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丨場景透視學如此簡單,一看就會了!

透視丨場景透視學如此簡單,一看就會了!

4 人贊了文章

Hi~ o(* ̄▽ ̄*)ブ小夥伴們:

想畫出漂亮的場景作品嗎?那首先得掌握「透視原理」。

透視?很多男生很激動,以為陳戰老師要傳授什麼猥瑣神功了。

這裡說的「透視」沒法幫你看穿牆壁,但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場景構圖與視角,繪製出更好看的場景作品。

這個問題在網上有很多,是不是都是這樣的:繁冗的透視學名稱讓人眼花繚亂,更別提理清其中的邏輯關係,還要運用到繪畫當中了。

一、場景透視學理論

傳統的透視理論中,一般如此認為:

地平線永遠不會動。

視平線永遠在動。

消失點永遠落在視平線上。

而陳戰老師的場景透視學,會讓你從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場景透視。

他認為:

視平線永遠不會動。

地平線永遠在動。

消失點一定落在地平線上。

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只不過陳戰老師的「透視學」與傳統透視的區別在於,降低了理解難度,便於我們理解與學習。

1. 視平線永遠不會動

所謂的視平線,其實是指人的視線水平。

如果把我們可見的範圍、或者可拍攝的範圍,假設成一個相機框。當拍攝時,無論橫拍、縱拍、斜拍、豎拍,人的視平線一直緊跟在相框的中間。

當我們把人和相機作為一個靜止的參照物時,視平線自然而然靜止在畫面中間的。

為什麼別人都說地平線永遠不會動,視平線永遠在動,消失點永遠落在視平線上。

而陳戰老師認為視平線永遠不會動、地平線永遠在動,消失點一定落在地平線上也是對的呢?

其實就是參照物的不同啦。

舉個例子。

如圖1,如果以人和車為參照物,樹一直在動;以樹為參照物,人和車在動。對不對?對!(就是這麼優秀)

圖1▼

如圖2,如果把觀看者(人或相機)固定不動,即以相機為參照物,視平線是不動的,而地平線在動。以地球為參照物,地球和人都在動,所以地平線一直在動。

圖2▼

2.地平線永遠在動

視平線與地平線的位置關係,形成了三種視覺感,即平視、仰視、俯視

①從平視的角度看:地平線與視平線完全重合。

②從仰視的角度看:地平線低於視平線

③從俯視的角度看:地平線高於視平線

分析圖片的時候,我們能夠一眼看出這是俯視還是仰視。但是我們卻很少用地平線與視平線的位置關係來分析。

我們來拆解上方這張原諒色的圖片:地平線在水天相接位置,即畫面頂部。視平線則固定在畫面中心不變。所以,視平線在地平線之下,該圖為俯視圖。

為了方便小夥伴們快速記住二者的關係,小編靈機一動,總結了個小口訣~~

視下即俯:視平線在地平線下面,即俯視。

視上即仰:視平線在地平線上面,即仰視。

視平即平:視平線在地平線同一水平線,即平視。

視平線是保持在中間不動的。所以,只要找到地平線的位置,就可以確定它的視覺關係啦。

PS:看的高,看得遠。

在思考透視問題時,遇到了一個非常難懂的辯證問題。

當我們站在平地上,或者站在30層高樓上,只要是平視,地平線與視平線的關係仍然保持一致。二者的關係並不會因為所處位置,而發生變化。

如圖所示,是兩張遊戲截圖,分別是站在平低於高樓的位置。

之所以出現這種bug,是因為地球是圓的,且足夠大。

當我們站在高處眺望時,可以看到更遠的地方,畫面中的遠景會就更多,而地平線在我們的視線中依舊保持不變。

為了加強大家的記憶,我們來回顧陳戰老師的說法:一個人無論是站在多高的地方,都只不過是地板上的一粒鼻屎,只要是平視,視線的消失點就一定會落在地平線上。人站得高還是低,就跟地板上大鼻屎和小鼻屎一樣毫無差別。

二、解決場景光影和造型

搞懂了透視關係,就來實際運用下場景的光影與造型。

這裡用到的3D建模軟體:Sketchup pro 2017,也叫草圖大師。這款軟體可以幫助畫師模擬出建築的視角與光影關係,更高效、準確的完成場景繪製。

軟體基本功能:平移、旋轉、放大縮小、推遠推近

軟體操作步驟

①基本型組合體。在使用軟體建模時,不需要具備美術基礎。可以搭積木的形式,把幾何體組合成建築的基本形態。

②添加一個光影,確定光照位置以及視覺角度。

③可以通過調節焦距,來調整畫面。

軟體具體的操作方法,這裡就不一一細講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嘗試去摸索,或者私信我~

三、解決透視難點

消失點位置的確定,可以幫助我們在作畫過程中,更準確的畫出物體的樣子。

大家都知道,透視中的物體,是會變形的。例如一點透視中,地面上的矩形在我們眼裡會變成梯形。所以,找到消失點,我們才能真正確定物體的形狀。

(一)一點透視

一點透視的消失點,可以在畫面內,也可以在畫面外。

(二)兩點透視

一個消失點可以一個在外一個在內,也可以兩個消失點都在外。但兩個消失點不能同時在畫面內,否則會使得畫面形成魚眼擠壓。

(三)三點透視

一個消失點可以一個在外兩個在內,也可以三個消失點都在外。但消失點一個在外兩個在內,或者三個消失點在畫面內,都會造成魚眼擠壓。

以上透視中的消失點位置,主要適用於一般人的視覺範圍,或者說攝像機範圍。

在了解了消失點後,小夥伴們可以用SAI2的透視功能,嘗試去畫場景作品啦。

透視只是場景最基礎的部分,很多小夥伴喜歡畫場景,但又覺得透視太麻煩,就想忽悠過去。或許透視不對的場景作品可以忽悠下小白,但一定忽悠不到主美、美術總監,和高深莫測的Boss噠。

如果對文章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

有需要觀看陳戰老師的課程錄播的同學請私信我~


推薦閱讀:

TAG:透視 | 繪畫 | 場景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