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

解讀《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

來自專欄夏磚家1 人贊了文章

序言

文學有自己的文法,這是理解文學的關鍵。本書通過介紹文學教授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所表現出的記憶(聯想過往)、象徵(由此及彼)、模式(文學特色)等規則,最終總結出閱讀文學作品的具有通用性的一般理念。

1.旅程的追尋

可以吧一部文學作品當成一場追尋的旅程,理解起來就簡單多了,追尋包括五個因素:

(1)追尋者:發聲者、主人公等

(2)目的地:追尋什麼,想實現什麼

(3)聲稱的原因:就是人物自以為或對人宣稱的准尋動機

(4)旅途磨難:矛盾衝突、挑戰考驗

(5)追尋的真正原因:重拾自我,活出自己。

2.聖餐禮從不神聖

這裡的「聖餐禮」泛指聚會、宴席等,一般文學作品中的「聖餐禮」從來都只是形式、工具,幾乎都有著象徵或隱喻,其背景氛圍、人物心理才是關鍵。

3.吸血鬼源於人類

西方的玄幻靈異文學作品中,吸血鬼是一個頻繁出現的存在。

但是請謹記,任何優秀的吸血鬼故事都不是單純地介紹吸血鬼的強大,幾乎所有的「吸血鬼」吞噬人類的行為,都是泛指社會中不受約束的專制暴力,它們往往自私、剝削、決絕尊重別人的人身自由。

所以,「吸血鬼」往往指的是那些擁有特權的人類。

4.形式之美

這裡作者以自身所處社會中流行的十四行詩為例,闡述了詩有別於其他文學作品而獨有的形式之美,形式中隱藏著韻律,是一種難得可貴的享受。

5.回憶往昔

極少有文學作品是完完全全孤立的存在,總是或多或少與別的有著關聯。

閱讀文學作品時,腦海中將其與之前閱讀過的作品相關聯,人物關係、故事情節、社會背景等,一旦我們這麼做,相當於我們同時在進行新老文本的學習。

6.名家效應

一般的文藝作品若是想提升一些趣味性或思想深度,總是想方設法地與同時代的名家扯上一些關係,或是藉助人口,或是套用事迹,不一而列。

7.一切都有聖經的痕迹

聖經當中的記載的故事情節,雖簡短,卻雋永,後世無數的帶有哲學意味的文學作品都可從其中找出類似的痕迹出來。

8.童話包羅萬象

作者創作時自然希望受眾極廣,所以作品既不能和之前雷同,但同時又在其中尋找我們讀過的作品的相似性,從而用以往的閱讀經驗幫助我們新作品。而作品的靈感源泉,或許來自莎士比亞等大文豪、或許來自聖經,若都不是,童話中總能找到其身影。

9.希臘神話深入人心

希臘神話中神都有複雜的人性,其故事刻畫大都是與人類有關的故事。通過這些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入手,更容易擁有大量的讀者。

10.情景交融

故事需要背景,天氣是其中一部分。幾乎所有文人都喜歡在文學作品中詳細描述故事發生的天氣,通過天氣的陰晴來烘托氛圍。

11.暴力故事未必有害

文學作品中的暴力無處不在,想要全部概括幾乎不可能。但是可以確定一點,暴力總是帶來傷害,而作家講述的暴力的目的無一不是在告誡我們暴力會帶給我們的毀滅。

12.隨處可見的象徵

象徵不能歸結為只代表一個東西,否則就是寓言。絕大部分象徵性的事物很難簡化為一句話,它的意蘊很可能紛繁複雜,具有很大的闡釋空間。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那些動不動就歸納作者思想感情討論總是那麼的可笑荒唐。

13.文學離不開政治

為政治而寫作在絕大部分文學從業者看來都是可恥的,但是不管怎樣,只要是涉及到群體描述、社會現實的文學作品,必定涉及政治。

14.基督式的人物

基督文化流行的社會中,大多正派主人公都是基督的化身。他們大多都有基督的特徵,因為若是我們看到這類任務的犧牲和基督的犧牲具有相似之處,便會加深對他所做的犧牲的理解。

15.嚮往飛翔

人類不能飛,導致所行有限,目光難以企及高空甚至外星空。因此,人類變嚮往飛翔。

幾乎所有文學人物對飛翔的追求,表達都是對自由的渴望,對未知的追求以及對世界博大的愛。

16.一切皆為性

文學教授大多能能看出作者的性意圖

弗洛伊德或許是始作俑者,自從其《夢的解析》出版後,幾乎所有人類的行為訴求都有性有關,而那些特別擅長象徵和分析象徵意義的文人自然熱衷此道。

17.說性不為性

如上所說,既然一切行為都與性有關,那麼,這個話題反而是適用面最廣的。

正因如此,文學作品中的性事往往都是人類一切慾望的泛指,正因人人不能免俗,所以人人才能受此啟發。

18.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文學作品自然不會無聊到無緣無故寫一個人掉進懸崖、深淵然後又僥倖不死的故事,這些未可知的大難對絕大部分主人公而言都是一場命運的洗禮,若是能熬得過去,一般都會得以重生。

19.地理很關鍵

有些文學故事的特性依賴於地理位置,比如貧窮的地方大多閉塞偏僻,富饒地方大多交通密集。地理並非必要因素,但是既然說了就要注意到,作者如果把A地變為B地方,這個故事還會不會發生呢?

20.季節很重要

季節和之前說過的天氣類似,都具有烘托氛圍的功能。春天代表生機,夏天代表繁盛,秋天代表收穫,冬天代表荒涼。

21.相貌特殊,與眾不同

文學小說中經常將一些特殊人物特殊化,一般是相貌的特殊,作者這麼做目的往往是為了凸顯其與眾不同。

22.後天殘疾總有因

文學故事中若是有個人莫名其妙就瞎了、瘸了,而作者沒有在第一時間說明殘疾真相,請注意,一個明智的文學作者往往會在後期補上這一環節,一般來說其背後總有一個或悲或慘的過往。

23.心臟病不只是心臟的病

文學故事中但凡有得心臟病的人,往往難以活動最終。而且多半心臟病並非單純的機理病症,更多的是生活的辛勞、痛苦的折磨、心情的抑鬱等一系列的代表。

24.疾病君無處不在

文學作品中疾病的運用服從特定的原則:疾病並非生而平等,病態下的人要別具特色、病因要有神秘感、此病應富含象徵或隱喻。

25.莫要只會死看書

「死看」就是指那種機械式的分析作者的文筆、思想及其作品折射出的象徵性意義等等。閱讀時要學好思考。並非寫在書上的都值得讀,也不是名人的作品都值得看,更不應該偏執地責難疑惑讚美。

26.反諷壓倒一切

一般來說,通過描述反派人物的齷齪與不堪,更有警醒人心的功效。反諷中的人物往往比常人擁有更差的自主性、自覺能力或自由意志。即便是機會就在眼前,他們也會無能或愚蠢到掌握不住,此類例子常在諷刺性戲劇中出現。

註:公眾號【夏磚家】同步更新

推薦閱讀:

TAG:閱讀 | 文學 | 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