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逐漸遺忘的節日

一個被逐漸遺忘的節日

一個被逐漸遺忘的節日

簌簌的黃葉飄落,

秋風與落葉共鳴奏成一曲和諧的交響曲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即將來臨

印象中很少慶祝重陽節。

上一次慶祝就應是八九年前

或者還要早一點

在我初中的時候。

那時候學校老師會提醒:

重陽節是老人節哦,回家不要忘記祝福老人。

與你一齊……

▼▼▼

我家那邊重陽節沒有什麼個性的習俗,

我唯一算是慶祝過重陽節

是為我姥爺

也但是是在重陽節時

對他說幾句祝福加一句老人節快樂。

那時姥爺還在世。

那時候對他有點敬有點怕,

因為他能夠一眼就讓生氣時訓斥表姐的幾個姨安靜下來。

我大概要花上一生的時間,

才能理解他從兒女的一片天到成為兒女的負擔時的心境。

從腰板挺直到蜷縮在一張床上;

從精神飽滿四處奔走教學到連上個廁所都需要子女孫兒扶著才能去;

從一聲呵斥就能讓神氣的舅舅閉嘴到對子女變得留意翼翼;

從做事麻利到半夜翻個身都需要人幫忙;

從強壯的身軀到瘦到皮包骨,

皮膚被自己的骨頭咯破皮……

我理解不了,

也不敢想。

▼▼▼

《目送》中龍應台寫: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但是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何止是父母,世間所有的相遇相處,都註定會是一場別離。

又怎樣會不追。

▼▼▼

我望著姥爺漸去的身影,

越來越慌張,

等等我,請必須等等我。

我還沒變好,你怎能變老。

但是無情莫但是時間

送葬那天,

一條鄉間小路,

我站在這頭,

姥爺在那頭。

路很短,又短又窄的小土路。

那麼近,又那麼遠。

近到幾步就走到頭,遠到我永遠追不上。

自你走後,

我看每一個佝僂的身影都似你,

見每一縷蒼老白髮都像你。

但是我卻開始漸漸記不清你的臉。

我忘記了你的忌日,

忘記了你的屋子,

我情願忘記一切。

世間再無重陽節,也再無你。

▼▼▼

我一向固執的以為,

這是一個專屬於隔輩老人的節日。

父母不服老,

我們也不認為他們老。

在我的印象中,

他們一向都很強壯,

怎樣會過老人節。

這種想法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呢。

我也忘記了,

大概是哪次放假回家,

我突然發現,

一向高大的父親怎樣突然間好像比我也高不了多少了。

繁蕪的歲月里,

沒有什麼能比陪他們一齊慢慢變老更幸福的了

這個重陽節,

讓他們看到最好的你,

給他們送上最好的「禮」。

長輩們最讓人挂念的無非就是身體健康了,

不能常伴左右

在這個溫暖的重陽節,

別只在朋友圈盡孝了

多備上一些營養牛奶,

做他們秋冬時令里的健康衛士。

給他們暖暖心暖暖胃吧

推薦閱讀:

TAG:遺忘 | 文章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