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曾與法國並駕齊驅,為何如今差距巨大?機械化作業成難題

中國農業曾與法國並駕齊驅,為何如今差距巨大?機械化作業成難題

來自專欄農機指南-農業機械小課堂7 人贊了文章

提起法國,可能很多人下意識會聯想到時尚、浪漫等詞語,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法國是世界上的超級農業大國,其機械化水平極高。中國與法國農業在二戰結束時基本沒有太大區別,和中國農業一樣,法國農業在二戰結束初期仍屬於傳統農業,但是50年後以後,特別是60年代開始,法國農業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到70年代一舉實現了農業現代化。下面就給大家來介紹下法國的農業機械發展歷程吧。

| 農機小課堂 |廢墟上崛起的法國農業

農業現代化內涵要求就是土地集約化,農業機械化。法國的農業大發展也是從二戰後開始的,在二戰之前呢,法國農業也以小農經濟為主,農業生產相對落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雖然是戰勝國,但也損失慘重,經濟陷入嚴重的混亂和衰退中,那麼首要任務便是想方設法恢復國民經濟,我國是實行五年計劃,而法國也實行了類似政策,說明不管歷史如何、社會制度如何,很多事情的解決方法還是大同小異的。

法國制定了戰後第一個整體性的經濟復興及現代化計劃——莫內計劃(1947—1953)。其中對於農業的投入很大部分集中在農業設備更新上,目標就是在50年代中期初步實現農業的機械化。而成效也是相當顯著。1950年全國有拖拉機數量達13700台,較1938年翻了四翻。收割機在1950年只有4900台,1958年這個數字就達到了37900台。政府的投資解決了小農無力購買機械的難題,機械在農業生產中進一步推廣,在50年代中期法國終於初步實現農業的機械化,農業領域內的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高。

繼莫內計劃之後,從1954—1957年法國又實施了伊爾斯計劃,該計劃使得法國整個50年代的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這一時期農業現代化使得農業結構,特別是經營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土地兼并加強,大塊土地集中,廣泛使用機械和化肥。在法國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法國已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農場品出口國。我國則由於是二戰的主要戰場,各個領域都處於基本癱瘓狀態,由於特殊的國情,四周都是虎視眈眈的敵人,急需要武裝起來保衛自己,所以我們雖然也重視農業,發展農業機械,但農業更多還是為工業、尤其是重工業服務。近些年,國家也是提出工業反哺農業,來希望我國農業能得到迅速發展。

而法國從二戰以後到80年代,從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成為世界農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原因當然不只政府的政策指導和支持,但這絕對是關鍵因素。法國制定了許多支持農業發展的政策,包括促進土地適當集中、促進農業機械化、推廣農業專業化和商品化等,前面也提到了,農業現代化內涵就是土地集約化、農業機械化。所以就給大家介紹介紹法國是怎麼促進土地集中的。

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法國面臨的第一個突出矛盾是人多地少, 土地分散和農場經營規模小。這就和我國情況一致了,雖然在二戰前都是小農經濟,既小塊耕作,帶著自給自足的感覺,但眾所周知,我國是土地資源稀缺。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推動土地集中,促進規模經營,為農業機械化提供條件。

首先是減少農村富裕勞動力。為轉移富餘勞動力,法國政府根據1962年的農業指導法補充法,設立「調整農業結構行動基金」,70年代初又立「非退休金的補助金」,給年齡在55歲以上的農民一次性發放「離農終身補貼」,鼓勵到退休年齡的農場主退出土地;同時,鼓勵部分青年農民到工業、服務業去投資或就業,政府給予獎勵性的賠償和補助;其他青壯年勞力由政府出錢進行培訓後再務農。

二是鼓勵土地集中和聯合經營。為防止農場規模越來越小,政府規定農場繼承權只能給農場主的配偶或有繼承權的一個子女,其他繼承人只能從農場繼承者那兒得到繼承金。同時,推出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父子農場、兄弟農場以土地入股,聯合經營;對農民自發的土地合併減免稅費,使農場規模不斷擴大。大家有沒有覺得方法有些熟悉,歷史上漢朝漢武帝為了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頒布了推恩令,既要求諸侯王必須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弟,而不能只將其留給一位繼承人,而其子弟也必須將得到的封地再進行分封,這樣諸侯王的勢力就越來越小了,和法國這個政策正好相反,因為漢武帝的目標是分散而不是集中,由此可見,古今中外,智慧和方法很多還是相通的啊。

三是對耕地進行整合出售。政府組建「土地整治與農村安置公司」,擁有土地的優先購買權,通過貸款從私人手中購買土地,把買進的低產田以及小塊分散土地集中連片,整治成標準農場後低價出售給有經營能力的中型農場的農場主。

四是通過提供優惠信貸,鼓勵土地適度集中。法國政府還通過為符合條件的農戶購買土地提供低息貨款等方式,加速土地集中和農場規模的擴大,鼓勵建立適度規模的中型家庭農場及其組合。

政府的參與和引導,大大加快了土地集中的速度,促進了農場經營規模的擴大。到70年代,法國10公頃以下的農場由50年代的127萬個減少到70年代53萬個,50公頃以上的農場增加了4萬多個, 可以看出現代化的進程中,土地集中是不可抗的。農業勞力由200多萬人減少到不到30萬人,農業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由40%減少到10%左右。到2003年,進一步減少到2.2%。在促進規模經營的多種方式中,租賃經營成為主要方式,目前,法國60%以上的農業用地是以租賃方式經營的。

目前我國農村空巢現象也是越來越嚴重的,當時順應時代、促進了農業發展的家庭聯產承包制,也已慢慢跟不上時代發展,老人和孩子無力看顧土地和作物,而年輕人為了生存和生活必須去追求更高酬勞的工作。我國土地改革也在不斷適應著時代發展,三權分置和土地流轉政策無疑為能很好的促進土地集約,推動農業現代化。

眾所周知,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最高的地方就是東北三省,不僅是由於那裡土地肥沃,更重要的是那裡土地集中,大型農場多,適合機械作業。剛建國時的農村合作社無疑很適合大型機械的要求,也許發展的好,我們農業水平會有個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一切都是想像,我們也無從比較,只能說我國土地從集體耕作變成家庭耕作,也是時代的求,在那個時期,家庭聯產承包制無疑激起人們無限的勞動熱情,增產增收,而現在,我們要想農業現代化,零散的碎片的一畝三分地根本不能滿足,在我們發展農業的道路上,遠沒有工業那麼順利,但兜兜轉轉,我們一直在向著更好的農業生產發展著。

以上就是今天全部的分享啦,希望能為大家帶來幫助,歡迎小夥伴們留言評價並提出建議哦~

想要了解更多最專業最新的行業資訊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農機指南(ID:nongjizhinan)

weixin.qq.com/r/jCrj_6P(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文由農機指南原創,農機指南擁有其版權,未經農機指南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註:圖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TAG:法國 | 農業 | 農業機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