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滑板使用教程第一期==新手勸退指南

電動滑板使用教程第一期==新手勸退指南

來自專欄電動滑板7 人贊了文章

原創:電滑社區。有增刪。

電動滑板,是一種新的異形交通工具(相對於傳統的交通工具),酷炫是一大特點。雖然很爽,很帥,讓上下班的路程都變得很放鬆很享受,但是不太建議用電動滑板上路作為主要交通工具。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異形交通工具是沒有路權的,而多個城市也已經禁止各種異型交通工具上路。

第二個原因則要從電動滑板的特點開始說起:

1. 電動滑板是靠移動身體重心來操控的。也就是說,一旦上路,使用者就需要在觀察四周情況的同時,控制身體在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的重心,從而保持身體平衡以及操控滑板,比傳統滑板的雙向重心還要多兩個,許多傳統滑板的老手初次接觸電動滑板都會控制不了被甩出去。

2. 電動滑板的輪胎大多都是傳統滑板輪胎配方,也就是聚氨酯(PU),如果沒有滑過傳統長板,那麼這種輪胎的容易打滑的程度應該會超過你的想像。至於它能有多滑,只要往路面倒半瓶水,把滑板放到濕掉的路面然後用腳橫著輕輕推一下就明白了。

3. 現在中國的一些電動車也很危險,滿街亂竄,但人們對電動車的性能心裡都有數了,至少知道它能跑多快,怎麼轉彎,所以不自覺地就會提防著。而電動滑板這個玩意,大多數人見都沒見過,根本想不到它一下能竄多快,可能也看不出滑它的人身體向左壓就是要向左拐,所以路上的其他行人和滑手對彼此永遠都是潛在的威脅。

4.轉彎難度大。滑板是依靠身體重心傾斜來轉彎的,傾斜幅度越大,轉彎越急 。新手一開始不熟悉,重心傾斜幅度非常小,轉彎就特別吃力,體現出來就是平常電動車能順溜轉彎的地方,電動滑板需要下板換個方向,操控笨重,不靈活。另外是重心傾斜的最大角度也和速度有關,速度越快,重心傾斜角度就越大。如同摩托車比賽一樣,速度非常高時整個人幾乎貼近路面。而在馬路上高速行駛時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摩托車高速時轉彎的重心傾斜角度非常大

有這麼幾特點的東西跑到車水馬龍的道路上,是一件多麼作死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新的認識了呢。


沒被勸退??那繼續看下去吧


一、給新手上路的兩點忠告:

1. 一定要慢,一定要慢,一定要慢!在一般道路上速度不要超過20km/h,在這個速度以下不管是跳板還是突然摔下去,都還有一定的反應時間,撞擊的衝擊力也不會太大。如果新手滑行高於這個速度,本來就容易因技術不過關而出現搖擺或失衡,而一旦出意外,造成的傷害也會大的多。

2. 戴護具!戴護具!戴護具!特別是頭盔!「速度放慢」和「多加小心」能降低出意外的概率,但不能把概率歸零。

撞到身體其他部位,風險是可控的,最多截肢是吧,撞到腦袋則不一定了。因此,除非家裡有礦,而且是讓家裡少一個人也無所謂的那種礦,否則滑滑板出門時就請老老實實把頭盔戴上。

至於其他護具,建議也是能戴則戴,畢竟隨便一跤摔破了胳膊或膝蓋,幾天洗不了澡,也不是什麼愉快的體驗吧。

在這兒多一句嘴。歐美髮達國家的人民都覺得自己命比較值錢,所以法律規定自行車上路也得佩戴頭盔,不戴頭盔要被罰錢。瑞士是40瑞郎,德國20歐元,英國20英鎊的罰單由交警一條龍寄到您的家中,想想都舒服。

不過反觀中國,電動車自行車的騎行者們都不戴頭盔, 沒有法律規定,自己也不戴,天天出那麼多事故騎車摔的也不少,是不是咱們自己覺得自己的命沒別人值錢呢?

