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意的助推幫助別人

用善意的助推幫助別人

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 Richard Thaler and Cass Sunstein

Nudge, 一個不經意的暗示,一個下意識的助推,沒準就幫了一個人大忙。

比如說,工資表上有一種默認選項是存一部分養老金,只要不特別選擇退出,那麼每個月就默認從工資中存錢;這看似無意的設計,其實後面有著對人性的認識,若干年後對很多人來說都有一份驚喜在等待。

又比如說,選舉前去採訪選民有關選舉的簡單問題,結果是大幅提高選民參選的比例;年初去採訪人新年的新計劃,比如健身,旅行,也能提高人們去完成這些事情的比例。一種無意識的暗示,就能完成些看似很難達成的目標,事半功倍。

那麼,為什麼人們在某些特殊的時刻或者事情上需要暗示或者助推呢?這個世界上有著很多偉大的人,但是卻沒有完美理性的人。貝多芬耳朵聾掉了還能譜寫那麼優美的樂曲,可是轉身呢他就能忘記家門鑰匙放哪了。你可能對待自己的事業一絲不苟,可是對眼前的食物卻來者不拒。每個人的大腦里其實都住著兩個大腦,一個叫思考者,一個叫直覺者。直覺者管理那些非常熟練自然的區域,類似動物的本能,比如說了迎面飛來一把刀,直覺者會立即躲過去;而思考者,相反,去管理那些需要進行邏輯思維的區域。

很慶幸,也很遺憾的事情是,人首先會用到直覺者這部分來處理事情,因為它快速高效簡潔,損耗最低的能量。可是人的直覺並不總是準確,它甚至帶來些典型的偏見,卻使人們渾然不覺。

比如說,有種偏見叫參照物偏見,大部分人知道北京人口在兩千萬至三千萬之間,如果問到廣州人口數呢?北上廣深四大都市,應該都差不多吧;其實呢廣州人口只有不到一千五百萬;

比如說,有種偏見叫經驗偏見。你見過經歷過某些事件,比如地震颶風,就會以為這些事件遠比那些你沒經歷過的事件發生的概率要大;

比如說,有種偏見叫刻板印象。見到個大個子就想到是籃球運動員,見到朝鮮人就想到人家還沒吃頓飽飯;

比如說,人對自己通常是過於自信,離婚的概率是50%,但人通常都不認為自己會離婚;在一個群體中,人通常會認為自己是屬於高於平均水平的那一半;

比如說,人通常會想維持現狀,而且通常會對同樣的事情但不同的表述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

所以,人性中充滿了如此的缺陷,加上現代的生活節奏,每個人每天要處理的信息非常龐大,不可能會對生活中的每個選擇都做出細緻的思考,很多時候在某個偏見的影響下做出了不利於自我而不自知的選擇。

助推的目的,不是獨裁專制,不是要決定別人的決定,而是要在別人做出選擇的過程中提供善意的幫助。那什麼樣的情況下人們容易做出不好的選擇呢?

對於那些有反饋延遲的事情,比如抽煙,或者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

對於那些發生頻率很低的事情,比如選擇一個房子,一份職業,一個養老計劃,甚至一個伴侶;

對於那些專業性高難度大的事情,比如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計劃,或者房屋按揭;

對於那些從未有過經驗的事情,比如第一次去一個外國餐廳點餐,比如從眾多健康保險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或家庭的項目,沒有一一體驗過那些項目,怎麼知道哪個最適合呢?

這樣的時候,你需要一個善意的幫助,一個Nudge。

舉幾個例子。

1)。2000年初,瑞典政府決定將養老資金私有化。面對國民,瑞典政府實際上有五種選擇1)只給一種默認基金選擇;2)提供一個默認基金,但默認不選;3)提供一個默認基金,而且默認選擇;4)提供一個默認基金,中立態度;5)無默認基金,強制每個人都自己去選擇投資基金。

瑞典政府最終走了第二條路線,即有一個默認的基金,但是大肆鼓勵國民去自己選擇自己養老金的投資基金。

好消息是,因為有了一個默認基金,而且政府對這個基金進行過認真的篩選;

壞消息是,政府通過廣泛宣傳,提倡個人主動選擇基金。面對超過400種基金,一個普通人有多大的概率會選到適合自己的基金呢?更悲慘的,當時正值全球股市的高峰,超過一半的國民選擇了股市,第二年股市就急轉直下,尤其是瑞典本國的股市。

2)。美國老人健康保險-險種D。2006年,布希政府推出險種D,一舉推出了47種藥物計劃。如此多的選擇,別說用戶了,連醫生們都頭疼該如何選擇。所以,最多的選擇就是對顧客最大的負責嗎?未必。而且,最要命的一條是默認選項:如果用戶沒有選擇任何一個計劃,那系統會隨機地分配一個計劃,不管適合還是不適合。

這些例子說明,設計過程中是有很多人性要考慮進去的,那些地方需要Nudge來引導人們做出最合適的選擇。具體可以有以下幾個方向。

1)。提供一個優化的默認選項

有些時候,人是很懶惰的,不願意或者沒機會做恰當的理性思考。這個時候有個默認選項來引導的話,不會招來用戶的反對。

2)。簡化選擇體系

不是把所有的選項羅列出來就是對用戶的負責,還應該把它們分化簡化,給用戶一個清晰的脈絡。

3)。提供信息反饋

信息反饋,讓用戶對不了解的事情產生一個明確的印象,有助於做出更理性的決定。

4)。允許犯錯

給人們犯錯的空間,不能期望每個人都無師自通,有些看似簡單的事情放在別人身上就會很糊塗。


推薦閱讀:

TAG:幫助系統 | 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