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

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

5 人贊了文章

最近終於有空讀了一點心理學。想寫點感想。因為看的材料都是英文的,所以有些東西還真不知道中文怎麼精確地翻譯。

主要看了一些關於「依戀」(Attachment theory)的理論。小孩對母親、戀愛中的男女之間的關係都叫做依戀。英國的Bowlby先生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了這個理論。他的《Attachment and Loss》一書詳細的講述了他觀察一些孤兒得出的關於依戀的理論。人在孩童時期和父母的關係會極大地決定以後在戀愛中相處的模式。

一個人與別人依戀的模式主要可以分為4種。

Secure: 有安全感的。就是最正常的吧。這是健康的模式,孩童時期和父母處於健康溫馨的關係有助於形成這種健康的關係。

Insecure:

Anxious-Preoccupied: 焦慮,通俗點說就是公主病。經常會對兩個人的關係產生焦慮,通過「作」的方式來吸引對方的注意力、驗證對方是否還愛自己。這是人類進化的本能。嬰兒如果發現母親不重視自己,則需要嘗試吸引母親的注意力來增加自己存活的幾率。但是這種關係帶到戀人中就是不健康的了。

Dismissive-Avoidant: 感覺上可以稱為「累覺不愛」。受到了太多的刺激,以至於發現自己對於別人的虐待(abuse)已經無力回天了。於是不再渴求別人,來避免「被拒絕」對自己的傷害。

Fearful-Avoidant: 一種矛盾的存在。既想靠近又不太信任。前三種都被認為是正常的。但是這種被認為是disorder,也就是算是心理疾病了吧。

兩種Avoidant的人都會因為自己的過去而變得特別小心,會經常壓抑自己認為錯誤的情感,讓自己變「乖」,擔心對方因為自己的小毛病而拋棄自己。但是因為自幼缺少安全感,所以其實也很敏感。

男生比較容易成為Avoidant型,而女生容易成為Anxious型。但是如果人生經歷過於坎坷,則會變成另外一種類型。Anxious的男生看起來像女生一樣安靜,Avoidant的女生看起來像男生一樣大大咧咧,但是他們的內心和表面上都很不一樣。

研究認為,幾種沒有安全感的人在一起很容易出問題。研究發現(Jeffry,1990),沒有安全感的人,無論男女都沒有足夠的在一起的決心(commitment),也會減少付出(investment)。他們的情緒都更加不可控(predictability),讓整個人看起來不靠譜(trust measure: dependability),增加了感情出現問題的風險。所以,文章建議兩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想在一起之前得慎重考慮。

當然,人的依戀方式是能夠改變的,首先要有改變的誠意,其次,誰丟下的爛攤子就得讓誰來收拾。如果孩子的父母讓他變得沒有安全感,那麼父母改變之前的作風,重新體貼孩子,可以很快地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說起來有點空,但是,研究(Cindy,1994)認為,安全感是體貼、及時的關心(sensitive and responsive care)。通俗一點說,是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

我能相信我的伴侶隨時都能夠回應我的需求嗎?(這個我還真沒法精準地翻譯)

Can I trust

my partner to be available and responsive to my needs?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好像真的很難。

以上這些完美地總結了所有我身上已經我身邊人的事情。我看到這些的時候感覺相當震驚。所有這些死去活來的事情原來背後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主要參考

Hazan, C., & Shaver, P. R. (1994). Attachment as an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for research on close relationships.Psychological inquiry,5(1), 1-22.


推薦閱讀:

TAG:戀愛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