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麼時候才能把小時候的事忘了?

你什麼時候才能把小時候的事忘了?

1 人贊了文章

「你什麼時候才能把當小孩的事忘了?」

「絕不!」

大學在無形中成了小孩和成年的分割線,生理上我們步入了18歲的成年時期,心理上我們逐步走向成熟。

還是小孩的我們,一直很天真地認為自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並不懈努力永不言棄地去追逐這個夢想,單純得因為一點小事就很開心,因為被表揚了就臉上會掛著笑容。

堅定著成長,而代價卻是漸行漸遠的「童心"。

長大後,我們便不會再漫無目的的忙碌著,事情有了因果。對於自己喜歡的,有了別樣的顧慮,不再洒脫。對於自己想要的,沒了直言強欲,不再無忌。

曾有一段時間,只還是大一,認為自己已經步入了社會,就必須要故作成熟,學會淡定不表於面......也要放棄那些無知而又幼稚的想法。

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會先分析他的性價比而不是好好玩。

聽到一個問題會考慮到外星系的情況生怕會落掉一個。

完全的丟棄童心,時時防備著的狀態,很累很累,這不是學著長大,也不會長大。這些想法只不過是對於內心充滿恐懼時產生的一種反映。

大人我不知道,小孩子是沒有的。

暑假無意間找到了小時候放玩具的舊箱子,裡面裝著一套綠色的塑料小兵:炮兵,步兵,傘兵......

步兵們怯生生的問:「請問你們誰看見我們的司令了嗎,我們好久沒看見他了。」

猛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沉思了一會,說:「見過,不過他不會再回來了。」

「司令他犧牲了嗎?」他們哭著說。

「他還好好的。」

傘兵諾諾的問:「是因為他長大了嗎?」

長大就意味著要放棄童真嗎?

夢想與現實不衝突,成長並不意味著失去童真。長大我們所面對的很多,需要承擔的責任,相應承擔的壓力就會很多。

但童真生長在孩子的世界,卻不等同於幼稚。他當既是孩子們身上天然純潔的一面,也是人們心中孜孜以求的一面。

前幾天,又去看了一遍《小王子》,影院里不過稀稀疏疏的幾個人,都是些小孩子,很少有大人再去看。坐在我左手邊的是一家三口,小孩子問媽媽:

---「這是什麼動畫片啊?"

---"《小王子》啊。」

---「大人也喜歡看動畫片嗎?」

---「因為媽媽曾經也是小孩啊。」

「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子,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

世界上所有的童話都是適合大人看的,因為世界上的大人也都是從孩子過來的。只有那些始終不能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的人才是真正的長大。

保持童心不是拒絕成長,更不是你幼稚的為人處事的借口,而是保持對這個世界的探索和創造力,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和希望,就算這個世界,並不如你願,但你也要做自己的王子和公主。

少年初心不忘,年少情懷不老。

帶著一顆童心

偶爾眼神的流轉間露出孩子氣的別樣韻味

不失為一种放松

拿童心去打量世界,並不意味之無知、淺薄,背後深蘊的應該是這個世界上真實而簡單的,對生命的尊重,對在生活的尊重,對真誠、善良、美與愛的堅持。

保持童心就是取悅長大後的自己。

願身處塵囂的你,能夠在心底的某個角落為自己保留一個童心的位置,然後依舊可以像小時候無畏的自己一樣,帶上盔甲,披上戰袍,迎著漫天的黃沙,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以自己獨有的姿態,去對抗這個世界。

忘掉當小孩的事?

絕不!NEVER !


推薦閱讀:

TAG:童年經歷 | 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