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自己的缺點需要勇氣

正視自己的缺點需要勇氣

來自專欄心理諮詢1 人贊了文章

最近有個朋友來找我談心,說是心煩鬱悶,其實也多是生活中瑣碎之事,並沒有什麼大起大落之事,細說起來也多是因為和男朋友的關係處得不好,多是抱怨男朋友的種種,我作為旁觀者想要提點兩句吧,可是她卻是完全聽不進去,沉浸在自己的思維模式中不肯跳脫出來,我是插不上一句話,索性我就充當個"垃圾桶"好了,保持沉默任由她去發泄心中的不滿。其實我這個朋友一直以來也是如此,愛抱怨,愛碎碎念,還特別固執!每次想要給她點建議吧,可往往都是多此一舉,她或許就是要把這種不好的情緒說出來就能內心舒坦一些,可是她卻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對自己的缺點也都視而不見,傾訴完後依舊我行我素,依然會重蹈覆轍繼續為類似的事情而煩惱,卻不會去想著要改變一下自己的思維模式,總是把自己困在設定好的思維局限裡面。到頭來還要說是別人都不關心自己,不理解自己,把矛盾的根源總是推向別人,而從不想想自己有什麼是做的不對的。

其實像我朋友這樣類型的不在少數,我就是我,不想要為任何人而做改變。其實,改變,只是為了自己,從來不為了別人!那些看似瀟洒我行我素堅持己見的人,大多都是比較固執的人,生活當中往往不會變通,不靈活,愛認死理,認準了的事情往往不會改變!成於,察納雅言;敗於,固執己見;察人者,心知肚明,取人之長,完善自己;固執者,自持聰明,夜郎自大,我行我素。

在心理學上,固執甚至執迷不悟指的是人們在認知過程中無法將客觀與主觀、現實與假設很好的區分開來。如果將自己已有的經驗駕馭在現實之上並過分固化的話,就會執迷不悟。固執往往是自己對認知的混亂。

電影《音樂之聲》中,奧地利見習修女瑪利亞在一個祥和和友愛的修道院中長大,耳濡目染,所以個性熱情開朗,充滿生氣,對人親切、自然,對生活充滿熱愛。在薩爾茨堡,她的快樂、隨和的個性,使她成功的教育著馮·特拉普上校的七個調皮又可愛的孩子,讓孩子們越來越快樂。可以想像,如果她一直按照上校嚴格、刻板的方式教育孩子,那些孩子就會像影片開頭那樣,不快樂、叛逆、表裡不一。瑪利亞也讓上校從他的封閉和刻板中走出來,從而贏得了上校的尊重和愛情。

在人和人的相遇、相知、親密中,什麼都是有可能改變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像是這位上校一樣,固執刻板,如果她沒有受到瑪利亞的感染,沒有做出改變,也就獲得不了瑪利亞的芳心。

我們因為他人的固執而著急,他人因為我們的固執而難受。

每個人在長期的社會社生活中,由於教育背景、生活經歷的不同,都會形成一種固有的、有規律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決定了人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很多情況下,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閱歷的增加,人對某一事物形成了一定的看法後,在潛意識中即為自己的思路設置了一道保護屏障,遇到他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時,就會產生排斥,難以理解和接受。我們身邊有很多的人常常因為和別人意見不合而爭執不休。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別人的觀點看法和自己不和,找不到中間的平衡點的話,話題大可不必再繼續下去了,自己退一步還顯得自己看得開大度,如果遇到對方也是固執的人,那不就變成獨木橋上的兩隻羊了嗎?誰也不肯讓步,最後只能鬧掰,給自己平添了一肚子火。固執己見並不是一種聰明的處事方式。

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做事我行我素的人,往往逃脫不了固執所帶來的煩惱。適當的聽聽別人的意見,如果別人的觀點比自己的更好,還可以學習一些新的知識或思維方法,適當的妥協,可以帶來和諧的人際氛圍,放棄無益的固執,學習傾聽和妥協,學會改造和完善自我。

  • 愛之源心理諮詢室

陪你一路成長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推薦閱讀:

TAG:勇氣 | 缺點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