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61本書《怕死:人類行為的驅動力》,你我都有一死,需要做到兩點則可坦然

第61本書《怕死:人類行為的驅動力》,你我都有一死,需要做到兩點則可坦然

霞姐每天一篇原創導圖文章第258天,每篇文章為你賦能

這周精讀的書籍是《怕死:人類行為驅動力》,這是我每周精讀書籍第61本;

3個心理學教授,30年不懈研究,進行超過500次實驗,嚴謹而精確為你我揭開一切憂愁、不安、慾望的根源,最喜歡外國人寫的書就是不僅告訴你現象的根源還告訴你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本書一張思維導圖,這是有輸出的學習,同時也能提升效率3-15倍

死亡是你我都避免不了的,來世界走一遭都希望自己能給世界留下點什麼,讓自己象徵性的永生;從古代帝王的墓就是很好的代表,最有代表性的是秦始皇的兵馬俑

為什麼怕死是人類行為的驅動力呢?

原因一:死亡的臨近,所有生命都會恐懼;

你我都是萬物之一,面對死亡恐懼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我們會想盡各種辦法讓自己多活幾年;記得奶奶在世的時候,印象中那是她70多歲,特別相信靈媒這類事情,記得靈媒來我們村的時候,奶奶一定會去找她,問她怎麼做能讓她長壽;後面聽媽媽說:靈媒告訴奶奶,奶奶跟媳婦(我媽媽)相衝,會折奶奶的壽;反正後面鬧了很多烏龍事件;死亡的恐懼會讓你我做很多事情,哪怕這些事情很烏龍;

原因二:你我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就是短短几十年而已,我們都想讓自己生命過的有意義,為後代人留下點什麼;

最長壽的人不過百歲而已,正常人的壽命也就是70-80歲左右;這個時間相比於地球幾億年是少之又少,你我來地球走一遭都想留下點什麼?

一是:精神;

二是:作品:書籍、藝術品、家業、字畫、、、、、、

三是:家訓;

四是:影響後代的話;

、、、、、、

原因三:佛法曰:你我能投胎為人,那是經歷累世的修鍊;

人投胎的故事是這樣的,眾生都在烏龜背上,烏龜在大海上漫無目的游著,經歷萬年後,大海會出現一個類似輪迴的圈圈,烏龜能穿過去我們就能投胎為人;懷孕是億萬分之一的概率,人投胎概率比這低多了;

如何做才能更好應對死亡的恐懼呢?

一是 選擇一種適合自己信仰的文化價值觀

存在即合理,任何一種文化價值觀都有其價值的,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種去相信,這樣你的人生就有方向;你的靈魂會有個歸屬;我是信仰屬於理性信仰佛法,跟隨易經李淙翰老師學習,接觸很多佛法,入世修行;我知道自己修行的路還很長,我在踐行著,已經在路上;李老師說:「修行就是24小時讓自己隨時在【服務區】內;」

二是 自尊:形成多樣化的自我觀念;

每個人都有很多方面的,同樣一個人可以是中國人、老師、父親、妻子、孩子、讀書會成員、、、、、、因為身份不同和不同標準對應,你我總有某些方面比別人更有價值;人的一生在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當你能在某個身份上找到自己歸屬感和價值感,你的生命就會過得很有意義;所以培養自己多樣化的自我觀念,我的多樣身份:老師、思維導圖教練、瑜伽愛好者、易經研習者、樊登讀書會會員、、、、、、 不同身份給我帶來不一樣的價值;

小堅持大收穫;

有輸出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

歡迎加入樊登讀書會,一年共讀50本好書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