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做好準備就送孩子出國留學,是幫了他還是害了他?!

還沒做好準備就送孩子出國留學,是幫了他還是害了他?!

來自專欄雙相情感障礙4 人贊了文章

許多家長在高考後也沒閑著,正緊鑼密鼓地準備送孩子出國留學。去哪個國家?哪家大學?讀什麼專業?讀不讀預科?哪家中介靠譜……這可能是家長和孩子此刻最關心的問題。

可是,很少人會關注自己的孩子是否適合出國留學,以及即將遇到的心理問題。學校再牛,專業再強,如果孩子還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素質,一切憧憬都是幻想。

近幾年,我們接診過在各國留學後出現精神心理障礙、被迫回國治療的患者,很多父母非常後悔當初送孩子出國留學的決定。所以,家長和孩子必須在出國留學前為以下這些問題做好充分準備。

1

文化和語言衝突風險降到最低了嗎?

即使孩子在國內是英語學霸,雅思、托福高分通過,還上了預科,文化和語言的衝突仍然是最大的挑戰。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是世界頂尖學府,校方曾調查了在校4000多位留學生(個個都是曾經的學霸),發現英語說不好、缺乏正常社交、難以適應當地文化和學業難是他們最擔憂的問題。

這幾大問題是相互糾纏的:說不好外語,社交不順暢,又發過來令孩子不敢開口鍛煉,自我隔離;文化衝突令孩子不適應國外的學習模式;語言能力跟不上,上課聽不懂,學習難度加大……

可見,國外現實的語言和文化環境與想像中有很大差距,千萬別以為英語成績好,從小看美劇,就能無縫對接國外的語言和文化。

中外的文化衝突有時還會讓親子矛盾惡化。我們接診過的某患者,她曾因父親的暴力管教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到了美國,其同學、老師、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並未直接修復她的心理創傷,也未能理解親情、家務事在中國文化里的特殊語義,只一味引導她應訴諸法律。

她便瘋狂地通過報警、起訴等方式,希望父親得到法律懲罰。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令父女關係惡化;她一遍遍地重複創傷記憶,情緒波動非常大。而我們處理的思路是先進行創傷修復,讓患者恢復平靜和理性後,再作出選擇。

2

本來就有的學習、心理問題解決了嗎?

有一種出國,叫做「成績不理想,出國上大學」。其實,孩子在國內的學習問題只是表象,其背後有一定的心理問題,還可能伴有社交焦慮、學習障礙、沉迷網路等。

這種情況下,家長送孩子出國的目的,無非是一來可以換個新環境,孩子或許能好起來;二來利用海外留學經驗來「鍍金」。

可事與願違,「差生」留學後通常變得更差。有美國教育家在公開報道中支出,接近八成的出國「差生」語言溝通能力弱,孤獨,學業荒廢。

更別說那些本來就有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的孩子,在國外進一步惡化,發展為一連串的精神心理疾病。

我治療過的部分留學生,他們在國內遭受過心理創傷,成績下滑,性格變得孤僻。其父母對孩子心理問題缺乏正確的認知,卻選擇送他們出國。結果,孩子們的學習和社交更加困難,陷入嚴重抑鬱,並引發了網路遊戲成癮、濫用藥物、毒品成癮、戀物成癮等一連串疾病。

而且,這樣的孩子出國後,多數是與與自己類似的學生混在一起,不僅不學無術,還學會了炫富,三觀扭曲,原有的心理問題更加嚴重。

所以,對於孩子原來就有的學習、心理和情緒問題,家長決不能寄望於出國能解決問題。一定要解決問題本身,消除後患,並尊重孩子的意願,是否選擇出國。

3

孩子有困難了願意告訴家長嗎?

