝突,衝突後的轉折。人物清晰,結構完整。

昆汀敘事的一個重要特點,通過信息操控敘事,從開始到中點,營造緊張;從中點開始製造懸念,直到結尾。

比如,《被解救的姜戈》高潮段落,農場主萊昂內多得知了醫生和姜戈次行的真正目標後,故事氛圍從緊張轉為懸念。

《被解救的姜戈》2012年

緊張是不確定性體驗,懸念是對立力量確定後的期待體驗。昆汀還有一些其他操控敘事的辦法,製造緊張感,比如墨西哥僵局,《無恥混蛋》第四章地下室酒吧一場。

《無恥混蛋》第四章

導演

昆汀捨棄了劇本原有的部分內容。

昆汀選擇了一貫喜歡的鏡頭運動和角度。比如,故事中點設置懸念,一個半圓形的鏡頭運動展現黨衛軍漢斯和農民朗帕迪特在桌子邊的對談,接著鏡頭下搖到地板下,看到他們正在談論的躲藏著的達菲斯一家。

昆汀喜歡拍行走中人的腳部。

昆汀喜歡的室內空間俯拍。

色調方面,納粹黨衛軍軍服的顏色本身就是一個令人恐怖的色彩,與環境的衝突不言而喻。

道具方面,故事第一章漢斯掏出的大煙斗,出人意料,確立了全片反諷的基調。故事中點前後兩杯牛奶,兩個煙斗,幫助表演和節奏,意義也不相同。

昆汀的布光並不完全遵循現實主義的有源原則,類似舞台或展示布光一樣,更多的表現主義效果。

昆汀的配樂,跟布光一樣,也不遵循有源的現實主義原則。

晾衣服的女兒看見黨衛軍車隊從遠處出現時,貝多芬鋼琴曲《獻給愛麗絲》響起,與萊昂內《黃金三鏢客》里的電吉他和弦相互穿插,塑造了納粹的一貫形象,也預示了接下來的衝突。

鋼琴曲《獻給愛麗絲》在另一部電影《八惡人》也出現過,大概也是昆汀表達暴力和衝突的一個選擇。

源自現實,二戰期間,德國納粹一邊在音樂廳欣賞貝多芬,另一邊在集中營焚燒爐焚燒猶太人。

昆汀的編劇能力非常強,視聽語言也非常厲害,但一直與最佳導演獎無緣。個人認為,比起希區柯克等人,還是不夠節制。這也可能是昆汀的個性選擇。


歡迎關注

weixin.qq.com/r/jRynv4n (二維碼自動識別)

魚眼看人


推薦閱讀:

TAG:低俗小說電影 | 電影 | 無恥混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