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眼鏡後,收入也開始增加了

戴眼鏡後,收入也開始增加了

前期談到,區分波動是否是噪音還是真正具有顯著性非常重要。點擊此處查看上期內容如果認定其值得深入分析,那考慮其中的因果關係才顯得必要。然而,塔勒布觀察到,大多數人對於因果關係的理解往往過於單純簡單,事實上,因果中的「果」可能來源於很多原因,很難單獨挑出一個作為原因,統計學中往往會進行多變數分析。

對於因果關係的形成,可以看看心理學上的斯金納實驗。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斯金納做了一個關老鼠和鴿子的籠子,實驗的原本目的只是研究非人類生物的一般行為,但是後來他將全部注意力放在了食物的供應上,即非常隨機地送食物給飢餓的鴿子,目的是觀察低等形式的生命如何形成因果關聯。在隨後觀察發現,鴿子的行為非常驚人。鴿子根據內在的根深蒂固的統計機制發展出了極其複雜,有如祈雨舞般的行為。在日積月累的隨機餵食過程中,其中一隻會對籠中特定一角有規律地搖頭,一隻會逆時針轉頭,幾乎每一隻鴿子都發展出了一種與餵食連結起來的特別儀式。

同時,塔勒布也提到了作為交易員時的經歷,自己某一天意外從不經常進入的另一入口進入公司,而當天匯率的頻繁波動造成了當天業績上的豐收,從此就會特意從這個入口進入;發現自己有輕微近視之後開始戴眼鏡,與此同時收入也開始增加,因此在不是很有需要的時候,眼鏡也會一直戴著……類似的無意識的迷信。這種迷信源自文化,雖然運用理智和邏輯可以消除這種迷信,而他認為,這種迷信的根本在於生物本身的構造。生理構造確認了我們可能就無法將不同事件獨立開來看待,因果關係因這種偏差而建立。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傷害不大,但對於科學家,這種因偏差而誤解的因果關係卻可能推動他們作出自欺欺人的推論。

與此同時,塔勒布談到,即使我們了解到自己的確受制於情緒,但大多數的人在實際行動上完全無法消除或降低感性對於理性的影響,正如肺癌治療中心門口看到的情景:一大群休息的護士和醫生們站在入口處手裡拿一根煙,而入口內神情絕望的病人坐在輪椅上正預備被人推進去接受治療。

最關鍵的解決方法,塔勒布認為,不是在於控制自己的心,而是必須先要接受自己只是動物的事實,然後需要依靠一些低等形式的竅門作為幫助。例如,為了避免做出不合理性的操作,除非業績達到預定門檻,否則他不讓自己去接觸績效報告。在想吃巧克力時就把腦子和口腹之慾分離開來,絕對不在交易台下面放巧克力是最好的做法。

推薦閱讀:

TAG:收入 | 經濟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