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王醫生告訴您: 為什麼心血管一查出來就是嚴重狹窄?

心血管王醫生告訴您: 為什麼心血管一查出來就是嚴重狹窄?

2 人贊了文章

有很多朋友問:為什麼冠心病一查出來都很嚴重,大部分都要放支架,為什麼在輕度狹窄的時候查不出來?

為什麼這些重度狹窄的冠心病不能早期發現,早期控制,那樣不就可以減少放支架,減少搭橋,減少心肌梗死了?

其實在臨床,並不是冠心病查出來都是嚴重狹窄,一方面只不過我們忽略了更多的輕度狹窄和輕度斑塊等情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確實沒有簡單易行的辦法直接檢查血管內部。

因為要檢查血管有沒有狹窄必須通過冠脈CT或冠脈造影,而這兩種檢查又不像心電圖那麼簡單易行,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有心臟不舒服的癥狀才會去看病,醫生根據癥狀判斷後,才決定是否做冠脈CT或造影,做完後才會發現我們的血管到底狹窄多嚴重。

第一、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我們在沒有不舒服的時候,並沒有去看病,這就導致了大部分已經有癥狀的人才去看病,那麼自然檢查的人查出來有問題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冠心病是血管狹窄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癥狀,一般小於70%的狹窄,是不會引起不舒服的癥狀,沒有癥狀誰會去看病呀!

結果就是去看病的人,大部分都是已經有問題的或問題嚴重的,那麼檢查結果自然都是嚴重狹窄。

第二、特殊情況就是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有時候感覺不敏感,常常沒有心絞痛癥狀,往往倒是血管病變加重後才會發現。

血管狹窄幾乎都是逐漸形成的:

正常人出生後,血管壁乾乾淨淨,血流非常通暢;隨著年齡增加,動脈硬化形成,尤其是三高及吸煙、肥胖、不運動、遺傳等因素導致了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血管不僅不光滑,而且血管內壁逐漸附著類脂肪組織的堆積,慢慢血管越來越細。

但是血管細,血流還是能夠通過的,一般70%的狹窄以內,這種程度的狹窄不會引起供血不足,也就是不會引起心肌缺血,沒有心肌缺血自然沒有癥狀,沒有癥狀自然很難發現。

只有隨著病變進一步加重,才會影響狹窄病變遠端供血,當心肌耗氧量增加時,就可能誘發心絞痛,這時候去醫院檢查,一做造影發現血管狹窄已經大於75%。

我們常規查體也不可能每個人去做一個冠脈CT或冠脈造影,所以當出現癥狀時,血管狹窄程度就比較重了。

實在不理解,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比如咱們家下水道堵了,那也不是一下子堵的,也是長年累月的垃圾堆積在下水道,慢慢下水不利,您也不修,直到有一天徹底堵死了,你才會去通下水道一樣。

目前的醫學,沒有簡單的檢查能發現血管狹窄,大家也不能把冠脈CT作為常規查體來做,這樣也是有危害的,所以在血管狹窄小於70%的時候,大部分人是很難發現的。

那我們就只能等血管進一步加重,坐以待斃?

當然不是,我們雖然不能發現血管是否狹窄,但我們要主動出擊,預防血管狹窄。

三高和吸煙、酗酒、不運動、肥胖、不健康飲食就是這些小垃圾,日積月累,就是堵塞血管。

我們只有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習慣,遠離煙酒、堅持有氧運動、低鹽低脂低糖飲食、控制體重、規律作息、開開心心,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們的血管。

對於已經發現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朋友,更要積極的控制三高,並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服用阿司匹林+他汀來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加重,來預防血管的堵塞。

不要讓一檢查就發現血管嚴重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


推薦閱讀:

TAG:醫生 | 心血管 | 健康 |