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網綜,這次真不行了

第一網綜,這次真不行了

37 人贊了文章

本文首發公眾號bbmovie

曾經的網綜鼻祖,被捧至神壇的《奇葩說》,在經歷了「難產」後,終於在9月21日艱難上線。

《奇葩說》

第五季節目播出前一晚,倒是也上回了熱搜,但卻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傅首爾打董靖」。

董靖發文稱,錄製節目期間,曾在化妝室遭到傅首爾的打罵,自己膝蓋與大腿有都有受傷。

傅首爾也不甘示弱,在微博正面剛,

「很想知道小人宣揚真善美寬容和愛的時候是什麼心態,給自己洗腦了嗎」。

上一季季末決賽前就鬧出了馬薇薇為首的「老殭屍」合夥撕姜思達的醜聞。

雖然此事最後以馬薇薇和黃執中的道歉而告終,可對於《奇葩說》的忠實觀眾而言,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

嘻嘻哈哈,一團和氣的表面之下,實則早已分崩離析。

想當初馬薇薇曾用「平靜中自見靈魂洶湧」來形容剛剛嶄露頭角的姜思達,而第三季某次辯論,思達對陣黃執中,發言引燃全場,執中順勢放棄奇襲的機會,這也才有了完滿的「思達之夜」。

或許是思達過分閃耀,搶了「老殭屍」們風頭的緣故,嫌隙一直在悄然滋生,最終有了大爆發。

說實話,第三季開始,節目已經陷入了疲態,不過思達的崛起,在宇宙中心呼喚撒旦的暗黑系辯手黃執中的加入,加上高曉松的回歸,令節目擁有諸多華彩篇章,暫時掩蓋了節目正在走下坡路的實質。

這種疲態在第四季完全暴露。現場氣氛幾度陷入令人焦躁的尷尬,很少有哪場比賽,我無需拉進度條看完全程。

聰明如馬東,不會不知道節目的困境。在上一季結束後的一年時間裡,絞盡腦汁想點子,希望破舊立新,謀求轉型。

先導節目《奇葩大會》毫無水花,照理說總會在春季回歸的《奇葩說》最終延至秋季播出,而就呈現效果而言,雖偶有亮點,但依舊無力逆轉「涼涼」的大勢。

先說一下我覺得還不錯的部分。

馬東、高曉松、蔡康永的「馬曉康「組合依舊可以輸出一些趣味性與價值性並存的觀點。而經濟學專家薛兆豐的加入,算是本季《奇葩說》最大的亮點了。

就以「結婚前讓伴侶在他的房本上加上我的名字,錯了嗎」這期辯題為例,高曉松給出的角度依舊是高曉松式的,十分任性的,隨意給前女友一套房。

高曉松的肆意洒脫、舉重若輕是源於他世家子的優越出身,旁人難以企及、效仿。

不過這也正是高曉松對於《奇葩說》的意義所在。有他在,「詩和遠方」就在。

蔡康永給出的角度則是一如既往的,帶有一絲浪漫的溫情。

他說「人生還會有諸多的變數與可能性,不要讓房子限制了你的人生想像力」。

而薛兆豐是唯一一個站在反方立場,也就是認為應當加上名字角度的導師。

對於這個題目,幾乎所有辯手都站在情感共鳴角度去打比賽,而作為經濟學學者的薛兆豐卻反其道而行之。

他那一套看似冰冷的經濟學思維方式,在解決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倫常問題時卻可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他開宗明義,婚姻不是什麼濃情蜜意,詩詞歌賦的兒女情長。

「結婚就是辦企業,辦的是家庭企業,簽的是終身批發的期貨合同」。

「傳統上,通常是女性早一點付出,男性的作用比較晚。一方做播種,另一方負責收割。這時候就會發生一個問題。後面的那個人就比較容易敲前面付出多的那個人的竹杠。所以雙方進入這個關係時,女方問男方要一點抵押,有錯么?」

有理有據,令人不得不信服。

聽了薛兆豐的發言,我不得不感慨,懂經濟學的男人真得好性感啊。

可薛兆豐一人的光亮不足以支撐全局。

同為導師的李誕就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吐槽大會》中李誕出口成段子,反應機敏,憑藉「有趣」贏得不少人的喜愛。

在《奇葩說》中,李誕的插科打諢的確起到了一些綜藝效果,但他那種早已駕輕就熟,嬉皮笑臉旦深度不足的發言方式卻不適合坐在導師位置,年輕、閱歷淺的短板就顯現出來。

而更改了賽制,加入了新人的《奇葩說》還是一地雞毛。

1V1battle,求生欲大戰,前四屆「奇葩之王」組戰隊,力圖變革,增加競爭感與新鮮點的決心很明顯。

米未想培植新人,不過新人並不堪重用。

前兩期1V1比賽結束,有記憶點的新人屈指可數。

我能記住的也就只有差點打敗顏如晶的野紅梅一人,但談及有多喜愛,也算不上。

奇葩說由盛轉衰這幾年剛好是自媒體野蠻生長,短視頻節目逐漸走向主流,快手抖音爆紅的關鍵時期。

請一些以搞笑見長的網路紅人參與節目,馬東意在迎合這種趨勢。

不過「抖音」的存活模式是碎片化時代,無需投入思考的「逗笑」。那些段子是經不起細細打量的。

而大量的「網紅」進入,《奇葩說》的「思辨性」價值被沖淡。

尤其是看前兩期節目時,很多選手基本靠嘶吼,撒潑式的搞笑模式,令我一度懷疑自己在看抖音合集+低配版歡樂喜劇人。

而發揮最穩定,最應當作為辯論主力上場的四季「奇葩之王」到目前為止卻一直只坐在教練席,亮相方式只是場外採訪和一些不痛不癢的點評。

在我看來,節目已經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重中之重就是通過老奇葩們出眾的「辯論實力+ 娛樂性」籠絡新觀眾,而不是用新奇葩去給予老觀眾們新鮮感。

老實說,四季了,所有辯論風格的「奇葩」都集齊了。新人再來,不可能有超越

開頭就暫舍四位冠軍,是《奇葩說》本季節目最大的失誤。

當然怎麼說呢,這些都是外因。命數已盡,做再多,也只能是微微改善。

娛樂至死時代,綜藝的生命周期在不斷縮短。

新鮮的節目形式、內容在不斷刺激觀眾G點,久而久之,大家都麻木得很,開心、快樂的閾值越來越高。

去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到了第二季,還不是一塌糊塗。《奇葩說》撐了這麼久,已然算是不錯了。

有時在想,綜藝與感情狀態其實是有共通之處的。「一開始達到最盛,往後怎麼走都是下坡路」。

在最後,我就不得不誇一下我的姜思達了。懂得急流勇退,把完好的記憶與令人惦念的遺憾留給觀眾,繼而去開闢另一條屬於自己的新的路。

適時轉換方向,總好過一直停留在原地。

本文系【電影通緝令】獨家稿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TAG:綜藝 | 奇葩說第五季綜藝 | 奇葩說系列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