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叛教》後有感

觀《叛教》後有感

8 人贊了文章

經影姐的推薦,我抽空時間認真看了這部關於耶和華見證人的影片《叛教》,看到結局的時候感到實在遺憾,儘管沒有能夠以圓滿的謝幕收場,但是導演想要表達的也許是如此。

整部電影渲染著壓抑和憂鬱的情感色彩,給我帶來的感覺就是一片死氣沉沉,全然沒有如春天般的生氣勃然,或許這些不過只是耶和華見證人本來的模樣,他們用最愚昧的方式制定條條框框的宗教規條,造成了令人窒息的緊張狀態。

作為曾經接觸過耶和華見證人的我,很開心會有這位才華橫溢的導演拍出很真實的影片。充滿憂桑的畫面有些許的情節,是我曾經親身經歷過的,雖然這些記憶難於消失,重溫舊夢之時,我會抑制不住情緒,掩面淚眼,因為我原本很軟弱,之前在他們面前偽裝成一個一直喜樂的人,其實背後我很不快樂,不被允許討論《新世界譯本》的翻譯問題,憋著很難受。

然後我違反長老的規定,被隔離之後忍受孤獨,形單影隻,被禁止和幾個以前一起上學一起成長的兄弟來往,受盡煎熬,我很理解那種感覺真的很不好受,無數次的掙扎,總覺得上帝是在懲罰我。可是至少還得感謝這個不幸的經歷,給了我再次活下來的力量。《叛教》的存在,更是見證了我在組織裡面的成長,也見證了我叛教以後遇見上帝的美妙事情。

據說《叛教》的導演從小生活在耶和華見證人家庭里,質疑組織的各種問題,拍出這部的目的是希望人們能夠意識到耶和華見證人的真相。

說實話,我最不喜歡這部,因為它真實,它絕望,它沉悶,它抑壓,如同烏雲密布,散不去,永遠遮擋燦爛陽光,但路易莎就像一道微弱的光亮,讓我們在幾近絕望的時候也能看到一絲希望。當這樣樸實的影片將關於叛教的故事講得娓娓動聽,雖然還是很平庸。它述說著母女之間的冷漠無情,讓我們知道這種無力挽回的失去,所要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失去家庭以及親人的經濟支柱,不可避免地陷入走投無路、孤立無援的悲慘生活。

所幸,路易莎非常頑強,並且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不屈於他們死灰般的律法,爭取自由,選擇奮力抗議母親這些做法。我無比欣慰,在他們編造美好幻夢的耶和華見證人裡面,有這樣的人如此清醒,清楚地明白自己生下來究竟是為了什麼,而不是被動機械似地按照人造的教義去生活,這樣做,就是在刻意討好上帝。我為路易莎的勇氣而歡欣鼓舞,手舞足蹈,同時也感到十分可悲,她被孤立,被隔離,挺著大肚子,小心翼翼地孕育小生命,每一天的生活幾乎舉步維艱。

路易莎的妹妹亞歷克斯靠輸血存活,但是妹妹知道血液里有別人的,深感羞愧,曾翻開母親找出來的一本書,看到這麼多同齡孩子拒絕輸血而捨命,感到自嘆不如,自己沒有膽量。

後來在一次耶和華見證人的派對中,亞歷克斯因貧血而昏厥,所有人卻無動於衷地眼睜睜看著她慢慢死去。亞歷克斯的死,母親表情表露不出任何悲傷,認為作為母親,禁止小女兒接受輸血挽救生命,已經贏得了上帝的愛,以後會再次在新世界來臨的時候見到亞歷克斯。這只是母親的一廂情願,南柯一夢。可能母親沒想過這麼做就等於殘殺親生女兒的生命。

生命誠可貴,誰會不珍惜?然而,在這位母親的眼裡,「信仰」高於生命。

路易莎的母親始終服從長老們的安排和命令,不能和大女兒同吃飯,也不能說一些話,只能幫她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僅僅是因為母親把路易莎當作一個遭受魔鬼引誘的墮落女兒。

路易莎不滿這些反人性的規條,質疑長老利用聖經侵奪母親照顧女兒的所有權利和義務:

你們又不是監視我生命的警察……我獨自生活了七個月,有時媽媽幫我做家務,我沒和她一起吃飯,也沒一起出去散步,所以請告訴我,哪裡規定我媽媽不能幫助我?我已經盡我所能,但是我媽媽只是幫我清理冰箱而已。就我個人而言,我不認為這是必要的家庭事務。我不能這樣做下去了。

路易莎帶著疑惑和憤怒向母親發出了咆哮:

萬能的上帝一直在懲罰你嗎?為什麼要在我難過的時候懲罰我?他們不是好人,憑什麼控制我的生活?他們只會給我出難題。你認為他們讓你這麼對待我是對的嗎?

確切地說,這不是上帝的方式。

母親卻說:你需要贏得上帝的愛,愛是有條件的,達到他的標準需要力量……

這個要求對於很多人而言,太過苛刻,如果要像上帝一樣,做到盡善盡美,不能犯錯,完美無瑕,恐怕沒有一個人能辦得到,因為我們只是個凡人,會犯錯也會犯罪,這是正常的事情,而不是上帝。

正是因為這樣,很多耶和華見證人患上了抑鬱症,一直靠吃藥來維持。還有人得了被迫害幻想症,從前過分沉溺於耶和華見證人的愛里,把除了耶和華見證人以外的一切世俗當成自己的敵人,哪怕你觸碰一下他們也會誤以為有意迫害他們。

因著家庭的決裂,母親和大女兒各自過著生活,決定永遠互不來往。母親在痛苦與掙扎的邊緣徘徊不前,終究無法做到脫離耶和華見證人的決定。光怪陸離的邪教信仰,在母親心中早已紮根生芽,永遠不可動搖。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中擺書攤,尋找下一個屬靈需求的人,一隻孤影漸漸被人潮肆意埋沒……

TAG:宗教 | 耶和華見證人JehovahsWitnesses | 影院觀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