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萬眾創新:從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

萬眾創新:從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

來自專欄怎樣培育創造力?4 人贊了文章作者的批判性思維講座:zhihu.com/lives/8546748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李克強(國務院總理)

催人警醒的數字

我國媒體曾經報道:我國汽車總產量逐年上升,如今已經超過一千萬輛,但其中90%是國外汽車的「舶來品」,真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僅佔10%。不僅是汽車,DVD、空調、彩電、電腦、手機……這些我們生活中的日常用品,雖然許多是國產品牌,但核心技術大多來自國外。

中國科技大學迅飛信息有限公司總裁劉慶峰曾在全國人大上發出這樣的警告:「中國企業以世界上廉價的勞動力,消耗著大量的能源,承受著巨大的污染,生產出大量的廉價商品。而掌握核心技術的外國人,只需簽署一紙技術轉讓合同,就勝過千軍萬馬,可以抽走中國企業一大半的血汗錢。」

有這樣一組令人震驚的數字:我國申請專利數量最多的10家電子信息企業,5年申請專利的數量總和僅相當於美國IBM公司一年申請的專利數量。在醫藥生物領域,幾乎所有藥物的專利均為發達國家所擁有。我國的產業鏈主要集中在加工製造環節,而最重要的兩端被跨國公司和國際資本壟斷和控制。一端是研發環節,大部分設計和技術依靠引進。另一端是市場營銷和品牌資源。而這兩端,都是最需要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環節,也是創造利潤最多的環節。這說明我國企業非常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李克強總理2015年在考察深圳柴火創客空間時,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大眾創業的前提和關鍵是萬眾創新,沒有萬眾創新,大眾創業就是盲目和不可持續的。提高廣大民眾的創新能力,已成為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的關鍵。

為什麼我國眾多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深入思考一下便會發現: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國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普遍缺乏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中國教育全面的危機

香港經濟學家郎咸平曾在煙台給企業家開了一次講座,一位在場的高二女生向他提問:「有學者說我們當下是處在人口紅利期,我們今天知道這個說法是錯誤的。當我們大學畢業以後,我們面臨的問題將會更多,我們將面臨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將要全部靠我們養活,以及到時候考大學將會更難,研究生會更多,以及就業問題,我們現在應該做怎樣的準備,才能在將來更好地度過我們的人生?」

郎咸平這樣回答:「我們搞教改的原因是我們看到美國的大學生這麼多,就誤認為如果我們同樣生產這麼多的大學生就可以透過人力資本擴張像美國那樣富裕,因為我們到處都是大學,最後發現今年培養出580萬大學生,大部分找不到事。那就是因為,真正需要大學生的是整條產業鏈中的『六』,即科技開發、產品設計、企業管理、零售規劃、倉儲物流、市場營銷等等,製造業這個『一』是不需要大學生的。搞教改的人完全不知道美國大學生比例這麼高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掌控著整個產業鏈的『六』,而我們掌控的是『一』,製造業本身不太需要大學生。科技開發、產品設計、零售規劃、倉儲物流這些方面需要大學生,可是我們都不掌控。都由誰掌控呢?由歐美各國掌控著。

中國長此下去會成為最貧窮的國家,因為我們掌控了價值鏈中最不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掌控了6+1中的『1』之後,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給你們一個最差的自然資源,挖光、用光的自然環境以及被剝削的勞工,我們這一代是最對不起下一代了。」

郎咸平教授最令人震驚的結論是:「這種錯誤並不是一個學者專家的錯誤而是整個教育體系出了嚴重的錯誤。」

著名學者、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資中筠在一次講座中指出:「中國教育再不徹底改革,人種都會退化。」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我國走火入魔的應試教育,已經使億萬學生失去了好奇心、想像力、自主創新能力,人種已經在大規模退化!

由於科技和新經濟的變化總是比教育體制變化快得多,我們每個人特別是青少年不能消極等待,消極等待的結果一定是缺乏社會最需要的創造性本領,未來成為最貧窮的人。我們每個人只有取法乎上,才能得乎中,才能在競爭中取得先機。那麼這個「上法」該是什麼樣的呢?在必須終身學習的知識經濟時代,怎樣又快又好又快樂地學習,獲得社會最需要的創造性本領,已經成為每個人面臨的生死攸關的問題。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哈姆雷特之問,又一次鳴響在每個人的耳畔!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並不危言聳聽……

工作、工作,哪裡去找工作?