在臨床中接觸的患兒多了,有時,我能根據家庭環境、親子關係推測出孩子可能有什麼問題。這一點都不玄乎,家庭是孩子的成長的土壤,孩子的心理問題就是家庭問題的折射。

我治療的留學生患者中,絕大部分孩子的父母是忙碌的高收入人士,他們終日心系事業,卻不能給予孩子正確而足夠的關愛和溝通,親子關係疏遠。

這樣的父母本身很優秀,他們不自覺地認為孩子也必須一樣優秀。且不說他們眼中的「優秀」是否過於狹隘,單看他們對待孩子的過分嚴厲的管教方式,就已經構成傷害。

孩子會感到壓抑、謹小慎微,不敢向父母表達煩惱。逐漸形成自我施壓、追求完美的心理習慣:「我父母很優秀,如果我不更加優秀,會給他們丟臉」。

秉承著這種親子關係的孩子,在國外遇到一系列疊加性的壓力時,報喜不報憂,通常自己先扛著,很少選擇跟父母求助。等到孩子扛不住,問題爆發出來時,問題往往已經非常嚴重,父母會很震驚,覺得難以置信。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幫助孩子抵抗壓力,預防心理問題的最有力工具。親子關係親密的孩子,縱使達不到世俗標準里的「優秀」、「成功」,但一般有很好的抗壓能力和很高的幸福感。

親子關係疏離、僵化的孩子,成長的途中有更多的不穩定因素,對別人的信任感低,遇到困難容易陷入無助,認為父母和被人無法理解與分擔

所以,家長要想明白,孩子在國外人生地不熟,有跟他分擔孤獨、彷徨的人嗎?親子關係的建設並非一朝半夕的事,如果原本親子關係就不夠好,孩子的性格又比較內向,缺乏知心朋友,請三思而後出國!

4

發達國家的毒品問題,給孩子打預防針了嗎?

留學生在國外濫用藥物,毒品現象,固然與孩子本身的心理、性格問題有關,但也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對寬鬆的藥物、毒品環境分不開。

大麻在美國部分州內是合法的(完全合法或含THC大麻醫療使用合法化)。曾有留美患者告訴我,只要找醫生開個處方就可能買到大麻,在管核不嚴的灰色地帶,沒有處方也能買到;在一些比較惡劣的高中,學生濫用大麻或大麻製品的比例高達90%。

雖然我無法證實這些患者和家屬說的是否完全準確,但足以證明,大麻在歐美國家比較泛濫,濫用問題十分嚴重。

很多到英美加留學的孩子把吸食大麻視為很正常的事,近年還流行起吸食「笑氣」(一氧化二氮,一種濫用下會損壞神經系統的麻醉藥物)。

毫無疑問,有大麻濫用史的青少年更容易染上其他毒品。在英美國家,先接觸大麻,再發展至吸食可卡因的人很多,說大麻是「入門毒品」和「誘導性毒品」並不為過。

特別是那些嘗過了快感、再遇到挫折的留學生,為了逃避痛苦,他們轉而濫用毒品幾率非常高。如果毒品成癮與抑鬱、雙相障礙一起,形成共病或繼發的關係,問題更加棘手。

所以,孩子留學前,家長一定要做足這方面的功課,了解發達國家藥品、毒品濫用的現狀和危害,給孩子打好「預防針」。

5

萬一出現心理問題,在國外治還是回國治?

整體而言,發達國家在精神心理醫學方面的診療水平更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更專業、人性化。而且,留在國外就醫可邊治療邊上學,可盡量減少對學業的影響。

可是,國外診療的弊端也比較突出。

首先是費用高昂。花同樣的價錢,在國內能夠享受到頂級的醫療資源了,可在國外只能看普通醫院的普通醫生。如果要找國外的頂尖專家,付出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高得嚇人。

而且,在美國,精神心理障礙的主要治療手段是藥物治療。對於華人而言,當地精神科大夫用藥的劑量習慣往往偏大,副作用較嚴重。

文化語言的隔閡是另一大問題,尤其在十分講究交流、文化認同的心理治療領域。歐美國家的文化價值觀與中國孩子們從小接受的觀念非常不同,跨文化心理治療的效果不但難以見效,甚至可能令孩子陷入混亂,對病情有害無益。

所以,我建議,如果孩子病情緊急,有自殺、自殘傾向的,應首選國外接受治療,先穩住病情。

如果情況不十分危急,或者孩子有強烈的求治動機,趁學校假期時回國,尋找國內頂尖的醫療資源比較好,尤其是有豐富的心理干預經驗的精神科大夫。

在這之前,家長應多給予孩子理解和關注,有條件的甚至可以飛過去陪伴,防止問題惡化。


推薦閱讀:

TAG:抑鬱症 | 雙相障礙 | 何日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