二、道路上一些不起眼但實際相當危險的東西:

電動滑板和其他代步工具完全不一樣,之前騎車子經過的人畜無害的減速帶,對電動滑板可能就是個大殺器。所以也請新人仔細看一看吧。

1、下水道設施

最常見的道路威脅。包括各種井蓋和下水道蓋。主要危險有以下兩點:

第一點,井蓋表面有突起紋路,很矮,自行車和汽車完全可以無視,但對於滑板的小輪子來說已是相當高的凸起,再加上有些井蓋是凹陷的,碾壓一個這樣的井蓋就相當於連續碾過一下一上兩個垂直的坎,對於剛接觸電滑的玩家來說還是有很大危險的,如果速度太快,很可能在經過井蓋後保持不了平衡,板子左右搖擺,甚至滑板被卡住,導致人被甩飛。

中心放在井蓋邊緣的遙控器翹起角度已經很大,說明井蓋凹陷程度已經比較嚴重

第二點,滑板的聚氨酯輪胎在潮濕的物體表面上很容易打滑,特別是金屬表面。所以雨天里或有洒水車經過後的井蓋對於電滑就是死亡陷阱,一定要留心。

正常情況下,如果發現井蓋時速度並不快,或者無法躲避井蓋只能碾過,則需鬆開油門,放鬆身體,膝蓋微曲,保證碾過井蓋時你的重心是在身體的正中央(更好的方式是前輪壓過井蓋時重心處於滑板中後方,然後立馬將重心切換到中前方。),這樣是最不容易失去平衡的。

但有一個例外,就是在下雨天或者有洒水車經過的路面上,在轉向時才發現轉彎的必經之路上有井蓋或下水道蓋,井蓋本來就巨滑,撒過水後的摩擦力更是無限接近0,對於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切勿急剎車,直接跳板,爭取摔得不那麼慘,絕大多數情況下這是代價最小的選擇。

2、橋樑伸縮縫

普通橋、立交橋或任何有類似結構的道路都會有的東西,危險程度與縫隙的寬度關聯,2cm以下的縫隙會造成滑板明顯顛簸,而再寬一些的縫隙能夠把滑板輪子完全卡住,如果強行高速通過的話很可能人飛板毀。

伸縮縫格外地寬,但是比較淺,不足以卡住輪子,但依然會造成很嚇人的顛簸。每次經過此處我都會減速到幾乎停止再通過。

在經過任何大小橋樑時及不熟悉的路段都要留個心眼,畢竟伸縮縫還是很顯眼的,找到縫隙後應提前減速,看清縫隙寬度,然後判斷是慢速通過還是剎車下板。

建議新手玩家在每經過一座橋的伸縮縫時都提前停車,然後緩慢通過來確認是否會卡住,這樣幾次後心裡會有一個大概的標準,知道自己的滑板能通過的極限寬度是多少,再見到縫隙時就很容易判斷如何處理了。

3、馬路白線

也就是畫在路面上用來分割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的指示線,如下圖:

這個平面的東西有什麼好怕的?它可怕就可怕在這些線是用油漆畫上去的,表面很光滑,摩擦力大大低於正常路面,新畫的白線尤其明顯,而滑板的聚氨酯輪子本身抓地性就不如橡膠輪胎,如果滑到白線上則非常容易出現打滑。

具體表現就是滑手會感到在白線上轉動的那個輪子動力時大時小,整個滑板彷彿要左右搖擺起來,很難保持穩定。更糟的是,會壓到白線的時候往往是在超車或避讓行人這種非正常滑行的情況下,這時滑手的重心本來就不在正中央,一旦打滑失衡則更加危險。

可明顯看出白線上的摩擦力要小於正常路面

應對這種白線的方法則是,預見到要壓白線後,提前鬆開油門,膝蓋微曲,讓滑板無動力滑行到白線上。滑板與白線的角度越接近垂直越好,沒有動力時,輪胎不容易打滑。然後儘快離開白線。

另外,要避免在白線上急剎車,白線上急剎車幾乎是100%出現打滑。

結語:電動滑板區別於自行車、電動車甚至滑板車等任何代步工具,把使用傳統交通工具的經驗套到電動滑板上是很愚蠢的行為,再加上電滑的危險程度也是其他代步工具所不能及,因此在熟悉電動滑板的特性之前,道路上的任何元素都不該輕視。

希望新入坑的滑手們做好保護,踏實上手,安全出行。

本期的目的是告訴大家這個東西的危險,以後再講述這些所有的情況的處理技巧,比如過個溝溝坎坎什麼的。


推薦閱讀:

TAG:新手 | 電動滑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