深圳每年都舉辦大學畢業生、研究生雙向選擇招聘會,出乎主辦者意料的是,近些年全國都湧來十多萬大學畢業生、研究生、留學生,而招聘會只能提供兩三萬職位。每年招聘現場都人頭攢動,人山人海,擁擠不堪,每個招聘攤位前都排起了長隊……

據媒體報道,我國目前有幾百萬大學畢業生和研究生找不到工作,這個數字還在逐年增加,如今已超過一千萬。農村近兩億的剩餘勞動力還在源源不斷地湧入城市,求職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不僅我國,當今世界各國政府最頭疼的都是失業問題,每到經濟下滑時期,失業率都居高不下。失業會引發貧富差距拉大、犯罪率上升、社會保障體系不堪重負、社會動亂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國家的穩定與就業率密切相關。

在南方出版社出版的《學習力》一書中,美國一位父親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每次我到幼兒園接女兒回家,望著她那無憂無慮的小臉蛋,我的擔憂就愈發沉重起來:可憐的孩子啊!你知道不知道,許多年後,當你踏入社會謀求一份辦公室普通文員的職位時,最少會有8個同胞與你競爭這個位置,其中包括兩個耶魯的博士、三個牛津的碩士,而另外三個則具有5年以上在跨國公司工作的經驗。到那個時候,如果你不能比他們更優秀,就做好申請救濟金的準備吧!」

如果你問問周圍的朋友或同事,他們最感恐慌的是什麼?十之八九是擔心下崗、職位競聘、孩子就業等問題,也就是擔心自己或孩子被競爭激烈的社會所淘汰。就是那些有了穩定工作的人,其中許多人也還在努力學習新知識,不斷增強自己的本領。就是各級官員,在社會飛速變化面前,也感到了本領不夠的巨大壓力。前些年,中共中央曾發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號召,這說明黨的執政本領也不能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急需提高。

本領恐慌

毛澤東曾經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說過:「我們的隊伍裡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在當今這個變化空前迅速、競爭極為激烈的時代,本領恐慌更加普遍和強烈了。

多少農村打工青年因為缺乏本領而掙扎在城市的最底層,生活相當艱難;多少高學歷的畢業生因為缺乏現代社會需要的本領而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多少國企職工因缺乏市場經濟需要的競爭本領而下崗;多少藍領工人缺乏職業技能而失業;多少公務員因為缺乏現代行政管理本領而面臨職位竟聘的威脅;多少研發人員因為缺乏自主創新本領而開發不出原創性的成果;多少孩子因缺乏學習本領而上不了好的中學、大學;多少人因缺乏終生學習的本領而跟不上時代的飛速發展……

本領恐慌已經成為當代多發病和流行病,已經威脅到每一個人。

怎樣儘快獲得當今和未來社會需要的本領,已成為每個人面臨的最緊迫問題。

奇缺創造性人才

令人驚奇的是,在職位競爭空前激烈、許多大學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許多機構,特別是高新科技企業和跨國公司又痛感招不到合適的人才,特別是高層次、綜合性、有持續創造性的人才,許多高新科技職位和高層管理職位空在那裡無人能勝任。

深圳有一家研製無線上網設備的通訊公司,曾經在人才大市場連續擺攤三個月,招聘試用了六十多位博士、碩士,但最終一位都沒錄用。公司人力資源部的經理感嘆地說:「這麼多高學歷的畢業生,怎麼就沒有一位我們滿意的人才呢?」

如果和高新科技公司或跨國公司的總經理們聊聊,你會發現,他們最感著急的就是招不到合適的人才,特別是那種既懂專業又會管理、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有開拓精神和組織能力的帥才更是難尋。他們想盡辦法到處挖人才,甚至藉助專業的「獵頭公司」四處獵頭。美國一家高科技公司的老總發現歐洲某國有一家公司里有一位大人才,為了得到這位人才,他竟然把這家公司整個買下!

這真是一個令人驚奇的現象!

一方面是我國大量高學歷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眾多知識型的高科技企業和機構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如此強烈的對比說明了什麼呢?

眾多專家學者指出了許多原因,但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當今我國教育系統所培養的畢業生大多已經不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的需要了,教育體制、招生方法、教學方法、學習方法、考試方法、甚至學校形式已經嚴重滯後於社會的飛速發展,應該全面深入地反思和改革我國的教育體系了!

在我國教育體制和教學方法短期內難以迅速改變的情況下,我們每個人都應當超前思考:既然當今和未來社會最需要具有創造力的人才,那麼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這樣的人才?採用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才能成為這樣的人才?什麼樣的環境才可能培育出這樣的人才?

只當中國的教育體系能夠培育出大批具有創造力的人才,中國製造才可能真正邁向中國創造,萬眾創新才可能推動萬眾創業,中國才可能成為一個創新型的國家,中國夢才可能落到實處。

那麼,應當怎樣培育創造性人才呢?


推薦閱讀:

TAG:創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